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探究论文_许小强

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探究论文_许小强

身份证号码:32102319741220xxxx 225800

摘要:生态节约型园林是现代园林行业倡导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载体,理论与实践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现在城市园林发展现状的研究,针对我国城市园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生态节约型园林;城市绿化;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1城市园林建设现状

1.1生态节约型园林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镇化的加速,城市发展与耕地紧张、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脆弱等环境承载力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是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对改善城市的生态起着关键作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园林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是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从技术进步、资源集约利用、规划设计和改善管理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挥城市绿地的综合生态效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了节约型绿化的发展。

1.2城市园林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沙化、盐渍化、贫瘠化等土地退化问题日趋严峻,许多城市面临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土地稀有、绿量缺少等问题。园林绿化城市建设已经成为我们城市建设的主流,然而在加大对城市绿化投入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歪风邪气”,走入提倡园林绿化建设中的误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各个环节抓起,又要有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准备。同时还应从节约型社会的整体要求出发,考虑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

1.2.1违反自然规律,忽略乡土树种,引进外来树种。城市绿化应结合生态和节约理念,因地制宜,注重选择本土园林植物和适合当地环境的园林植物,慎重引进外来树种。实践证明,乡土树种生长健壮、冠大荫浓、抗寒、抗旱、抗污染、耐瘠薄土壤、适应性强,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另外,城市绿化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可拔苗助长搞“速成”。“大树进城”之类的错误绿化模式,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财政资源,而且也导致了异地原生态森林的破坏,不利于城乡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

1.2.2强调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效果,忽视其生态效益。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里,将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景观的点缀品,忽视其生态效益、绿化特色及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追求视觉刺激和形式上的广阔与规整,从而降低了城市绿地的生态效能,浪费了城市绿地作为开放空间这一宝贵资源,并大大增加了建成后的养护管理成本。草坪虽然绿化见效快,生态效益却大大低于树木,且“欧式大草坪”并非适合所有城市,不能盲目地追求大草坪。

1.2.3忽略园林绿地的环境效益,重视利益追求。受利益驱动,一些城市的居住区绿化不断向奢侈化方向发展。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出于自身经济利益,不注重居住区科学设计、合理绿化,营造出宜人的住宅环境,而是引进名木古树作为“卖点”,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回报。这种行为一方面破坏了原产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大量珍贵树种的消失,同时也消耗了巨大的绿化建设资金。

2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技术措施

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工作,周期长而涉及面广是其显著特点。既要从园林绿化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资源快速消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城市规模扩大与中心区绿地减少的矛盾,城镇化加速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矛盾,城市建设资金短缺与高价绿地的矛盾等等,实施生态节约型园林势在必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

园林是一种人工模拟自然的形式,是生态、艺术、实用三大功能的统一,园林规划过程中,合理开发自然和利用资源,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是园林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要求。

2.1.1选择乡土树种。植物种植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的建立等内容,其中,对乡土植物的大量选择利用是植物品种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由于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当地特色明显等先天性的独特自然优势,同时乡土植物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少有病虫害,具有可靠的生态安全性,而且节约水资源,有些仅依靠降雨就能生存良好,从而减少灌溉、施肥等养护成本。

2.1.2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园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园林的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根据自然的地理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尽量减少对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既可以节约大量的建设费用,又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这是园林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生态节约型园林的基本原则之一。尤其是对水景的开发,在没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建设水景,景观效果固然好,但要依靠大量的人工补水来维持,不符合生态节约型园林的理念。园林之美在于其各具特色,盲目以洋风作为潮流,肆意将舞台道具搬入园林,以玩酷充当超前,或追求“奢侈”和“豪华”,既不能表现园林的特色,也是对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本地资源,保护原有绿地,开发地方材料、乡土材料,经过巧妙的设计和精心的构思,既经济又能表现地域文化,还能创作有特色的生态园林。

2.1.3种植设计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一般地方植被群落经过长期演替竞争,逐渐形成地方的优势植物品种以及由优势植物品种组合形成的地方优势种群群落结构。这些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都是自然界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对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基于此,美国生态学家、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这种遵从自然演替规律、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进行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较传统的只注重景观性的植物配置具有更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目前,这种设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很多生态园林建设中被广泛认同和应用。

2.2科学制定园林绿化设计,构建生态节约型绿化体系

2.2.1营建自然生态型。我国传统的自然山水式园林以范山模水的景观类型而著称,因此,在绿化设计中,树立生态节约型绿化设计理念,大力倡导“以植物为主体,水土为要素”的园林设计思想。倡导绿地建设向自然生态转型,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因地制宜,使用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充分利用自然能力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

2.2.2注重植物配置,构建绿化模式。在种植设计上,注重按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合理配置,增加乔、灌、藤、宿根花卉的使用,构建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力求扩大绿地复层结构比例,充分发挥绿地的最大生态效益。

结语

生态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我国为了适应日益加剧的能源短缺和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而提出的,其建设理论与思路在节约、可持续、自我维持、循环再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等方面体现了生态园林的实质与内涵。但是,目前针对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相关技术环节仍然缺乏具体的标准。因此,我国应尽快制定并推行相关标准的实施,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就树立节约型设计理念,从而实现生态园林城市,促进我国生态绿化园林绿化事业沿着节约型、可持续的道路健康稳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建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节约型园林[J].中国园林,2012(02):79.

[2]俞孔坚.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理论与实践[J].风景园林,2011(01):55-64.

[3]刘纯青.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J].园林科技,2014,(4).

论文作者:许小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生态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探究论文_许小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