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 161046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贫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鉴别诊断,观察组采用血液检验,比较两组检验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RBC、Hb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v、MCH及RDW-CV检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检验可以显著提高贫血患者检测指标的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鉴别诊断;临床价值

贫血是指人体内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偏低或低于正常值。通过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进行测量能够很好地对于患者的贫血情况进行检测[1]。笔者通过对该院收治的贫血患者采用血液检验鉴别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同期采用常规方法鉴别诊断的患者进行了比较,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贫血患者116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0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6.9±8.3)岁;病程3-13年周,平均病程(5.9±1.3)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鉴别诊断,观察组采用血液检验,鉴别诊断过程中如果Hb在60-90g/L为中度贫血,Hb在30-60g/L为重度贫血,Hb低于30g/L为极重度贫血。在临床鉴别诊断过程中,如果存在面色外观苍黄或苍白现象,则怀疑患者可能存在贫血症状,要想更好的得到确诊则需要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为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血液检验过程中一般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4ml,按照要求对其白细胞、血小板及外周血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开展血生化检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检验指标: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比容(Mev)、红细胞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比容分布宽度一变异系数(RDW-CV)等指标进行记录,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4评价标准 (1)疗效标准:治疗后患者的贫血症状基本消失,红细胞数增加,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为治愈;治疗后患者的贫血症状开始好转,红细胞数开始增加,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贫血症状和生命体征未见改善,红细胞数未增加为无效。总有效率 =治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液检验结果比较 如表1所示,观察组RBC、Hb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v、MCH及RDW-CV检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临床血液检验结果比较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2所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讨论

贫血作为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疾病,诱发因素较多,患者初期临床症状不甚显著,不易引起患者重视,容易耽误最佳诊断及治疗时机。贫血按照发病机理划分为:(1)骨髓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缺铁性、骨髓病性、巨幼细胞性、铁粒幼细胞性贫血;(2)红细胞破坏增多,如溶血性贫血;(3)红细胞丢失增加,如失血性贫血。同时根据红细胞形态可以把贫血划分为正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贫血无特异性,属于一种慢性的过程,大部分临床症状比较隐蔽。而巨幼细胞性贫血属于贫血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在妊娠期妇女及婴幼儿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同时,在内科老年患者中,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病率也非常高,从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影响吸收不良,并且机体消耗过多,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例如胃大部切除术、钩虫病、慢性胃肠道炎性反应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增多。大量临床研究还发现,大部分合并慢性胃肠道炎性患者都会存在贫血症状。大部分贫血患者的临床早期症状不明显,并且随着缺铁症状的加剧,导致缺氧、缺血及含铁酶活性降低,进而加深患者的临床现象,并合并有心脏病、感染、脑血管病等其他疾病,如果未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将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研究通过对该院收治的贫血患者采用血液检验鉴别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同期采用常规方法鉴别诊断的患者进行了比较,观察组RBC、Hb检测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v、MCH及RDW-CV检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液检验可以显著提高贫血患者检测指标的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美丽.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5,5(31):157-158.

[2]蒋富娟.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7,7(28):199-120.

[3]付勇明.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7,11(32):132-133.

论文作者:刘杰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刘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