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巧妙设计与实践运用论文_马小英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巧妙设计与实践运用论文_马小英

马小英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原泉小学 741400

【摘要】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然而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是值得教师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34-0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要时刻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通过设计各种情境寻找数学题材,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中发现数学的真谛、积极学习数学,并喜欢上每一节数学课,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威严皇冠上的明珠、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一、巧妙设计问题性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实际、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动手动脑,生动形象地释疑解惑,解决数学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启迪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提高数学学习兴趣,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探究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4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8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8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的公式要好得多。

二、巧妙设计激励性情境,鼓励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数学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设置一个激励性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

例如,在一次数学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就根据教学内容并针对小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讲授“8的认识”,在做课堂练习时,教师拿出两组0至8的数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队、女队进行比赛。虽然此刻教师还没宣布比赛的规则和要求,可是全体同学已进入了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暗中为自己的队加油,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了。

三、巧妙设计生活性情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个历史或者现实生活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听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得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巧妙设计实践性情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

小学生精力旺盛且好动,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可以有效地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结合在一起,具有生动性、通俗性、趣味性的特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形象,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学生乐学好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圆”时,就可以利用教具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做出包括圆、正方形、长方形等不同的形状,比较各种不同形状的区别与各自的特点,从而了解圆的特性。还可以结合事实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何我们见到街上的自行车或汽车的车轮都是圆的?能不能是方的、椭圆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圆的同时,促进自身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同步发展。

五、巧妙设计悬念性情境,诱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首先要把学生引到所提问题的情境中,触发学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应依据教学内容制造悬念,以此来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案件,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侦破呢?”学生充满好奇地答道:“愿意!”接着老师出示例题:“一个寂静的夜晚,一名小偷潜入一家商店,偷走了许多贵重的物品。逃走时不慎在窗口留下了大约23厘米长的脚印,你们能根据人脚的长与身高的比约是1∶7的关系,估计出罪犯的大约身高吗?”学生马上议论纷纷,说出了几种意见。教师适时说:“谁说的正确,等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后就明白了。”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在老师的引领下进入了新知的探求过程。

实践证明,情境教学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参考文献

[1]许晓娜. 小学数学创设有效情境教学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孔维程.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9:202-203.

[3]周婷婷. 小学数学情境再建构教学模式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论文作者:马小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

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巧妙设计与实践运用论文_马小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