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学生管理促进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改革学生管理促进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改革学生管理推进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对学生的管理包括学生学习管理、学生生活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学生组织管理等。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的生活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对各种不良倾向能自觉地抵制。同其它学校管理内容一样,学生管理也受到教育思想的支配和制约。同时,学生管理也是教育思想的实施途径和保证手段。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有效的学生管理是管理符合教育规律、管理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管理。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的学生管理是不得法的,存在如下弊端:

1.学生管理片面。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目的,围绕应考而开展的教育。在学生管理的内容上,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只管智育,不管其它;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只管升学多少,不管学生素质好坏”。除了内容的狭窄外,学生管理片面的另一个表现是:学生管理者只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部分“尖子生”上,或放在个别“双差生”身上。广大的一般学生往往被忽视或成为陪衬。

2.管理手段机械生硬。应试教育把学生看成单纯的“教育对象、管理对象、评价对象”,强调外部管理,强调对学生的监督和控制,重视如何采取一些强制性的、约束性的措施,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忽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

3.学生管理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应试教育是一种急功近利、封闭性的教育。对学生的管理缺少系统性、连续性,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社会缺少沟通和联系。学生管理似乎成了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在学校学生管理又似乎成了个别管理者的事。学生管理工作未能与其它工作协调一致。学生管理工作重毕业年级、轻基础年级,重期末总结、轻平时训育,重在校期间,忽视节假日。

4.学生评价不科学。在应试教育下,学生评价以选拔为唯一目的,忽视其发展功能。评价标准片面,以成绩好坏、听话与否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依据;评价手段和方法单一,评价主要通过考试来进行。

这种学生管理模式造成的危害是:学生高分低能,知行脱节,缺少生活能力、创造能力,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学生片面发展,个性、人格不健全,心理问题较多。学生发生分化,除少数升学成功者外,大部分学生则带着失败的心理走进了社会。很显然,这种学生管理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不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的,也不利于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

素质教育是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一种带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强调素质教育有三个意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归纳起来就是:

1.学生管理的发展观。让学生生动活泼有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发展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学生的身心是在其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学校管理者应树立学生管理的发展观,使学生管理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各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发展方向,促进学生发展。

2.学生管理的主体性。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主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人生。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发展与需求放在核心位置上,积极主动地启发和诱导学生的自觉能动性,提高其自我意识,给学生应有的尊重,让他们自觉地接受管理者的管理。除此之外,更主要的是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3.学生管理的整体性。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和全面提高。同时,学生管理还要充分考虑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因素,学校管理者应主动协调好家庭、社会与学校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按统一的目标,去教育管理学生,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管理效果。

4.学生管理的差异性。素质教育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不仅表现在学生先天的遗传因素上,而且还表现在其身心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上,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觉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会是不同的。学生管理者要认识这种差别,有区别地对待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最终使每个学生都健康发展。

5.学生管理的全程性。心理学、教育学已证明,个体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发展是贯穿于生命全程的。学生管理者应关注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阶段,关注学生时代的每一个章节,学生管理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有连续性。在每个阶段,学生管理都应有其特点、目标、方式和工作重点。从教育的整体性上看,学生管理是一循序渐进、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学生管理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在某一阶段,忽视甚至放弃学生管理的工作都是错误的。

学生管理要适应素质教育的上述要求,就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下面谈一些笔者的看法。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而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改变过去那种把学生视为“被教育、被管理、被评价的对象”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学校、教师、章程、评价等只是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学生“对自我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确认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以彻底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二)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群体的管理必须以对个体的管理为基础,他人管理只是外部条件,自我管理才是根本的基础。让系统内每个个体都主动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管理系统总目标协调一致,将会有效地增强效能。学生管理者应从学生管理的主体性出发,把引导和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作为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为此,应改革现行的学生管理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自我管理,使学生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完成任务,学会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修正,发展能力。

(三)做到五个结合。(1)外在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学生管理工作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将学生作为管理的客体,用外界的力量来进行教育管理,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两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学生管理者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2)分工管理与综合管理相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要求对学生的管理,既要有分工负责,又要有统一行动,因此,学校管理者要从教育目标和管理全局出发,将分工管理与综合管理结合起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整体发展。(3)思想工作主导与全面安排相结合。我国学校教育目标要求学生管理思想工作主导与全面安排相结合。学生管理既要以思想工作为主导,又要将管理过程与教育过程相结合,对管理工作实行全局安排。学校领导、教职工应树立渗透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学生管理的合力,以取得最佳管理效果。(4)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有效的教育管理要求学校者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管理太死。(5)静态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静态管理是指在管理活动中运用相对稳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动态管理指在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要求学生管理者把二者结合起来,既重视规章制度的管理又根据实际,采取灵活的管理方式与手段,从而达成管理目标。

(四)用正确的标准评价学生。学生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正确的标准评价学生。评价学生的标准,对学生起着导向的作用。学生管理要促使学生生动活泼,有个性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标准,做到:第一,不要用固定尺度和框框去要求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要求学生管理措施应有权变性,学生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有的放矢,及时施教。第二,按照不同的层次评价学生。学生的表现存在不同的层次:有一般学生,有三好学生,有某些方面或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有特优生。在表扬、鼓励、评优、奖励等等中,不能把眼睛只盯在“三好学生”身上,应该不拘一格育人,不拘一格评价学生。第三,要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是否有某些特长,不仅要善于发现,还要给予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校管理者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发展自己。

总之,素质教育需要与之相应的学生管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生管理必定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标签:;  ;  

改革学生管理促进素质教育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