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科学没有终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论文,卷首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解放军报》20世纪可谓科技发明创造的黄金世纪。然而,正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时,科学界竟有人唱起“科学终结论”,引起了人们思想上的困惑。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剑桥的科学家们就曾讨论过“理论物理学是否终结在望”问题。1996年,美国《科学美国人》的专栏作家约翰·霍根出版了题为《科学的终结》一书,对当代科学前沿几大领域有代表性的数十名科学家进行访谈,并因此片面地得出了“科学已经终结,伟大而又激动人心的科学发明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的结论。认为,各类科学“大的理论框架已经构就,大的发现已经发现完毕,剩下的或者是一些无法证明对也无法证明错的玄想,或者是一些扩展应用领域的技术活。回首科学史,这些说法与19世纪末科学界一度流行的“科学终结观”十分相似。
当时,科学界一些人士盲目乐观,故步自封,认为各类科学都已达到了“极至”,“重大发现的时代已然过去”,这种“历史完结感”因牛顿力学的节节胜利而表现出一种自得感。1888年,著名物理学家米切尔森就发言论说:“无论如何,可以肯定,光学比较重要的事实和定律,以及光学应用比较有名的途径,现在已经了如指掌了,光学未来研究和发展的动因已经荡然无存了。”继而在1894年他又进一步强调:“虽然任何时候也不能担保,物理学的未来不会隐藏比过去更使人惊讶的奇迹,但是似乎十分可能,绝大多数重要的基本原理已经牢固地确定起来了,下一步的发展看来主要在于把这些原理认真地应用到我们所注意的种种现象中去……未来的物理学真理将不得不在小数点后第六位寻找。”尤其当物理学大师牛顿的古典力学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创立后,便认为二者已“构成了完美的经典物理学大厦”,许多科学家们也因此一直傲居其中,一种历史“完成感”油然而生,并在科学界产生了不良影响。
对于种种“科学终结观”,20世纪的重大科学发明创造本身就是对其有力的驳斥。特别是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论,完成了推动古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的过渡,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充分说明“科学终结观”的幼稚和可笑。他们心安理得地躺在已掌握的知识上吃老本,或者是以自己的知识范围为标准衡量一切。这种“科学终结观”,从根本上说背离了科学精神,背离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抑制了人们的创新思维,对科学研究和探索继续向深度、广度进军,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延缓甚至窒息了科学的发明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中,从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极限”,因此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永远不会终止。就拿人们所熟悉的飞机来说,从活塞式飞机到喷气式飞机,由喷气式飞机向以冲压超燃发动机为核心技术的空天飞机跨越,一步一层楼,越来越先进,这充分说明了科学发明和发展永无止境。
科学没有终结,任何认为科学已达到极限的观点对人们的创造性思维都是一种束缚,对科学的发展进步都是一种极大的障碍。正如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所指出的:“科学发展远未到尽头……”。我们刚刚跨入21世纪,是个创新的世纪、竞争的世纪、“知识爆炸”的世纪,更多的科学成果将会出现,更多的科学奥秘将被解开,正是人类社会未来生活的巨变可能会令当今最富有想像力的作家都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