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带教中护理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_刘莉,项娟,王静

临床带教中护理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_刘莉,项娟,王静

刘莉 项娟 王静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21002)

【摘要】 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理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既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也是实习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相结合的重要阶段。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以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都已明确指出:“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我院作为一所大型教学医院,每年承担大批的本科、专科护生及进修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如何加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关键词】 临床带教;护理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45-02

1.人文教育的相关概念及其重要性

人文教育主要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及提高人文素养为主的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最终目的的教育。[1]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以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都已明确指出:“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在护理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通过人文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护士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加强她们自身理性、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修养,从而提高人文素养[2]。当今社会,医疗改革势在必行却又面临重重困难,医患关系空前紧张,而医学科学却在飞速发展,社会民众对医疗护理行业执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复杂环境下,如果忽略了人文教育,护理教育将很难发展[3]。因此,当前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毋庸赘言。

2.护理人文教育现状

2.1学校在护理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偏差

2.1.1长期以来,我国护理教育在对人文知识教育方面的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被逐渐肯定,但人文课程比例仍相对较低。有研究表明,中国医学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而美国、德国则最多,达20%-25%[4]。

2.2人文教育师资因素 当前教授人文课程的老师普遍缺乏护理的专业知识,而护理专业的老师又往往对必要的人文知识知之甚少,导致人文课程的教学仍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介绍,加之学生接受、消化能力有限,运用于临床更是有一定困难。

2.3临床带教老师方面的因素

2.3.1部分带教老师的护理人文关怀意识淡漠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接触患者,是体现护理人文精神的前沿。临床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的言行,如果带教老师自身护理人文关怀意识淡漠,在临床护理中缺乏护理人文的渗透,势必使护生形成重专业轻人文的职业心理定势,培养出来的护生也难以树立人文护理的观念。

2.3.2带教老师压力过大 带教老师作为医院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还需承担起临床教学的任务,既要指导护生的实践,还要对护生的行为负责。带教老师在职业、教学两方面均承受较大压力,带教难免小心翼翼、墨守成规。且临床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多数时间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着,用于病人人文关怀的时间、精力也相对不足,榜样的示范作用因而减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3带教老师自身知识结构有限 有些带教老师知识陈旧,又未能及时更新,对于护理新知识、新技术及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不能满足护生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只是把日常工作中的操作和技能教授给学生,意识不到护理人文同步,从而影响了护生实习的积极性及人文关怀的实施。

2.3.4带教方法陈旧 有的老师没有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相结合,仍采用传统的灌注式教学,其结果是:学生只会机械操作,很难独立思考问题,更遑论去主动学习人文护理的新理念、新知识。

2.4考核及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 众所周知,目前国家护理规范化考试及用人单位考试的考题多数仍只注重医学、护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的考核,少有涉及相关的人文课程方面的题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生对护理人文课程不够重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3.对策

3.1完善护理人文课程体系,转变护理教育观念

现今各医学院校已越来越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并开设了美学、伦理道德、社会学、人际交流与沟通等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但人文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人文修养的提高重视不够。只有当学生自身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地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建议把《江苏省年轻护士素质提高行动》中推荐的人文素质教育书目推荐给学生阅读,并定期组织她们分享和交流彼此的认识、经验和体会,把护理人文知识内化到护理工作中去。

3.2注重带教老师的挑选与培训,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护理带教中

人文精神可以并且应该通过护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表现出来,存在于护理人员每一句问候、每一次嘱咐、每一次微笑、每一个精心设计的护理计划之中,存在于医院的每一个方寸之间——像“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每天晚上总是提着一盏明灯为伤病员遮盖衣被;像我国妇产科的奠基者林巧稚看望产妇时,总是用自己的手温暖铁床架,以免产妇接触冰冷的床架。因此应挑选那些素质高、沟通能力强、知识丰富、接受能力强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人文知识培训,如华生的关怀护理理论的学习等等。要使其以身作则,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文明礼貌用语,不仅对病人注重人文关怀,对护生、同事间也应加强人文关怀,除关心她们的学习外,也应多关心她们的生活,避免居高临下的态度,让学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老师对其真挚的情感。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细枝末节潜移默化,从而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

3.3建立加强人文教育的长效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人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内化后转变为实际行动,临床带教中我们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护理战线上的先进模范事迹及护理不良事件甚至护理纠纷,通过正反两面教育再让其进行换位思考、鼓励她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又如组织各种文化活动与社会实践,“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优秀实习生评选”、“各种义诊”、“送医下乡”等,使其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强化爱心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和修养。

3.4健全人文考评体系

护理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内隐性与不稳定性,[5]需要建立和完善具有科学性、效率性和可操作性的评级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人文关怀制度和评价体系,引导和激励护士在工作中对人文关怀的重视。[6]同时借助于在重要考试中加入护理人文知识考题的外力,使得护理人文教育的知识和理念成为引导护生工作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蓉蓉,廖端芳.加强研究生的人文教育 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 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50-154.

[2]曹宝花,雷鹤,张银玲. 护理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思考.现代护理,2005,11(17):1470-1471.

[3]Wikstrom BM. Works of art:a complement to theoretical knowledge when teaching nursing care.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01,10:25-32.

[4]杨新颖.《2005中外护理发展论坛》有感,[EB/OL].[2006-04-15].www.bjmu.edu.cn/detail.asp

[5]刘玉晶,姜安丽.国内外护理人文关怀测评工具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45-1047

[6]张金华,张新庆,李薇.优质护理服务促进人文关怀向临床转归.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25(1):24-26.

论文作者:刘莉,项娟,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临床带教中护理人文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_刘莉,项娟,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