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文广中心
摘要:农村群众文化是在广大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里成长、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必将作用于它的生存环境,影响和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群众文化应当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 群众文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八亿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六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业的比重迅速下降。创造新的财富,主要靠非农产品,土地、资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而农业人口却没有相应的减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瓶颈,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中之重。因此,从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到十八大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进一步深化。10年的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也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指出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力量,采取多项措施合力推进。而建设和发展健康向上的农村群众文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的重要内容。
农村群众文化是指,在农村区域内的社会成员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同农村、农业、农民紧密相连,它的形成要有五个要素,即要有和农业相联系的自觉的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以农民为主的人群;要有在农村地域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要有与农村文化活动相配套的服务设施;要有与农村文化活动相配套的组织和制度保障;要有接受农村群众文化的对象即农村群众文化的认同者和消费者。这五个要素缺一不可,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农民群众是农村群众文化的主体,地域或聚集场所和服务设施是农村群众文化的物质基础,制度和管理机构是农村群众文化的控制手段,文化消费是农村群众文化的互动机制。
中国农村按照经济活动内容,又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农村、以林业为主的山村、以畜牧业为主的牧村、以渔业为主的渔村等,同城镇相比所有的农村地域都有其特殊性,这就是,人口密度小,文化程度低,家庭观念强,血缘关系浓,生活节奏慢,生活水平普遍不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农村群众文化有其独有的特征,这就是,归属性、直观性、季节性。所谓归属性就是指,农民群众对文化形式和内容的接受,会有一个逐步理解、消化、认同的过程。一旦接受,就会积极参与并容入自己的生活。直观性是指,由于农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对文化信息和内容的接受和反馈只能与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基础相适应,水准高了或低了都会出现接受障碍。再加上历史文化痕迹和民族民间遗风的长久流传形成了农村文化独有的景观,这些景观早已为广大农民群众所熟悉和所喜闻乐见,故而,农村群众文化存在较多的直观性。季节性是指,由于有与农业生产劳动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物质生活的客观存在,也就决定了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上,具有像耕作收获时那样的季节性。这是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一,违背了这一规律,即便是内容形式都很好的群众文化,若在农忙时进行,也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了解了什么是农村群众文化以及它的特征,我们就会深切地感到,农村群众文化是在广大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里成长、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必将作用于它的生存环境,影响和促进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农村群众文化应当发挥其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提高农民群众思想素质、文化水平,进一步摆脱愚昧落后状态方面的作用。大家知道,要缩小城乡差别,彻底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资源少、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文化落后的面貌,就必须提高中国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强化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而农村群众文化的开展,将在这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群众文化有宣传教化的功能,可以通过办图书馆、文化站及各种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水平,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健康向上的文艺文化活动,传播现代文化信息和思想观念,从而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引导他们从根本上摆脱小农经济造成的宗法观念、自私保守观念的制约,真正成为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其次,要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在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农业生产力方面的作用。市场经济确立后,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变革的主题是顺应市场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逐步建立健全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的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这些变革开拓了农民群众的生产活动领域,也给农村群众文化增添了新内容。经济的转型,要求农村群众文化开展要有一个明确导向,这就是为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提高,为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鸣锣开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在文化方面,人们更多地把着力点投向与现实最为贴近的经济,农村群众文化的经济功能也就突显出来了。它深入到专业村、专业户及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深入到农业部门的分工协作及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起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减缓矛盾、平衡心态的社会润滑剂的作用和团结凝聚民心的作用。
第三,充分发挥农村群众文化自娱性的优势,活跃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精神文明程度的作用。长期以来,农村群众文化已经成为农民群众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农民群众常常是以接受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参加到各种文化艺术行列中。其自娱自乐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似乎更看重群众文化活动的娱乐功能,看重它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快乐身心的效果。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农村群众文化,将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使乡风更加文明,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论文作者:陈春晓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群众文化论文; 农村论文; 新农村论文; 文化论文; 要有论文; 农民群众论文; 文化活动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5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