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神经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论文_孙延梅

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神经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医院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利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并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MMSE和FM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MMSE和FMA评分以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神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产生的影响不同,采取系统性的康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宜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不同的神经康复护理模式;脑卒中患者;应用效果比较。

The application effect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ner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in stroke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effects of different neuro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s i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in this study, 60 stroke convalescent patient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cases each. MMSE and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scor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and motor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in the two groups.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scal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MSE and FMA scores before nursing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MMSE and FMA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nursing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different neuro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stroke patients. Systemat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and motor function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nd it is appropriate to widely apply and promote.

Keywords: different neur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ode; Stroke patients; Application effect comparison.

脑卒中是中老年群体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使得血液不能顺利进到大脑,使得大脑出现缺血及缺氧的脑组织损伤情况。脑卒中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且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认知、语言及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1]。为此,针对脑卒中患者,需要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改善患者神经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医学技术不段提高及护理服务的不断完善,当前神经康复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到脑卒中护理中,并且也衍生出多种护理模式。为探讨有效的脑卒中神经康复护理模式,本次研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探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于医院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3.91±4.36)岁;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27±4.85)岁。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康复护理模式,包括改善机体微循环,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以及简单的行走功能恢复锻炼、营养神经治疗等;研究组给予系统性神经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不同,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树立其良好的治疗。(2)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确保营养的均衡摄入。(3)康复功能训练:首先,针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以合理摆放患者体位,定期为患者翻身为主,通过活动患者的肌肉,避免患者出现血栓或压疮等并发症。(4)认知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认知功能不同,为患者制定符合认知功能恢复的训练计划,采取定向力训练、记忆力训练、逻辑思维训练以及注意力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5)语言功能训练:以患者舌部的活动功能和发音肌群的动作训练为主要训练内容,首先训练患者练习简单的发音,如“爸爸”、“妈妈”等,其次引导患者朗读一些较为简单的句子。最后,通过鼓腮、舔舌等方式,为患者制定语言功能训练计划,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每日定时进行训练,训练时间为30min/次[2]。

2.结果

实验组护理后的MMSE和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如见下表1所示;实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疾病患者,治疗期间为患者应用系统的神经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情况,还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3]。同时护理模式还可以降低护理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小琼,李韶辉,张丽华.不同的神经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3):128-130.

[2]李红,刘永梅.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248+250.

[3]苏佳鉴,刘洁.不同的神经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5):28-29.

论文作者:孙延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  ;  ;  ;  ;  ;  ;  ;  

不同的神经康复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论文_孙延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