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重症医学科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及控制措施论文_陈小琼,刘春华,陈梁,赵菁

福建省老年医院 350001

【摘 要】目的 分析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讨论控制措施,降低血流感染率。方法 对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560例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的治疗进行分析,找出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560例老年重症医学科患者中有24例发生血流感染,发生率为4.29%;其中,检出病原菌24株,阳性率为100.00%,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12株)、革兰氏阳性菌(9株)、真菌(3株),分别占总检出的50.00%、37.50%和12.50%。经过分析,发生血流感染与患者的年龄、置管时间、置管部位、自理能力、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无菌操作技术有关,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置管时间是造成血液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 要降低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概率,要采取方法有效治疗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合理减少置管时间,降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率。

【关键词】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

重症医学科(ICU)是医院的特殊科室,目的在于为重症、昏迷患者提供隔离的场所与设备,为其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有针对性地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在患者的治疗上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1]。ICU多为介入性治疗,是血流感染的多发科室,尤其是高龄患者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2]。血流感染是临床上重症感染性疾病之一,患者会发生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加重病情,严重到导致死亡[3]。本次我院为探究某三甲医院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560例ICU老年患者,其中,男性285例,女性275例;年龄60~96(78.42±5.48)岁;住院时间7~48(21.03±3.45)d;其中,肺部感染258例,泌尿道感染46例,胆道感染20例,心力衰竭100例,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消化道出血68例,急性胰腺炎、支气管肺癌10例,肿瘤35例,骨折23例;置管560例,其中,有175例为颈内静脉置管,190例为锁骨下静脉置管,195例股静脉置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置管前未发生感染;(2)年龄不低于60周岁;(3)临床资料齐全患者;(4)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研究,且配合度高。排除标准:(1)血液病患者;(2)精神疾病患者;(3)传染性疾病患者。

1.2方法

取患者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若导管间端和患者的血液培养出现同一种病原菌即可判定为血流感染,统计发生概率;搜集患者年龄、生理功能、血糖、穿刺部位、置管时间、免疫性疾病等相关资料,分析发生血流感染的潜在因素。

1.3血流感染诊断标准

参照《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4]中相关血流感染诊断标准: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血管内导管48h内的患者出现真菌血症或菌血症,伴有发热(>38℃)、低血压、寒颤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药敏结果、相同种类的致病菌。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使用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560例老年ICU患者中有24(4.29%)例发生血流感染;其中,检出病原菌24株,阳性率为100.00%,有12株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9株革兰氏阳性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3株真菌,分别占总检出的50.00%、37.50%和12.50%。

2.2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

根据研究分析,ICU老年患者发生血液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自理能力、自身免疫性疾病、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免疫抑制剂、无菌操作技术有关。详情见表1。

3.讨论

血流感染是一种全身性的感染疾病,如脓毒血症、败血症等,严重患者会出现多脏器衰竭、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重大打击[5]。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身体素质不强,加上ICU患者的介入性治疗会使用留置管道,有可能使其遭受医源性因素破坏,患者患上血流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在本次研究中,560例ICU老年患者有24(4.29%)例发生血流感染,发生感染与患者的能力、自理能力、自身免疫性疾病、抑制免疫剂的使用、置管时间、置管部位、无菌操作技术等有关。患者年龄过大,身体各项机能运转能力下降,抵抗力下降,医院细菌、病菌多,容易遭受院内感染。ICU患者多需长期卧床,丧失全部或部分自理能力,缺乏运动锻炼,下肢血流速度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且会加大患者与污染物的解除程度,加大感染概率[6]。高龄患者自身免疫力差,容易发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些病症的病变位置主要在各脏器的结缔组织内或血管内,随着疾病的进展,加之医院环境的影响,病原体在患者的血液中发生作用,导致患者发生血液感染[7]。本次研究显示,股静脉穿刺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概率较高,这是因为股静脉穿刺处的皮肤有较多的褶皱,容易积聚细菌、污垢,消毒措施难以到位。为了治疗患者的免疫性疾病,在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会加大抗菌药物的投入,有可能会增加耐药菌株的数量,进一步使ICU环境受到污染,且有可能使患者体内的菌群失调,血液中的真菌附在导管上,患者容易发感染[8]。本次研究中,患者置管15~21d发生血液感染的概率最高,后慢慢下降,这有可能受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ICU患者治疗时间长,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细菌、病菌的侵袭发生感染,由于置管的介入,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病情好转,所以感染的概率变低。医护人员在置管时若没有完全遵循无菌技术,患者与消毒不干净的器械直接接触,或医护人员携细菌、病菌入病房,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大。

医院要保护ICU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血液感染概率,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加强护理人员的置管培训,强化无菌观念,执行无菌操作,进行置管前洗手、消毒,妥善带好无菌的手套、帽子、口罩,并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将无菌大单覆盖于在患者的身体表面,在插管时使用消毒剂擦拭导管接口至少15s,如果敷料上存在血迹等,要立即更换,以免细菌繁殖;(2)置管前评估置管部位皮肤卫生情况,妥善选择置管部位,并提前予洗必泰清洗皮肤;(3)积极控制、治疗患者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帮助患者补充营养,养成健康的体魄面对治疗;(4)妥善选择置管部位,尽量少选股静脉,严格把握置管的时间,对置管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与评估,判断导管是否继续留置,尽量将置管时间缩短。我院从2018年9月起实施以上措施,截止至2019年7月,ICU共200例老年患者,有2例出现血液感染,概率较低,为1%,说明预防措施有效。

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老年患者血液感染与患者的年龄、自理能力、自身免疫性疾病、置管部位、抑制免疫剂的使用、置管时间、无菌操作技术等有关,医院要对ICU老年血液感染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控制ICU的环境污染,做好患者与病房的消毒工作,有效预防血液感染的发生,保护患者生命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维护医院声誉。

参考文献:

[1]董永军,李海明,赵冲.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筛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0):8-11.

[2]张翠媚,冯惠娟,吴秀玲,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8,18(08):1109-1111.

[3]陈凤朱,张亚光,蔡鸿燕,等.老年重症加强病房内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临床护理,2017,9(02):98-101.

[4]陈祝丽.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3):244-245.

[5]梁烨,林红,雷莉莉.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诱发因素[J].中国临床研究,2018,31(12):1656-1659.

[6]庄秀娟,霍开明,徐莉,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07):1097-1099+1103.

[7]郭剑波.950株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8,15(01):28-30.

[8]崔德生,张红艳.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目标性监测和抗菌治疗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8,4(02):123-128.

作者简介:陈小琼,女,1988.06,本科,汉族,福建福州人,护师,急危重症医学科。

论文作者:陈小琼,刘春华,陈梁,赵菁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老年重症医学科血流感染危险因素的探讨及控制措施论文_陈小琼,刘春华,陈梁,赵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