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对建筑物舒适度、便利性及节能等各方面要求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发展迅速并成为未来建筑物的发展趋势。智能建筑是集现代建筑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系统服务、管理等于一体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目前,我国智能建筑也是未来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但目前智能建筑的设计方法还不够成熟,还必须进一步提出建筑设计水平,完善建筑设计措施。基于此,本文就从智能建筑设计的要点展开分析探讨,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要点
引言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从生活到学习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信息技术,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增加,智能化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的主要成分。因此,加强智能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就显得尤其重要。
1、智能建筑的概述
智能建筑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建筑的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等。美国智能建筑研究机构把智能建筑定义为:通过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最优组合来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可以这样理解,智能建筑必须满足两个基本要求:①对于建筑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具有一套管理、控制、维护和通信设施,能够在花费较少的条件下,有效地进行环境控制、安全检查,能够实时地与城市管理部门取得联系。②对于建筑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当创造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激发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并可以提供一个舒适和谐的好环境。
2、智能化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
2.1语音交换系统
根据用户提出的需求,大楼的语音系统一般包括普通公网电话、专用电话。对于普通公网电话,如果大楼离电信枢纽大楼距离较近,用户量不大,可以直接从市话端局布放市话电缆到用户大楼的电缆交接箱。如果大楼离电信枢纽大楼距离较远,并且用户普通电话需求量较大,可以采用在用户大楼处设置模块局的方式,通过传输电路接入母局,为用户提供语音服务。
2.2通信网络系统
办公楼网络需求。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性,要求大楼的数据网络分为内部网和外部网。内部网上的信息点只能在内部网上对内网资源信息的共享和访问,外部网信息点可以通过外部网中心交换机,接入ISP的IP宽带城域网,实现对互联网的高速访问。内部网与外部网在物理上完全分离,这样从根本上保证了网络的安全。
2.3楼宇自控系统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并且含有丰富的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对建筑物的空调、新风、给排水、冷热源、照明、电梯等机电设备进行自动管理和控制,并根据设备运行的记录进行科学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最终达到节能降耗、方便管理、减少人力、安全舒适的目的。如图1所示。
3、智能建筑设计的要点分析
3.1系统设计全面
审评过程与建筑主体的方案审评大致相同。批准后的方案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系统设计在方案审批后进行,是方案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过程。一般应与建筑主体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同步进行。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筑主体设计单位不可能按习惯施工图的深度绘制出详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只能绘制出介于现行初步设计和施工图之间的技术设计图纸,可称之为系统设计施工图。件的设计,也必须完成与建筑主体专业和其他设系统设计施工图已基本完成各种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系统解决方案、管线路由、电源供应、系统接地等主要构备专业的配合工作。完整的、全面的系统设计图作为日后的招标、投资工作、优化设计等的需要。3.2方案设计合理
方案设计必须以需求分析为首要依据,必须针对建筑物的具体要求作出符合该建筑物的方案。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设计初期业内以至建筑师基本不考虑或很少考虑智能系统的要求,甚至在结构主体已经完工的条件下去考虑建筑物的智能系统要求。如此格局,当然只能引出一系列的不合理结果。在建筑物本体的方案设计中,建筑师和专业工程师就应该开始紧密配合,除了在竖井、层高、垫层和吊顶等方面的局部调整进行微观配合以外,还必须在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内容等方面的全面调整进行微观配合以外,还必须在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内容等方面的全面调整进行宏观配合。建筑师和各专业工程师不同专业工程师和工程师之间都必须紧密地配合,才可能创造出完美的智能建筑作品。作为设计人员,应该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用户服务的。
3.3优化设计到位
智能建筑系统的快速发展使得系统设计与系统实施的时间差造成系统设计的不合理因素大大增加。所以,系统的集成商在投标时和中标后,必须根据总体设计方提供的系统设计施工图和招标文件,在满足相应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技术的发展和自身产品的特点,对系统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得出符合标书要求的既先进又最经济的方案,在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的前提下按“低价者得”的原则评价。中标后的系统集成商应在总体设计方的指导下,根据系统设计施工图和具体的产品自行或委托设计方再进行优化设计,并经总体设计方统一后报业主批准实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各大中城市中,涌现了新型的办公楼宇和商业楼宇等智能化建筑。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体现,是人的智慧结晶,是建筑设计、信息科技、环境科学等各类理工学科的交叉应用,作为建筑师应该统筹全局,通过在建筑技术之上,融入计算机通讯技术、控制技术,来实现建筑的功能自动化,提高了生活环境质量和舒适度。考虑方方面面的需求,进行综合设计,才能保证智能建筑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1]游秋林.关于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4).
[2]陈卫华.浅谈智能建筑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3]陆伟良.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分级及其实施方法探讨[J].广东建材,2014,(02).
[4]张亦逸.智能建筑的信息平台及综合布线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6).
[5]利丰.浅析智能建筑设计的要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8).
论文作者:赖乐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9
标签:系统论文; 建筑论文; 智能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施工图论文; 建筑物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