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企业干预模式_职业高中论文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企业干预模式_职业高中论文

企业介入职业高中教学管理的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高中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模式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职业高中发展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形式:有企业与学校联办的形式,企业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由学校实施;有企业投入(先支付学生的培训费)由学校负责培养的,企业不干预学校的教学;有的只签定合办协议,实际上并不参与学校教学工作等等。究竟企业在职业高中办学中能不能发挥作用,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当前,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大都是松散的结合,有的签定协议之后,企业只负责提供一点有限的经费;有的协议企业仅仅负责解决毕业生的去向,属于延期招工的性质;也有的协议只是一纸空文,企业既不投入。也没有承诺吸纳毕业生……。如此的联合办学于学校无益,与企业“无关”,长此以往职业教育就成了教育部门自己办学,将失掉“职业”特色?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职业高中过多地考虑教育的基本规律,特别重视学生的高中文化素质,按照学历要求,学制不可能大幅度压缩,可是企业急需的是熟练的操作工人,它若不考虑员工的素质,完全可以通过招工的形式获得相对经济的大批劳动力资源。二是一些企业财力偏紧,让其较多地投向教育是不可能的,尽管国家规定了企业应拿出一定比例的教育培训经费,但执行起来大打折扣。在企业极少投入的情况下,学校是不可能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的。三是企业缺少懂教育的专家,很难找出既是本行业的专家,又是教育内行的人,由于中间联系环节不够得力,企业要想更多地参与教学过程是很困难的。

基于上述原因,要调动企业与学校的两个积极性,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认为企业介入教学的基本任务应当是:

1.制定培养目标,明确人才规格,协商双方都能接受的学习年限。

2.根据行业规范,参与职业能力分析,进行课程开发,从而确定出合理的知识、技能、能力结构。

3.担任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或由企业一方提出聘请有关专业教师的建议,学校负责介绍教学管理的要求,互相配合,完成教学任务。

4.企业不断提供本行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有关信息,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5.企业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如组织一些参观、现场考查、见习、实习等。企业可以将部分闲置设备调给学校做为日常教学使用。

6.企业可以提供一些机会,让文化课教师亲自到下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多接触一些实际,多有一些感性认识,有利于教师按照专业的特点组织教学。

7.企业在选择毕业生的时候,应多注意学生的个性特长,因为企业不仅仅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也需要有能力的管理者,从职高生的素质来看,有潜力的学生还是不少的,因此,企业应当定期听取学校、班主任的情况介绍,共同研究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问题。

8.企业在适当的场合,也要重视宣传联合办学的做法和经验,扩大职业高中的影响。

要完成这些任务,企业与学校要建立一个较为紧密的,有一定权威的机构。校方的参加者最好是教学主任,企业的参加者是领导直接授权的教育科长或专门聘任的督学,有了这样的机构,联系起来较为方便,有了权威人士,解决问题才能有着落。

当然,职业高中所设的专业门类很多,与企业的关系也很复杂,但是职业教育没有企业(或行业)的参与,其办学完全由学校承担下来,由学校整天忙于招生、分配,跑设备、定实习,哪有工夫坐下来研究教育教学,培养的人才也很难经得往考验。如果从双方的利益出发,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企业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设计企校联络模式:

1.企业责成或聘请熟悉教育的本行业专家,担当教学督导任务,全权负责与学校的联系。

2.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充分考虑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对技能的要求。努力实现培养目标与课程设计的高度统一。

3.学校主动深入企业,掌握生产一线的情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企业主动深入课堂(包括由企业推荐、学校聘任专业教师),掌握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

4.学校严格学习成绩的考核管理,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企业在职业能力上把好关口,确保学生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如果做到了以上四点,我们就可以满有把握地说,校企结合达到了最佳的结合。

那么企业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呢?我们觉得企业是用人单位,是直接受益者,企业最关心的是人才质量和培养人才的效益。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既要看现实的职业技能水平,也应当看潜在的素质和能力。学校与企业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认识,有待相互磨合,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彼此会取得共识的。再者就是企业希望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企业的投入一是在经费上的投入,二是在人力资源上的投入,实际上企业投入的部分与培养一个合格毕生总的消耗之间的比例并不是很高的,换句话说,与办技校相比,企业的付出要少的多,当然应当看到在人才流动的大潮中,企业直接从人才市场获得较为廉价的劳动力也是完全可能的,尚不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也许暂时满足了企业的急需,但真正可依靠的骨干力量却是来自于职业学校的。调动企业介入职高教学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说要靠相应的政策法规。

编后语

本栏所发周宇成同志文章,从职业学校的特点出发,阐述了职业学校建立专业实体对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作用。并且就专业实体的定位,专业实体与教务处之间的关系及专业实体内部的管理工作做了详细的分析,文章观念明晰、层次清楚,看得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相信管理者们能从中得到启发,也易于学习操作。不知是否合乎学校管理者的口味?开设本栏意在为各级各类学校,各极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开辟一块交流管理经验的小天地。望管理者们将自己的经验寄来本刊以供切磋。

标签:;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企业干预模式_职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