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竹简涉及古籍81种——专家说,这批竹简的意义比新造一座博物馆还要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竹简论文,新造论文,一座论文,这批论文,古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华社上海9月5日电(记者赵兰英)上海从香港市场获得的1200支战国竹简,经整理发现涉及先秦战国古籍81种,其中多为佚文。
这批竹简最长的57.1厘米,最短的24.6厘米,约有3.5万字, 内容涵盖儒家、道家、杂家、兵家等各个方面。所涉及的主要古籍有:《易经》、《诗论》、《缁衣》、《鲁邦大旱》、《孔子闲居》、《乐书》、《性情论》、《颜渊》、《曾子立孝》、《夫子答史蒥问》、《赋》、《子路》、《恒先》、《四帝二王》、《曹沫之陈》、《武王践阼》、《曾子》、《彭祖》、《乐礼》等等。其中多为佚本,少数有今本。
《易经》、《诗论》、《缁衣》等篇虽今有传本,但与新发现的竹简本有许多相异之处。如《易经》,在竹简中有黑与红两色组成的符号,但在今本中却没有。这些符号究竟代表什么,尚待破译。还比如《彭祖》,在竹简中有老向彭祖问道的内容,但在以往的古籍中是没有的等等。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先秦战国古籍大部分被毁。今人所看到的先秦战国古籍多为汉代儒生续修整理的。建国以来,我国在湖北、湖南、河南等地考古发现一些战国竹简,但数量不多。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发现700多支战国竹简,经整理发现涉及古籍10多种,轰动全国。 上海博物馆获得的这批战国竹简,将对中国先秦战国时期的政治、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填补众多空白,并产生极大影响。
据悉,上海博物馆正在组织有关专家,对这批先秦古籍进行研究论证。同时,将视研究情况,逐步向社会公布研究成果。著名青铜器研究专家、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说,这批战国竹简的发现,其意义比新造一座博物馆还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