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枫司丽平(淇县人民医院;河南淇县456750)摘要:目的:探讨胎儿磁共振成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以为胎儿机体发育健康状况提供可行性借鉴。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随机筛选我院妇产科自2019年3月-2019年10月以来收治的56例孕妇,按照诊断学学科不同实践课程要求,实验样本划定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行二维超声诊断;给予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对比和观察两组诊断成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成效和缺失率对比分别为96.43%(27/28)和67.68%(19/28)、3.57%(1/28)和32.14%(9/2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磁共振成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突出表现在诊断成效上,值得诊断学学科大力奉行实施。关键词胎儿磁共振成像;产前诊断;应用产前诊断是通过影像学检测技术,在胎儿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的检测诊断[1]。常规诊断以二维或四维超声为主,且在诊断后对出生缺陷的高风险人群进行终止妊娠和及早干预,且以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性连锁遗传病、遗传代谢缺陷病、先天性结构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等进行及早诊断,为我国优生优育政策实施和科学孕育生命提供借鉴。本研究为探讨胎儿磁共振成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随机筛选我院妇产科自2019年3月-2019年10月以来收治的56例孕妇为课题实验查证对象,具体观察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实验样本选择和方法落实1.1样本筛查范围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随机筛选我院妇产科自2019年3月-2019年10月以来收治的56例孕妇,所有孕妇均符合《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常见 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的行业规范与指南》及其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与母胎医学会(SMFM)共同发布了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检测指南;孕妇年龄> 35 岁;孕早、中期血清筛查高危孕妇;夫妇一方为染色体病患者,或曾妊娠、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夫妇一方为先天性神经管缺陷患者,或曾妊娠、生育过该病患儿的孕妇;孕妇有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史、畸胎史、死胎或死产史;怀有严重单基因遗传病高风险胎儿的孕妇;夫妇一方有致畸物质接触史;疑为宫内感染的胎儿等[2]。按照诊断学学科不同实践课程要求,实验样本划定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年龄34-41岁,平均年龄(36.72±0.67)岁;观察组年龄35-40岁,平均年龄(36.62±0.77)岁。两组孕妇临床资料差异在年龄、孕次、家族遗产历史、是否签署知情同意书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 给予对照组行二维超声诊断;给予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临床对比和观察两组诊断成效。二维超声诊断:按照三级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的规范来进行检查,即“三级系统性产前超声检查”,要求给胎儿做近40个切面的检查,包含了胎儿身体内外多个部位和胎儿附属物等内容。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胎儿检查,具有无放射性,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等。在成像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以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和应用,胎儿核磁共振检查在产前诊断中,正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胎儿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及其性腺分化发育)阶段发育的基本检查,诊断价值不断获得社会各界在临床上的认知和肯定。1.4统计学分析 应用DAS(Statistical design and analysis system 统计设计和分析系统)统计学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样本率比较以%表示,以X2检验,均数值比较以(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成效和缺失率对比分别为96.43%(27/28)和67.68%(19/28)、3.57%(1/28)和32.14%(9/28),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示:
3.讨论产前诊断是临床诊疗实践中,为妊娠期妇女提供的一系列医疗和护理建议及措施,旨在通过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护及早预防和发现并发症,减少其不良影响的有效医疗诊断手段。常规超声诊断在出生缺陷检出率上处于较高的趋势,但受单独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影响,有待通过其他影像学诊断设备来实现对孕妇的科学诊断。胎儿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显像最清晰的检查之一,孕期怀疑胎儿颅脑异常最常用的检查方法[3]。该诊断技术是以磁场和无线电波来创建未出生婴儿的详细图像,为无痛性测试,不会让婴儿暴露在辐射下。文献资料进一步佐证,以胎儿唇腭裂为例,磁共振成像确认单纯唇裂、左侧唇腭裂、右侧唇腭裂、双侧唇腭裂、中央唇腭裂患者分别为1例、3例、3例、1例、2例;唇腭裂畸形于MRI FIESTA均表现为高信号裂隙:。产前超声、MRI影像诊断符合率均达100%[4]。RI检查结果提示单纯透明隔腔异常胎儿共221例,以胎儿透明隔及合并神经系统异常的MRI表现为典型性特征,MRI可检出超声不能发现的异常,较超声有明显的对比优势和更加精准的诊断率[5]。综合本研究的结果来看, 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成效和缺失率对比分别为96.43%(27/28)和67.68%(19/28)、3.57%(1/28)和32.14%(9/28),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磁共振成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对不接受及错过有创产前诊断的孕妇提供了临床检测新途径,作为核型分析结果的参考、针对性的为高危人群提供了诊断依据;作为核型分析细胞培养失败的补救检测最佳途径。通过该影像学检查,可对高风险胎儿做出明确的诊断,以掌握先机,对可治性疾病,选择适当时机宫内治疗;对于不可治疗性疾病,酌情选择是否终止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依据。综上所述,胎儿磁共振成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突出表现在诊断成效上,值得诊断学学科大力奉行实施。【参考文献】[1]马晓亮,张国福,王雪珍, 等.中晚孕期胎儿脑室及后颅窝池发育的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33):2569-2574[2]袁文赢,张娟,黄思雨, 等.胎儿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J].特别健康,2019,(22):241-242[3]赵国千.磁共振成像在产前诊断胎儿颅脑疾病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0):154-155[4]彭旭红,雷苑麟,赖碧玉, 等.胎儿唇腭裂磁共振成像与超声成像的对比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8,27(5):349-353[5]陶元萍,康敏,曹倩, 等.胎儿透明隔间腔异常的MRI产前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30(7):487-494
论文作者:刘枫 司丽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0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6
标签:胎儿论文; 产前诊断论文; 磁共振论文; 超声论文; 孕妇论文; 统计学论文; 成效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0月10期论文;
胎儿磁共振成像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刘枫 司丽平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