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_夏艳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血透患者应用个体化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10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0例对照组和53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血透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识程度,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效果

血液透析指的是通过血液透析、净化的方式,对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1]。相关的研究发现,由于社会角色在转变,因此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者还会对治疗产生负面影响[2]。因此必须对血透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将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在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当中,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透患者共10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数分为50例对照组和53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7岁-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10.5)岁。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在26岁-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9±10.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体化健康教育,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 疼痛护理。由于血液透析时必须使用16号穿刺针进行穿刺,因此疼痛是必然的。护理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穿刺可能会造成的疼痛,缓解患者的紧张,避免血管痉挛的出现。护理人员在穿刺中应做到快、稳、准,通过熟练的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的疼痛。如果在穿刺过程中患者会出现瘙痒等不适的感觉,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皮肤和穿刺针针柄之间垫上无菌纱用透明胶布,从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2.2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需要依靠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因此很容易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保持关爱、微笑的表情,通过温柔的语调来提高患者的信赖感和安全感。护理人员还应尽量获得患者家属的支持,嘱咐家属尽可能地陪伴患者,从而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更大的鼓励。

1.2.3 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要求将血液透析床摇高,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在取半卧位时可使用软枕或毛巾被垫在小腿下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穿刺侧肢体变换体位的方法,从而避免肢体出现僵痛或麻木。

1.2.4 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营养状况、电解质、饮食习惯、劳动强度、基础疾病等进行综合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患者每日的蛋白质摄入量应高于1.0g/kg-1.2 g/kg,且以动物蛋白为主;而每日热量的摄入则根据患者的营养状态、血脂等情况决定,通常每日的总热量应为140kJ/kg,其中35%为碳水化合物,其余为非蛋白热量。指导患者适量进食水果、谷类、新鲜蔬菜等,但必须充分考虑患者的消化功能、病史、透析情况等,做到因人而异。

1.3 评价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进行统计和对比。焦虑评分标准:50分及以下为无焦虑,51-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严重焦虑,分值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抑郁评分标准:53分及以下为无抑郁,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严重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程度越高[3]。

健康知识掌握度由本院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和进一步分析,并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和卡方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值小于0.05提示本次研究数据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而p值大于0.05则提示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2.2 健康知识掌握度。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5.2±3.8)分,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86.9±4.3)分,P<0.05。

3 讨论

维持性的血液透析治疗不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能够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4]。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了个体化健康教育,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53.7±4.9)分和(56.8±5.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3±4.5)分和(69.6±5.1)分,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95.2±3.8)分,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为(86.9±4.3)分,P<0.05。

个体化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内涵,要求护理人员在思想观念、医疗护理行为等方面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保证患者得到满意、放心、高效、低耗、优质的护理服务[5]。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概念,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整体的护理内涵进行了延伸,要求护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充分满足患者的舒适需求。另一方面,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个体化健康教育,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治疗和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感受,而且降低了患者在生理、心理上的不愉快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进一步保证了治疗的效果。相关的研究认为,护理人员应将个体化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透析治疗过程中,并在每项具体的护理行为中渗透相关的护理的理念,从而赢得患者的信赖与肯定[6]。

综上所述,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认识程度,从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蒲君,潘红,谢琼,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10(08):56-56,57.

[2] 李健桃,沈霞,钟惠琴,等.个体化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新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5,12(05):131-132,133.

[3] 耿同会,李同秒,胡春燕,等.健康宣教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干体重达标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0,32(09):1177-1179.

[4] 张英.护理干预对降低低血压致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27(11):242-242,243.

[5] 张璞玉.延长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保护性护理[J].甘肃医药,2010,29(01):106-109.

[6] 蔡淑兰,陈长香,蔡淑玲,等.49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死因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03):387-388.

论文作者:夏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血透患者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_夏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