关于改进上海公有制经济统计方法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有制论文,上海论文,方法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改进公有制经济统计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一统天下的全民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以保证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正确认识,继续采取正确的经济政策,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推动了上海国民经济不断跃上新台阶。1997年,全市实现GDP3360.21亿元。自1978年以来,全市GDP总量增加了11.3倍(按当年现价计算)。
改革开放20年来,单一所有制经济呈减少态势,混合经济比重增加。单一的所有制经济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分别由1978年的86.2 %、 12.8%调整为1997年的45.2%、11.9%。改革开放后,国有、集体经济企业通过大量引进国内外资金及广泛募集私人投资资金对原单一经济形式进行渗透改造。投资来源的多元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使所有制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大量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单位,其中包括各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以及各类境外投资企业。1978年混合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仅为0.6%;1992年提高到15.2%;1997年其增加值已达1229.83亿元,比重上升到36.6%。20年来, 混合所有制经济占全市GDP比重上升了36个百分点。 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各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上海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的变化,也使统计工作面临新的挑战。1992年,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将经济类型划分为: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其他经济等九大类的分组。这样的分组划分具有指标明确、操作容易的特点,对反映我国所有制结构及其变化情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原有的国有经济单位和集体经济单位进行资产重组,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三资”企业和联营企业,各种混合型经济企业和单位则大量增加。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现实,常规统计中按经济类型划分的办法已不适应改革后的新情况,不能如实反映当前所有制结构变化及其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要求,甚至极易产生误导。
在统计制度上,要准确、客观、全面描述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状况,就必须改进公有制经济的统计方法,对现行统计中的经济类型划分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建立相应的统计方法。这对于肯定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评估公有制经济的规模和地位;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积极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充分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改革的进一步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公有制经济统计方法的基本原则
1.以党的十五大关于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的科学论述为指导。
党的十五大关于“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以及“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的论述作为改进公有制经济统计方法的理论依据。
2.与国家统计局重新制定的《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等文件相协调。
在研究公有制经济统计方法时,要以国家统计局最近重新制定的《关于统计上划分经济成分的规定》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关于统计上经济成分的推算办法》和《关于统计上国有经济控股情况的分类办法》、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发的《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等文件为基础。为准确反映上海公有制经济的情况,在制定具体推算方法上,要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并要与这些规定、方法相协调。
3.公有制经济统计方法应与国民经济核算、专业统计的所有制结构统计相衔接。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总量以及各行业所有制结构统计中的重要分类,是国民经济核算,社会、经济、科技等专业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有制经济统计方法在核算方法、统计口径等方面应与国民经济核算和专业统计方案相衔接。
4.公有制经济统计方法上要注重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状况下所有制结构变化以及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复杂性,根据统计的基础资料还不很完善的现状,公有制经济统计客观上要求在统计方法上必须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要在充分运用现有专业统计资料、财务资料和业务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等为辅的方式。特别是对股份合作制企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农业生产单位等企业(单位)的有关基础统计资料,必须采取多种统计方法相结合并辅以合理的推算,才能最后确定其经济成分。
三、对建立新的公有制经济统计方法的探讨
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三是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四是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壮大自己。”江泽民同志在这里从量和质的关系上阐述了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内涵。事物是量和质的辩证统一,没有一定的量就没有一定的质,单纯的量的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变为质的差别。在统计上反映所有制关系和经济力量的对比也是如此。准确、全面反映公有制经济的统计方法,应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首先表现公有制经济在量上,要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足够大的份额,以保证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分配中占一定的优势,没有足够的量就无法体现出起决定作用的质的要求。
其次更重要的是公有制经济还要表现在质的优势上,国有经济在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才能体现出质量上的整体优势,才能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1.公有制经济总量的统计方法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根据目前专业统计中的企业实收资本及构成、企业类型、行业分类等基础资料为依据,计算公有制经济总量指标。
具体的主要统计方法:即对各行业混合型经济的企业实收资本按照国有、集体比例进行分解;并按此比例计算出混合型经济中的国有、集体经济成分的经济指标总量;各行业纯国有、集体经济的经济指标总量和各行业混合型经济中的国有、集体经济成分的经济总量之和,即求得各行业公有制经济指标总量。
混合型经济:包括在企业类型的内资企业中的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的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中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公有制经济总量计算公式:
I[,t]公有制经济指标总量
I[,1]国有(全资)企业经济指标总量
I[,2]集体企业经济指标总量
I[,3]股份合作企业经济指标总量
I[,4]混合型经济指标总量
C[,t]企业实收资本
C[,1]国家资本
C[,2]集体资本
C[,3]法人资本
a法人资本中国有、集体资本比例
j行业[,1],行业[,2],行业[,3]……行业[,n]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统计方法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不仅包括国有(全资)企业,还要包括混合型经济中的国有控股企业。在统计上,反映国有经济的控股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首先是要研究反映国有经济在企业中的控股情况,以及国有经济指标总量的计算方法。国有经济在企业中的控股能力,是按控股法来确定的,即主要在对混合经济的企业,按企业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的比例确定。国有经济控股企业是指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和国有相对控股企业两种情况。国有绝对控股企业指在混合经济企业的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所占资本份额大于50%以上,则这类企业为国有绝对控股企业。如某股份制企业国有资本金占70%,则该企业属国有绝对控股。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指在混合经济企业实收资本中,国有资本所占份额小于等于50%,并且大于其他经济资本所占的比例;或者国有资本虽不大于其他经济成分,但根据协议规定,由国家拥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则这类企业为国有相对控股企业。如某合资企业资本金中,集体经济资本占30%,外商资本占30%,国有资本占40%,则该企业由国有经济相对控股。
因此,国有经济指标总量的计算方法是:国有经济指标总量(G[,t] )等于国有全资企业经济指标总量(I[,a])、 混合型经济中国有绝对控股企业经济指标总量(I[,b] )和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经济指标总量(I[,c])之和。
其次,研究反映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的情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作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有经济不可能象计划体制下那样在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发挥作用,而是把发挥作用的重点放到具有社会公益性的公共品的生产和供给领域,以及具有自然垄断性的基础性产业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竞争性行业中的关键性领域,作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的一支重要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必须占有绝对的优势,以达到国家控制企业的经营,成为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实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主体;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行业,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规定,以及目前上海经济结构的特点,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行业: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共设施服务业,卫生、社会福利保障业,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
国有经济在以上行业中的控制力,统计表示方式拟简称“国有经济控制率”。国有经济控制率的计算公式:
R[,t]国有经济控制率
I[,t]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各重要部门和关键行业的经济指标总量
G[,t]国有(全资)企业经济指标总量
j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各重要部门和各关键行业
四、上海公有制经济统计评价结果及特征
1.公有制经济现状
1998年全市实现GDP3360.21亿元, 其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2590.82亿元,非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769.39亿元,分别占全市GDP 的77.1%和22.9%。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1910.88亿元, 集体经济实现增加值679.94亿元,分别占全市GDP的56.9%和20.2%。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670.60亿元,占全市GDP的20.2%,其中国有成分392.13亿元,集体成分278.47 亿元,分别占全市GDP的11.7%和8.3%。所有制结构分布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非公有经济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
2.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变化主要特征
规模扩张迅速是特征之一。自1978年以来,全市GDP总量增加了11.3倍(按当年现价计算,下同)。其中,公有经济增加值增加了8.6 倍,非公有经济增加了282倍。在公有经济中, 国有经济增加值增加了8.1倍,集体经济增加了19.5倍。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相适应的竞争环境下,不同所有制形式经济总量均有较快增长,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其规模呈超常扩张。
比重分布变化度大是特征之二。在1978年的GDP总量中, 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占99%,非公有经济仅占1%。到1997年, 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的比重分别为77.1%和22.9%,公有经济的比重下降,非公有经济的比重上升,其变化度达21.9 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经济比重下降了29.3个百分点,而集体经济和私营及其他经济的比重分别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仍未改变
与1978年相比,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呈下降趋势,但公有经济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1997年全市GDP总量看, 公有经济仍占有77.1%,其中国有经济占56.9%,集体经济占20.2%。公有经济不仅在总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仍处于支配地位。1997年,在全市工业、商业、金融保险业及运输邮电业的增加值中国有经济分别占有42.6%、67.7%、85.5 %和87.3%。在全市工业、建筑业、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中,集体经济分别占有30.2%、34.6%、12.8%、11.6%和8.7 %的较高比例。经济体制的转变,促使公有经济从部分非关键领域中逐步退出,但其主体地位仍未改变,国有经济仍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稳固的控制力,集体经济对国民经济有显著的贡献。
(本文执笔:赵江清)
标签:国民经济论文; 所有制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集体经济组织论文; 非公有制经济论文; 产业增加值论文; 混合经济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