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开展创新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为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我们高中数学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主要任务。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高中 数学教学 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157-01
课堂教学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属于中心环节,是其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为各位数学教师展开创新教育创造了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质疑时间和空间,提倡学生敢于提问,学生既能积极思考,又可锻炼自己的创造和想象能力,让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断提高。因此,怎样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中数学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中数学教学中,根据科学认知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形成能力、知识发展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类比、归纳、猜想和证明是知识形成的主要途径;论证推理、系统化、建立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知识发展的体现;知识应用能力主要表现在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策略比较、数学建模、解答反馈和推广应用等。可见,中学数学创新能力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应用三个过程中都有体现,并且有各自的内容和特征。在创新能力形成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观念起着桥梁和导向作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观念的渗透是培育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重视设疑,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谈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体会到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扶持其创新行为。
三、发挥数学在学科之外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
数学的学习和实践,为不同学习水平、爱好、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性、展现创新能力的空间。爱好物理的学生考虑着怎样用数学来找出“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几片最好?”“跳伞时开伞的最晚时间是如何决定的?”爱好计算机的学生为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找到了数学模型并编出了程序。学习委员还为全班的同学建立了“学习相对成绩的管理模型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搬家时大衣柜是否能通过楼道?阳台怎么封才能省材料?有奖明信片值得买吗?大西瓜和小西瓜哪个瓤占的比例大?自行车胎再补合算吗?……这些都成为学生们用数学去思考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着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因材施教,培养个人发展
逻辑思维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侧重点,但过于追求论证的严密性和完整性,将给学生带来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对于学生这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由于学生存在差异性,其思维品质也必然各不相同。有的更爱好形象思维,有适合抽象思维,有的注重逆向思维。这就使得一道数学题目常常出现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不同的学生思维品质证明了创新思维具有复杂多样性,教师需要发挥学生的长处,让学生能够互相借鉴。教师对于有数学天赋的学生应该积极培养,使其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五、建立民主氛围,注重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的内涵注重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作用,强调人在主体地位、能力、价值的方面的自觉意识,且集中体现了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征。主体意识越强的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就会具有更高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既是最基础的学科,也是十分重要的高考科目。教师在实现创新教育时应该创设相应的情景、氛围,以引导、启发学生参与到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中去,培养学生想象、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的能力,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挥,这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很重要。
六、联想与猜想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创造力的起点,是创造力的源泉。直觉思维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这是人的右脑功能的体现。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其它事物相关联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想方法。横向联想使思维开阔,纵向联想使思维深化。课堂教学中的联想训练,大都是对旧知识的联想,总复习中的联想则是纵横交错的多方联想。几何教学中常做“一题多图”、“多图同果”的变化性练习,有利于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七、结合多媒体技术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手段由传统方式逐渐转变到现代化是教育事业的必然趋势。这其中必须要积极将教学过程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让教师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进行讲解,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解题方式去弄清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与度量。如:讲到空间四边形这一知识点时,假如只靠模型给学生进行观察,再把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在黑板上画出来,就会误导学生以为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而结合多媒体技术展开教育后就会很直观的将图形准确展现给学生,避免上述问题。
八、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重点工作。教师的课堂教学题材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要不断引入新知识、新问题,跟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后对学生的思维、探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具有新视角、新发现,让学生的创新能力之花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杨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探讨[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03)
[2]金伟,阎红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01)
[3]李正伟.浅谈如何加强中学数学教学创新[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31)
[4]钟林兴.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5)
论文作者:文德权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学生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高中数学论文; 意识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