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昌市香城学校 615000
秋意渐浓的十月,按照西昌教育科研中心的安排,在邓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五人到巴中市参加“四川省2018年度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展评活动”,其目的是学习新教材、掌握新教法、推进新课改。通过这次活动,我有以下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
例如:巴中龙华外国语学校的张静老师在讲“合理利用网络”时就让同学们利用互联网搜视频《可爱的家乡——巴中》。
学生利用手机、电脑输入关键词“可爱的家乡——巴中”,立刻就找到了相关视频,学生很快就了解了“巴中市”。
教师总结:利用互联网可以方便、快捷地搜寻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但是在搜寻资源时,同学们也看到相关视频成千上万,要一一查看,很费时,怎么办?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解决问题吧!
新课引入生活化为有效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即“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仪陇宏德中学的赵清老师在讲《预防犯罪》一框时,采用生活化的组织形式,既让学生轻松获得了知识,又让学生受到了刻骨铭心的警示教育,让“预防犯罪的种子”在心灵深处萌芽。
课堂以材料——《失足少年》为基础,围绕“争当小法官”为线索,设计、分析、讲解知识。
第一环节:小法官水平检测,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第二环节:评判“案子”,引导学生认识刑法及其作用,理解犯罪的特征,弄清罪与非罪的划分标准。
第三环节:小法官心声,引导学生如何预防犯罪,加强思想教育。
第四环节:小法官宣誓,深化法治教育——“依法履职,公平、公正断案,维护个人合法利益、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学注重教育化
此次赛课,老师们注重教学的“教育性”,彰显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功能,让教育效果最大化。
例如:泸州七中佳德学校的易宗艳老师在讲《让家更美好》中就巧妙设计了感人肺腑的场景,让学生真正理解“尽孝当下”。课件首先呈现“孝”字,同时配上催人泪下的背景音乐,然后通过课件播放:孩子在父母精心的呵护下一点一点地长大,有喂奶、洗衣、接送孩子上学、急急忙忙送孩子进医院等场景,同时父母一天天苍老,体型一天天走样,到最后是步履蹒跚,上楼上气不接下气……在恰当时,老师进行画龙点睛的解说和强调,做到“大珠小珠落玉盘”。到最后,让学生谈感想,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哽咽地说:“老师:我对不起爸爸、妈妈,我没尽到孝心。以后我要给父母洗衣,做饭、捶背,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再如:谢思璐老师围绕“尽责?感恩”的体验卡——引导学生做负责任的人,要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尽责;要感恩别人,就要懂得尊重与给予。
再如:赵清老师围绕“预防犯罪”设计的“我宣誓”——强化法治教育,增强预防犯罪教育。
四、做事力争敬业化
在听课中,给我最大的感悟是“尽力做好一件事,实乃人生之首务”。“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内容之一,也是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面对新版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上好这门课程,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一定要热爱它,深入悟课,精心备课,新颖上课。
例如:宜宾翠屏区行知中学的谢思璐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她上的课题是“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为了让课上得自然些,她深入到巴中中学初中部五班的学习生活,仔细观察学生履行职责的情况,及时捕捉典型素材,例如值日生擦黑板、体育委员带操、班长管理自习课、班级成员积极争取荣誉。有了这些鲜活的素材,一上课就显得随和、亲切,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引入主题水到渠成,成为赛课的亮点之一。
我想作为一线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我们不熟悉教材,利用资料有限,借鉴方法很少,要上好课,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道德与法治教师用书》,钻研教材,搜集资料,与同仁探讨,才能领会教材立意,才能掌握教材,弄清知识体系,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另一方要把握时代脉搏,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依据学情备课、授课,满足学生求真的需要。
总之,此次学习活动既开拓了眼界,又受到了很好的启迪。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迎难而上,用心谋课,真心干事,以学生为本,尽量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就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论文作者:杨生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8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学生论文; 巴中论文; 法治论文; 预防犯罪论文; 老师论文; 巴中市论文; 道德论文; 《教育学》2019年6月总第18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