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跨期消费与消费平滑
惠 炜1,姜 伟2
(1.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 100081;2.中央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摘 要: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平滑的跨期消费机制,发现我国居民能够利用跨期消费实现消费平滑。随着家庭消费支出的增加,现金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对消费平滑的影响逐渐减弱;包括股票、债券在内的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促进家庭实现消费平滑的程度随之提高;户主的就业情况、健康程度与家庭规模仅对消费支出较低的家庭有显著影响,就业与健康状态促进消费平滑,家庭规模抑制消费平滑。因此,为推动我国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续贡献,应完善金融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进而增强跨期消费对居民消费平滑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金融资产;跨期消费;家庭特征;消费平滑
一、引 言
消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是由个体为实现效用最大化、自主进行跨期消费选择的结果,因此,发达国家一直将消费视为宏观经济中最平稳的变量之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区域、城乡消费差异较大,居民往往会受到自然环境、疾病、就业、制度变革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冲击,因此,长期处于面临各类风险的状态,导致我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和储蓄行为不同于成熟市场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仅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还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进一步指出,“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因此,不仅要促进消费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更要在防控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优化和改善民生水平。尤其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要使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就更加需要从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角度研究居民的消费平滑机制。
消费者依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消费风险,通常利用跨期消费(Intertemporal Consumption)、风险分担(Risk Sharing)两种机制应对收入波动风险,其中跨期消费是利用金融资产的投资应对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包括储蓄、贷款、股票、债券等投资手段,使个体在不同时期所消费的边际效用相等,这种在时间维度的纵向消费平滑就是跨期消费。本文基于这一视角,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CFPS),研究居民跨期消费的影响机制,从金融资产投资与消费平滑研究角度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以具体分析不同消费阶层家庭的跨期消费对消费平滑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家庭可通过持有金融资产或借贷手段实现跨期消费,进而实现消费平滑,国内外学者针对跨期消费的研究也从这两个角度展开。
(一)家庭金融资产与消费平滑
银行、金融市场通过提供不同期限的储蓄、投资机会,使得投资者可以利用储蓄或持有金融资产实现跨期消费,进而使居民实现消费平滑(Allen等,2004)[1]。无论家庭从事农业活动或是商业活动,都能依靠金融机构实现消费平滑与投资平滑(Alem等,2014)[2],并且Bazzi等(2015)通过利用准实验变化研究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平滑行为发现,家庭一定量的储蓄可以作为消费平滑的可行手段,而即使同样接受拨款,距离银行更近的家庭能有效抵御政府现金转移支付延期拨款造成的短期收入冲击,并且临近银行的家庭其消费支出略高于远离银行的家庭[3]。Santaeu Llia-Lopis等(2014)通过将中国家庭划分为高储蓄与低储蓄两类,研究发现高储蓄对家庭的消费平滑程度并没有显著增加[4]。改革开放初期(1985-1997年),由于农户收入不稳定、公共服务缺乏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我国农户有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农户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低于城镇居民[5],之后较高的预防性动机已成为城镇和农村居民的共同特点[6-7],对我国家庭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孙风、王玉华(2001)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结合生命周期假说,基于我国居民储蓄动机调研数据,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发现我国居民的生命周期特征、预防性储蓄动机和过度敏感性是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8]。Meng(2003)在分析中国的消费状况后指出,中国城镇家庭具有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因此有能力实现较高的消费平滑水平,但是缺乏平滑教育经费的经济能力[9]。杭斌和申春兰(2005)的研究结果表明,1997年以后,农产品价格的下滑以及农村服务项目费用的上涨是导致农户预防性储蓄上升的重要原因,两者也打破了我国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10]。此外,农民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当期收入的过度敏感性,自然、市场和制度的不确定以及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11-12]。
但是,由于风险管理方式不同以及较低的回报率,可能会导致银行受到金融市场竞争的影响[13],进而造成银行消费平滑机制的瓦解[14]。但Deaton(1990)则发现,即使在无法利用信贷市场实现消费平滑的情况下,家庭仍可以利用持有的金融资产应对收入波动风险,从而实现跨期消费平滑[15]。
1)基肥用量。一般矮化幼龄树亩施优质有机肥2 000~2 500 kg;乔化幼龄树亩施优质有机肥1 500~2 000 kg;成龄矮化树亩施优质有机肥2 500~3 000 kg;成龄乔化树亩施优质有机肥 2 000~2 500 kg。
近日,山东东营方圆有色金属集团二厂通过对净化槽面进行喷水作业技术改革,减少了员工现场作业的频次、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减少砷化氢气体对员工的危害,确保员工职业健康安全和电解净化连续生产。
(二)居民借贷与消费平滑
按借贷途径的不同,居民借贷可分为正式借贷(主要是小额信贷)和非正式借贷两种。李春琪、李立(2018)通过识别家庭劳动力供给自身消费平滑效应的研究发现,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多依赖于金融市场与亲友借贷维持自身消费平滑[16]。一方面,应对收入与支出的外生冲击是农户借贷的主要目的之一[17]。有关研究表明,按借款笔数计算,54.2%的农户借贷资金用于家庭生活,仅有24.8%的借贷资金用于农业生产,13%的借贷资金用于非农业生产;按借款资金量计算,45.4%的借贷资金用于家庭生活,13.4%的借贷资金用于农业,32.7%的借贷资金用于非农业生产,可见,家庭生活中大多数贷款用于抵御收入和消费波动带来的冲击[18]。Islam等(2012)通过分析孟加拉共和国农村地区家庭受到健康冲击时的居民消费后发现,该国居民利用小额贷款实现消费平滑,并且小额信贷的一个显著的缓冲作用是能够使得申请到小额信贷的家庭不再需要向未能申请到小额信贷的家庭出售生产性资产,如牲畜等[19]。Wickramasinghe等(2017)调查发现小额信贷是一种针对低收入人群用于家庭收入和消费平滑的小额即时信贷[20]。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居民非正式借贷比重远远高于正式借贷比重。曹力群(2001)研究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行为发现,农户借款总额中仅有20%~25%来自信用社、银行等正式信贷机构,大部分借款来源于私人借款,比重达到75%~80%左右[21]。何广文等(2005)在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中发现,农户借款的39%来源于正式信贷机构,61%则来源于民间放贷主体[22]。
在利用式(5)描述的离散测速方程估计目标转速时,为了避免电角度数据累加溢出,依据eNk或eSk的周期性,将Θk的值域限定在一个周期内,即在算法运行过程中,当Θk从零递增至2πp时就将它清零,使得0≤Θk≤2πp。
梳理文献发现,现有关于金融资产影响消费平滑的研究认为,城镇和农村居民同样具有较高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有能力实现消费平滑。但由于城乡居民借贷途径不同,导致居民借贷对消费平滑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但是,已有研究未考虑家庭特征对消费平滑的影响,也未从微观视角考察消费平滑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将家庭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分析框架,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与分位数回归方法,着重研究现金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变化对总支出与总消费支出的消费平滑的影响,深入研究跨期消费对于消费平滑的影响。
三、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跨期消费与消费平滑的理论分析
本文结合Asdrubali与Kim(2008)[23]检验消费平滑的方法,考虑有N 个家庭的经济体,在时期,t =1,2,3,…,T 。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各家庭平均收入增长率pyi ,其中就能够检验国内各省人均消费通过跨期消费所实现消费平滑的程度,如公式(1)所示。
c it =αy it +β pyi +ε it
(1)
其中,α =α 1+α 2+α 3,也就是说,如果风险分担是完全的,则平均消费变动的估计系数为1,家庭收入与其他冲击的系数为0。平均收入增长率pyi 的系数β 衡量的是利用跨期消费实现消费平滑的程度,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变化(Cash)、定期存款变化(Deposit)、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Fin)的系数所衡量的是异质性收入冲击及波动对各家庭消费增长的影响程度。
由于对于我国居民来说,现金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对于消费平滑的影响远高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因此,将股票、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金融资产收益之和记为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将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变化(Cash)、定期存款变化(Deposit)、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Fin)纳入分析框架,研究金融发展对消费平滑程度的影响,如公式(2)所示。
c it =β pyi +α 1Cashit +α 2Deposit it +α 3Finit +ε it
(一)“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内涵不明确,各责任单位主体意识有待加强。目前,虽然在国家层面已经提出了“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但是对普法责任主体的认定还存在模糊的界定,部分单位(部门)认为自身并不具备执法权,不必履行责任制,忽视了对本单位本系统开展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部分单位虽已开展“谁执法谁普法”相关工作,但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认识不够到位,未能认识到落实责任制对于提升执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平安发展的重要性,存在一定消极应付、流于形式的情况。
(2)
其中,ΔlogC it =logC it -logC it-1 ,Δlogpyi
β +α =1
此时,人均收入增长率y it 的系数α 所衡量的是收入增长对消费平滑的影响程度,家庭的平均收入增长率pyi 的系数β 衡量的是收入长期状态对消费平滑的影响程度。
在模型(2)的基础上,引入我国居民家庭的自身特征作为控制变量,进一步研究跨期消费对消费平滑的影响,如公式(3)所示。
David A.Kolb(1984)系统地梳理了John Dewey,Kurt Lewin与Jean Piaget的学习理论,选择性地吸收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与哲学的最新科研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主动检验(active experimentation)组成的“体验循环圈”。
c it =β pyi +α 1Cashit +α 2Depositit +α 3Finit+γZ it +ε it
2)建立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保证售前咨询、售后服务,如咨询服务电话畅通应答及时、在线咨询回复详尽真实。顾客对于购物过程存在的问题,购物后的反馈,都要确保一条完善的渠道。
图书馆根据未成年人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能够显著提高文化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图书馆在与政府、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等合作过程中,可以对他们的文化治理行为进行合理评估,做好各方关系的协调工作,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未成年人服务中来,以统一的思想认知和行动准则,促进未成年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激励机制的构建,一方面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以定期监督检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对参与主体的成绩给予合适的奖励。另一方面,要做好参与主体的教育引导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未成年人服务的必要性,将文化治理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服务主体的能动性。
(3)
其中,控制变量Z it 包含不同家庭的就业、健康和家庭规模状况。对于户主的就业状态来说,当个体具有劳动能力但被动退出劳动力市场时,视为失业,因此失业状态下的农村家庭的消费平滑程度就较低;对于户主的健康程度来说,户主的身体健康状况是保证家庭消费平滑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对于家庭规模来说,家庭中无收入来源的人口数量会直接影响这一家庭的消费平滑程度。因此,本文主要将户主的就业情况、健康程度以及家庭规模作为控制变量,研究我国居民跨期消费对消费平滑的影响。
四、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跨期消费与消费平滑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说明与变量设定
1.样本说明
喝了两杯茶,拉扯了一些家常话,紫云把话引入正题:“二位前辈,都有失去老伴的痛苦。人生苦短,不要过分悲哀,也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你们是同学,了解心性,不如做一家人,早晚有个照应!”
模型的估计主要使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与分位数回归方法。利用面板数据分析,从总体上对于我国不同区域城乡家庭的消费平滑进行研究。从所研究的问题上来看,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基尼系数高于国际警戒线,对于居民跨期消费来说,针对不同消费阶层的家庭,利用分位数回归分析,进行具体分析,不仅能够更为全面、细致地研究该问题,更能够体现已有样本数据的良好性质,也适合本文分析问题的模型设定。
每个家庭的观测值分为三类变量,即家庭变量、家庭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变量、家庭消费支出变量,每一类包括数量不等的变量。具体模型设定变量见表1。
表 1模型变量设定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变量设定
1.面板数据分析模型
冬天,感冒几乎是宝宝们最常得的疾病了。感冒的症状一般有流涕、咳嗽、发烧、喉咙疼等,爸爸妈妈对症做好家庭护理很重要。另外,如果病情较重,需要就医用药,爸爸妈妈也需要知道一些用药误区,以减轻对宝宝的伤害。
本文之所以选择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作为解释变量,是因为数据库中的较多家庭并没有完整的登记证券、债券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资产投资方式的收益情况,因此为了保证数据量,且符合面板数据,本文将其进行加总,整合为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这一解释变量。回归方程表示为公式(4)。
ΔlogC it =β Δlogpy i +α 1ΔlogCashit +
α 2ΔlogDeposit it +α 3Finit+ε it
(4)
根据完全风险分担与跨期消费的理论模型[24],公式(1)中应该隐含:
。
家庭的就业、健康程度和家庭规模状况作为特定的外生变量进行全面考虑,实证模型如公式(5)所示。
ΔlogC it =β Δlogpyi +α 1ΔlogFinit+
α 2ΔlogCashit +α 3ΔlogDepositit +γ ΔlogZ it +ε it
(5)
本文中面板数据模型估计均采用固定效应(Fixed Effect,FE)或者随机效应(Random Effect, RE),利用Hausman Test进行检验判断。
2.分位数回归
金融资产对总消费支出的消费平滑的分位数回归实证结果如表4所示。平均消费变化率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多数家庭的消费支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跨期消费。与被解释变量为总支出时情况类似,实现消费平滑的程度与分位数的大小存在异质性;现金持有量与活期存款的变化显著促进了位于0.7分位点以下的中、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定期存款对于总消费水平在0.3分位点以下的低消费家庭来说促进其消费平滑,但对位于0.4分位点以上的中、高消费家庭来说并无明显影响;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对消费水平位于0.7分位点以上的家庭的消费平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以家庭的消费支出为分位数的标准,进行分位数回归,此时的模型如公式(6)所示。
ΔlogC it =
γΔ logZ it +ε it quant(P) (C it |pyit )=β (P) y it
(i =1,2,3,…,n )
(6)
其中,β (P) 和y it 都是K ×1向量;quant(P) (C it |pyit )表示C 在给定y 的条件下,以p 为分位点的条件分位数函数。更多的分位点能够给出更多的信息,在这里选择9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和0.9。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2010—2014年的调查数据。经过筛选将同一家庭3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剔除调研不完全家庭样本,保留了户主年龄在20~80岁之间的家庭,最终形成以家庭为单位,涵盖全国各地区25个省份的9135个家庭的消费与收入面板数据,用于检验跨期消费对消费平滑的影响。
由于差分可以消除一部分不随时间变化的遗漏变量所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在实证过程中,均采用一阶差分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
(三)金融资产、跨期消费与消费平滑的面板数据分析
本文首先对家庭的各类消费的消费平滑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见表2。表2中,模型1至模型10分别以表1中的10类消费支出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第1列分列解释变量、模型类型(固定效应为FE;随机效应为RE)、Hausman检验结果与显著性。从表2来看,除了文教娱乐支出与居住支出,对于其余8类消费支出的平均消费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消费平滑;现金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等不同的资产持有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消费存在一定程度的显著影响。具体来说,现金与活期存款变化、定期存款变化、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能显著促进总支出、食品支出、衣着鞋帽支出的消费平滑;平均消费变动、现金与活期存款以及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的变化能够显著促进总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家庭设备日用品支出的消费平滑;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能够显著促进文教娱乐支出的消费平滑;现金与活期存款变化、定期存款变化以及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与居住支出的消费平滑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医疗支出的消费平滑主要受到定期存款变化的影响。
将配好Pb污染土、改性磷矿渣、水泥和蒸馏水充分搅拌均匀,试验方案见表3.改性磷矿渣的添加量依次为干土质量的0 %、3 %、5 % 和10%,向其中加入蒸馏水,使液固比(质量比,水:(固化剂+污染土))为25%形成混合物.将混合物倒入塑料杯.将塑料杯密封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温度20±2℃,湿度>90%)养护7 d.
对于居住支出来说,同时受到定期存款变化、现金与活期存款变化以及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的影响,平均消费变动对于居住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这是由于居住支出并不是一项经常性的开支,并且大额的居住支出,如购房等,主要与家庭的各类资产有关,而与平均的消费变动关系较弱。
(四)金融资产、跨期消费与消费平滑的分位数回归分析
1.分位数回归基准模型
由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利用金融资产平滑消费的能力不同,可利用分位数回归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根据消费支出设置分位数回归模型,估计消费支出9个代表性分位点(0.1,0.2,0.3,0.4,0.5,0.6,0.7,0.8,0.9)的解释变量参数。将家庭持有不同金融资产对总支出、总消费支出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参数估计作为基准模型,之后加入农业劳动、健康、家庭规模等控制变量实证分析。
表 2金融资产投资对各类消费平滑影响的基本回归模型
注:1.括号中为标准差。2. Hausman检验的括号内为P 值。3.参数估计在1%、5%、10%显著水平下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分别用***、**、*表示。4.FE为固定效应模型,RE为随机效应模型。
金融资产对总支出消费平滑的分位数回归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1至模型19分别表示总支出的不同分位点。所有平均消费变化率的系数均显著为正,也就是说,多数家庭的消费支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跨期消费。实现消费平滑的程度与分位数的大小存在异质性;现金与活期存款的变化均显著促进总支出位于0.7分位点以下中、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定期存款的变化显著提升总支出水平位于0.3分位点以下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但对位于0.4分位点以上的中、高消费家庭来说并无明显影响;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变化对总支出水平位于0.7以上高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影响。
3)菌悬液的制备:取活化好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平板洗涤,通过麦氏比浊和显微镜计数的方法配成 1.0×108cuf/mL 菌悬液备用。
高中物理知识很抽象,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困难.为了取得很好的课堂效果,教师会加入实验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会考虑对实验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融入到实验中来,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有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领略知识的内涵,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于总支出来说,定期存款作为基础性的投资方式之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几乎无风险的保本,且具有较低流动性。对于消费较低的家庭来说,在满足日常开销以外,能够有部分的资金用于定期存款,一方面可在必要时放弃利息以便及时获取资金使用,另一方面在保留本金的基础上获取一定数额的利息,因此,定期存款仅对于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产生显著影响。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对于高消费家庭的作用显著强于对低消费家庭的作用。换个角度来说,具有高消费的家庭均有与之消费相匹配的高收入,因此有能力进行其他金融资产投资;而低收入家庭在满足最低层次的日常开销以外,无力再进行其他金融资产投资。加之高消费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强,因此,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仅对高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产生作用。
本文进一步使用分位数回归对跨期消费的消费平滑方式进行研究。分位数回归将条件分位数模型转化为预测变量的函数,分位数回归模型作为线性回归模型的自然扩展,随着协变量的变化,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了因变量条件均值的变化,分位数回归模型则强调条件分位数的变化。由于所有分位数都可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适当的分位数进行研究。
表 3金融资产对总支出平滑的分位数模型参数估计
注:1.括号内为通过bootstrap计算得出的标准误差。2. 参数估计在1%、5%、10%显著水平下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分别用***、**、*表示(下表同)。
表 4金融资产对总消费支出平滑的分位数模型参数估计
2.引入户主就业特征变量的进一步分析
在此基础上,将户主就业特征纳入分位数回归分析框架,得出实证结果如表5所示。此时仅针对消费支出一项进行研究。对于不同的分位点,家庭总消费的平均消费系数均显著为正,表明不同消费水平家庭的消费支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跨期消费。实现消费平滑的程度与分位数的大小并无一致关系;现金持有量和活期存款显著促进了消费支出位于0.8分位点以下的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但对位于0.9分位点的高消费家庭来说,并无明显影响;定期存款显著促进了消费支出位于0.3分位点以下家庭的消费平滑;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变化对于消费平滑无明显作用;户主就业特征对于0.4分位点及以下的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具有促进作用。
表 5引入户主就业特下的分位数回归
在考虑户主就业特征的情况下,低消费家庭利用定期存款、现金与活期存款实现消费支出的消费平滑。也就是说,户主从就业转向无业,家庭的其他金融资产投资可能会被变现为现金、活期存款等形式以维持无业情况下的日常消费,其他金融资产投资为零,那么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就更不会存在。因此,家庭的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对于家庭的消费平滑无影响,同时,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受到定期存款、现金、活期存款显著的影响。
将户主健康程度纳入分位数回归分析框架,得出实证结果如表6所示。除了模型43以外,位于其余分位点的家庭消费支出的平均消费变化系数均显著为正,即多数家庭的消费支出存在一定程度的跨期消费。随着家庭消费支出的增加,实现消费平滑的程度也随之增加;现金与活期存款对位于0.7分位点以下的中、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影响较大,对于高消费(0.8和0.9分位点)的家庭影响不显著;定期存款对位于0.1和0.2分位点的家庭显著,也就是对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具有促进作用;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对位于0.3分位点以上的中、高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影响显著;户主的健康水平在0.1~0.4分位点显著为负,即户主的不良健康状况抑制位于这4个分位点的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
在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模式之中,车辆信号系统作用十分明显,由于不同城市的发展存在区别,轨道交通展示出不同特点。因此,在轨道车辆信号系统设计上,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配置设计方案。一个完善的交通信号控制可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能为城市的轨道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人们应该对城市轨道车辆信号系统进行完善,确保交通体系的畅通运行。
将家庭规模纳入分位数回归分析模型,得出实证结果如表7所示。持有现金与活期存款仅对位于0.1和0.2分位点的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影响较大,其余的家庭影响不显著;定期存款对位于0.1~0.4分位点的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他金融资产收益变化对位于0.6~0.9分位点的高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即从不同消费层次来看,高消费家庭能够利用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应对收入风险,实现消费平滑;中等消费家庭利用定期存款实现消费平滑;低消费家庭能够利用定期、现金与活期存款实现消费平滑。
表 6引入户主健康程度的分位数回归
表 7引入家庭规模的分位数回归
从不同规模的家庭来看,家庭规模为3的时候,家庭规模对位于0.1、0.2分位点的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产生负效应,且负效应作用的效果随着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减少;家庭规模为6的时候,家庭规模对位于0.1和0.5分位点的家庭的消费平滑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家庭规模为9时,家庭规模对位于0.1~0.5分位点的家庭的消费平滑均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对于高消费的家庭来说,家庭规模对于消费平滑无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2012年与2014年三年的调查数据匹配汇总的面板数据,通过研究微观家庭金融资产持有对家庭总支出、家庭总消费的影响,探讨中国居民跨期消费的消费平滑方式,具体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家庭的各类消费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金融资产持有实现跨期消费。考虑金融资产对于不同支出类型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不论是总支出还是总消费,现金持有量与活期存款均显著促进了中、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定期存款对于总支出水平较低的家庭来说能促进其消费平滑,但对位于中、高消费家庭来说并无明显影响;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在总支出水平较高的家庭中促进消费平滑。
第二,不同家庭特征的跨期消费效果存在异质性。户主的就业、健康程度与家庭规模对较低消费支出的家庭有显著的影响,就业与健康状态促进了消费平滑,家庭规模抑制消费平滑,这是由于家庭规模越大,相对于生产者而言消费者更多,就越难实现消费平滑。现金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对于就业不稳定、健康状态较差、家庭规模较大的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平滑具有更为显著的影响;家庭的其他金融资产收益仅对高消费家庭具有显著影响,且其他金融资产收益能使得不同收入的家庭消费迅速拉开差距,因此对家庭利用各类金融资产进行跨期消费实现消费平滑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金融体系建设,促进金融发展对消费平滑的作用。我国居民家庭利用其他金融资产投资实现消费平滑的比例较低,利用现金、活期与定期存款实现消费平滑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投资风险的承受力较弱,这不利于居民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增加,进而不利于居民消费平滑程度的提升;二是对于金融资产投资的相关事宜了解甚少。因此,在提倡普惠金融的基础上,鼓励多种金融形式共同发展,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提高居民的投资意识,增强居民的投资能力,增加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的收益,提高金融资产投资对消费平滑的贡献。
第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效率。为了实现消费平滑,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利用政府财政赤字支出或较低的平均赤字,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增强居民的就业能力;加强医疗卫生保障,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有效帮助家庭应对风险,提高居民的消费平滑能力。
第三,继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保障低收入居民实现消费平滑。扶贫是我国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精准扶贫,即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通过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增强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这不仅有利于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也有利于保障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实现消费平滑。
参考文献
[1] Allen F, Gale D.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and markets[J].Econometrica, 2004,72(4):1023-1061.
[2] Alem M, Townsend R M.An evalu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mpact on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using panel data and the theory of risk-bearing[J].Journal of Econometrics,2014,183(1):91-103.
[3] Bazzi S, Sumarto S, Suryahadi A. It’s all in the timing: cash transfers and consumption smoothing in a developing country[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15(119): 267-288.
[4] Santaeu làlia-Lopis R,Zheng Y.Partial insurance and aggregate welfare in China:1989 to 2009 [EB/OL].(2014-08-24)[2019-04-01].www.econ.cuhk.edu.hk/dept/seminar/14-15/1st-term/Partial Insuran China-52-short.pdf.
[5] 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1999(3):52-58.
[6] 杭斌,申春兰.经济转型中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与短期动态关系[J].管理世界,2004(5):25-32.
[7] 周建.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研究——1978-2003年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8):59-67.
[8] 孙风,王玉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J].统计研究,2001(4):24-30.
[9] Meng X. Unemployment, consumption smoothing, and precautionary saving in urba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3,31(3):465-485.
[10] 杭斌,申春兰.中国农户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3):44-52.
[11] 马树才,刘兆博.中国农民消费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20-30.
[12] 杭斌.习惯形成下的农户缓冲储备行为[J].经济研究,2009(1):96-105.
[13] Allen F, Gale D. A welfare comparison of intermediaries and financial markets in Germany and the U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95, 39(2): 179-209.
[14] Allen F, Gale D. Financial markets, intermediaries, and intertemporal smoothing[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3):523-546.
[15] Deaton A. On risk, insurance, and intra-village consumption smoothing[R].Princeton:Research Program in Development Studie,1990:1-16.
[16] 李春琦, 李立.家庭劳动力供给对消费平滑的影响效应:基于CFPS数据的微观实证[J].当代经济科学, 2018,40(5):76-84,+132-133.
[17] 朱守银.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以传统农村为例[J].管理世界,2003(3):88-95.
[18] 史清华.农户家庭储蓄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3(8):52-58.
[19] Islam A, Maitra P. Health shocks and consumption smoothing in rural households: does microcredit have a role to play?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2, 97(2): 232-243.
[20] Wickramasinghe V, Fernando D. Use of microcredit for household income and consumption smoothing by low income comm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umer Studies, 2017, 41(6):647-658.
[21] 曹力群.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行为研究[J].金融论坛,2001(5):6-11.
[22] 何广文,冯兴元,郭沛,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97-278.
[23] Asdrubali P, Kim S. On the empirics of international smoothing [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08, 32(3): 374-381.
[24] Sorensen B E, Yosha O. International risk sharing and European monetary unifica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8, 45(2):211-238.
Financial Assets ,Intertemporal Consumption and Consumption Smoothing
HUI Wei 1,JIANG Wei 2
(1.Center for China Fiscal Development,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2.School of Economics,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data of 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ntertemporal consumption mechanism of China’s household consumption smoothness. The evidence shows that Chinese could use the inter temporal consumption to achieve the consumption smoothing. Furthermore, the study finds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household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the impact of cash and demand deposits and time deposits on consumption smoothness gradually weakens, and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assets investment income promoting household consumption smoothness increases accordingly.The employment and health status of householders and family size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ouseholds with lower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Employment and health promote consumption smoothness, while family size inhibit consumption smoothness. Therefor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ed contribution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to economic growth, we should improve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and then enhance th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mooth consumption of residents.
Keywords :financial assets; intertemporal consumption; family characteristics; consumption smoothing
中图分类号: F0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817( 2019) 04-0082-10
收稿日期 :2018-12-13;修回日期: 2019-04-09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工智能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18CJY010)
作者简介 :惠炜(1989-),女,陕西延安人,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后,博士,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学;
通讯作者: 姜伟(1990-),男,山东临沂人,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
(责任编辑:王晓红)
标签:金融资产论文; 跨期消费论文; 家庭特征论文; 消费平滑论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论文;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