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重症患者使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方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呼吸阶段性治疗急诊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危重患者资料。随机将其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呼吸阶梯性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采取的前三位的呼吸支持方式均为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及呼吸机给氧。观察组采取复苏体位进行呼吸支持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多,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呼吸支持方式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复苏40例,复苏成功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67.35%;观察组达到呼吸稳定所需时间为(42.15±5.34)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危重症患者中急诊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尽快促进患者呼吸稳定,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危重症;呼吸阶梯性治疗;疗效观察

引言

急危重症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和死亡率。在患者发病之初及时给予合适的呼吸支持,入院后需立即给氧,为患者进行有效、全面的诊断与治疗工作开展创造时间,并进行呼吸道管理,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提高救治成功率。呼吸支持技术是一种综合抢救技术,与患者的病情、急救场所、救治方法均有关系,传统的呼吸支持法多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可能会对患者造成创伤,浪费医疗资源等。近年来,我院在急危重症患者急诊救治过程中,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提高了抢救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急危重患者资料作为本次观察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36例;年龄25~76岁,平均(51.5±4.6)岁;创伤患者42例,非创伤患者56例;14例患者出现呼吸心跳停止,9例患者为濒死状态,其他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呼吸支持方法,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临床经验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式。观察组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全程度的呼吸功能采用不同支持措施。(1)第一阶梯:使用徒手呼吸支持方法,首先为患者摆放复苏体位,实施心肺复苏,并有效地判断复苏效果。患者仰卧在抢救床,并保持头部与躯干在同一个轴面,上肢放于身体两侧,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通畅。如患者没有颈椎损伤,可将下颌抬高,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控制舌后坠。尽早清除分泌物。有颈部创伤的患者,可使用咽喉导管,并清除口腔异物。(2)第二阶梯:采用氧疗支持方法。如患者没有呼吸和心跳停止,则给予鼻塞和鼻导管吸氧,或使用面罩给氧方法。如患者无自主呼吸,或使用面罩给氧失败,则可经口/鼻进行气管插管。(3)第三阶梯:采用创伤气道。对急性喉阻塞尤其是声门区阻塞的患者,可采用环甲膜穿刺或气管穿刺方法,再进行气管切开,建立可靠气道。有呼吸系统原发性损伤的患者,可采用经皮扩展气管切开,并注意减少出血量,降低损伤。(4)第四阶梯:采用呼吸机治疗。在患者气道建立后,根据病情变化给予呼吸机进行呼吸支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并对成功呼吸复苏率和患者从救治到呼吸稳定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呼吸复苏的评定标准为患者呼吸频率在25次/min以下,12次/min以上,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5.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采取的呼吸支持方式比较

两组患者采取的前三位的呼吸支持方式均为鼻导管吸氧、复苏体位及呼吸机给氧。观察组采取复苏体位进行呼吸支持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多,而采取气管切开的患者则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呼吸支持方式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及达到呼吸稳定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呼吸复苏40例,复苏成功率为81.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67.35%;观察组达到呼吸稳定所需时间为(42.15±5.34)min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急诊收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早期需要医生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以预留时间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一般对内科疾病的患者,医生可根据原发疾病寻找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对外科疾病患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选择合适的呼吸支持方法以往传统的呼吸支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临床经验选择呼吸支持方法,此法缺少对呼吸道的有效管理,可能增加创伤、浪费医疗资源、导致呼吸支持失败等。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徒手到机械的一系列治疗措施。要求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病情,采用合适的上呼吸道支持方式,尽量选择低阶梯阶段的措施。同时判断患者原发疾病的性质,是否有呼吸衰竭和发病的趋势,从而进行下一个阶梯的呼吸支持措施。且呼吸阶梯性治疗能由单人进行操作,缩短了准备时间和人员到齐时间;治疗期间出血量少,对患者损伤小,耗时短,更做到了争分夺秒的抢救目的。

呼吸阶梯性治疗中,第一阶梯为复苏体位,此过程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实施效果较好,且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自主呼吸。第二阶梯为有效吸氧。第一、二阶梯为临床抢救任何患者的必要步骤,其操作简单快捷,且无创伤。第三阶梯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能有效地保持患者通气,并控制潮气量,给予高浓度吸氧,且有利于吸痰和给药,可避免误吸;而气管切开的操作可由单人进行,对患者损伤小,耗时少,可减少对危重患者的干扰。第四阶梯为呼吸机支持,可更好地监测到呼吸参数,改善通气,保证患者换气功能,并减少呼吸做功;同时还能减少因呼吸机使用而造成的呼吸机依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本次观察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后,救治成功率更高,达到呼吸稳定所需时间更短,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危重症患者中急诊采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效果更好,可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尽快促进患者呼吸稳定,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措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林峰,林艳,洪建湘.降阶梯治疗在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重症患者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6):811-812.

[2]曾建明,王新,莫郁苓,等.呼吸支持治疗危重哮喘的临床观察和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47-49.

[3]张宪,刘波,何忠杰,等. 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研究[J].感染、炎症、修复,2007,8(1):45-48.

[4]许章华.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20(20):127-128.

[5]左旋,郑小刚.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诊抢救时采取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4):108.

[6]Kern K B,Hilwig R W,Berg R A.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s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improved outcome during a simulated single lay-rescure scenario[J].Circulatoon,2002,105(5):645-649.

[7]胡雄伟.急危重症患者急诊呼吸阶梯性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42-43.

论文作者:李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4

标签:;  ;  ;  ;  ;  ;  ;  ;  

急诊重症患者使用呼吸阶梯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李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