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前教育中的教育课程问题研究(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学前教育论文,教育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二、日本幼儿园和保育园的课程情况
(一)幼儿园和保育园的具体课程
今天因为孩子周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的生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像从前在空地、宽阔的空间等场所,孩子自由嬉戏的情景几乎看不见了,与同伴吵架的机会也没有了(孩子之间的吵架,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待在室内的机会增多,看电视看录像的时间延长,与父母以外的人接触的机会大幅度减少。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幼儿园的作用就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孩子嬉戏的机会大幅减少,所以,幼儿园等保育机构就应该为孩子能够充分活动身心的嬉戏提供机会。幼儿园等应该通过孩子的嬉戏和生活体验等主体性活动,为幼儿提供其在家庭中无法获得的、多种多样的经验积累。通过孩子主体性的活动,让孩子对各种各样的事情感兴趣,帮助孩子增加知识性的好奇心,增加各方面的体验。所以,幼儿园和保育园的教师应该能够很好地理解孩子,并且能够帮助孩子增加体验。当然,在与同伴一起嬉戏、一起活动增加经验的同时,培养遵守规则的规范意识等也是十分很重要的。简而言之,日本的幼儿园和保育园就是按照五个领域规定的目的和内容,通过孩子的嬉戏和生活体验等主体性活动,培养孩子养成生存能力所需要的心情、欲望和态度,进而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形成的基础。
某幼儿园根据相关规定制定自己的教育课程、指导计划等,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状态确定保育的目的和内容,在此前提下为孩子的日常活动布置环境。在此条件下,围绕孩子的嬉戏、对监护人的援助等开展相关的工作。在此过程中,要求保育工作者应该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孩子都是如何玩的?孩子的乐趣是什么,学到了什么?留下的课题是什么?援助的方法如何等。该幼儿园确定的特色和方针是:建设一个让孩子、监护人和教职员工都振奋激动、开心愉快、光彩照人的幼儿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饲养小动物、种植蔬菜等、运动会、开放幼儿园、远足散步、交流会、表演会、与中小学进行交流等,为孩子的发展打基础,培养孩子相关的能力,如珍惜与大自然的交流,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爱护并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通过嬉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日本幼儿园和保育园的保育工作者,从表面上看每天都是和孩子们在一起开心愉快地嬉戏(如下页表2和表3所示),实际上他们是根据五个领域的要求,围绕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开展具体工作。孩子每天的活动都以嬉戏为主,就是在保育工作者的指导下,为自己的未来积累经验,为自身生存能力的形成打基础。保育工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了教育课程。
(二)培养生存能力的基础
如前所述,日本学前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孩子一生中人的形成的基础,培养义务教育及其以后阶段教育的基础,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基础。生存能力的含义如下,第一,专心研究事物和课题的态度和欲望等实践能力;第二,解决自己相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发挥自身能力的智慧。当然,这些并不是只在学前教育中就能够完成的,应该与小学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丰富的人性。
日本的相关法令法规强调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小学教育的学前教育,但是又和小学教育一样也有教育课程和每天的指导计划。制定教育课程,应该明确适应孩子生活实态的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为此,需要对孩子的发育过程与指导过程进行科学的分析,并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组合。现在的教育课程,基本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课程”,这是由“孩子的主体性”和“保育工作者的援助”双方构成的。


保育工作应该促进孩子更好地发育和成长,就必须重视幼儿的活动的自主性。保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完成适合保育目的和保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保育工作者布置的环境中,孩子能够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充分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由自己去实现并深化相关的目标。倡导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并不是否认保育工作的作用。当孩子主动地投入到环境之中并积极活动的时候,就让孩子自由尽情地活动。当孩子不是十分积极地参与、犹豫不前的时候,保育工作者就应该检讨环境的布置工作,检查并改善保育工作者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并根据孩子的实际反应积极主动、尽心尽力、富有创意地布置并改善环境,这些就是保育工作者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应该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为此,保育工作者应该掌握每个孩子的生活状况及发育情况,在此教育课程更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前所述,教育课程应该是能够充分保证幼儿的主体活动的课程。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环境开展工作。②符合幼儿时期的生活:在与教师的信赖关系中生活、在直接体验自己喜欢的和感兴趣的事情中生活、在与朋友的广泛交往中生活。③通过嬉戏进行综合指导。④根据每个孩子的发育特征进行指导。即学前教育就是在保育工作者布置的环境中,通过指导婴幼儿的嬉戏,帮助其获得自身成长发育所需要的体验。所以,不管是幼儿园还是保育园,都应该围绕这些基本要求制定各自的教育课程。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基础,在此承担幼儿教育的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其基本作用就是理解每一个幼儿的行动和内心,帮助每一个幼儿,为幼儿获得发育所需要的经验开展保育工作,进行恰当的指导。譬如,对于刚刚到幼儿园的孩子,教师首先应该帮助他确立安全可信的关系,以利于其获得安全感,协助他比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然后帮助他自主地嬉戏,以促进其身心的发育。幼儿园和保育园的教师还应该能够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一起被感动,即教师应该能够以孩子的视线和立场来感受幼儿时期的生活。
幼儿园和保育园的教育,不应该是根据某个模式来实施管教,而是要将每个孩子都作为无可替代的存在来接受,为每个孩子形成独特的自己,而开展保育工作。所以,“忍耐、正直、信赖、谦虚”等这些品质,是实施保育的教育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许多看似徒劳的自由自在的行动。因此,要尊重孩子,要有耐心等待孩子,要给孩子自己思考、行动、完成的时间,这些都是很必要的。有些时候根据具体的情况,只是关注孩子的言行而什么都不用做,对孩子而言,这也是很重要的保育。什么时候做什么,如何做,或不做等等,都应该是基于保育工作者对孩子的情绪和发育状况的理解和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样的分析和判断,就需要保育工作者的专业性,如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等。保育工作者的专业性的核心,应该是理解孩子。因此,除了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知识以外,保育工作者的专业性还应该包含运用相关的知识理解孩子,运用相关的技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发育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能够充分保证幼儿的主体活动的教育课程,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基础。
综上所述,日本幼儿园的教育课程是明确幼儿在幼儿园教育期间,幼儿园根据教育目的和目标,以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进行教育,并保证幼儿充实的生活的整个计划流程。各个幼儿园和保育园按照《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的要求,制定各自的教育课程和内容。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幼儿的发育状况,以及各个幼儿园和保育园各自的文化、特点,所在区域的要求和环境等制定教育课程。教育课程应该明确各个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可以说是保育机构的大体的设计图。教育课程应该是能够充分保证幼儿的主体活动的课程。
现在幼儿园和保育园的教育课程基本形成了“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课程”,这是由“孩子的主体性”和“保育者的援助”双方构成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从五个领域规定了学前教育的目标、目的和内容,要求以此培养孩子养成生存能力所需要的心情、意志和态度,即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形成所需要的基础。幼儿园和保育园就是按照五个领域的规定,通过孩子的嬉戏和生活体验等主体性活动开展指导工作,通过具体的活动进行综合的指导。
幼儿园和保育园的保育工作与孩子的发育成长紧密相关,所以,培养孩子一生的成长的基础的保育工作者,应该具备高度的专业性。保育工作者的专业性的核心,应该是理解孩子。这对于更好地理解并实施教育课程,真正实现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基础的教育目标十分重要。
标签:学前教育论文; 幼儿园论文; 课程论文; 幼儿园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