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收益变迁的集群形成机制研究——兼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论战论文,集群论文,收益论文,新兴产业论文,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未来指向性的产业,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培育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当前经济和产业转型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宏观上,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和具体产业进行选择和决策;在微观上,则需要落实到产业内企业的产生机制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在特定区域成功形成产业集群,可被视为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是否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认知和分析有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思路和政策制定,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启示和参考。
在已有的对于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研究中,针对产业集群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影响因素,经典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源于资源禀赋理论(李嘉图,1817)、劳动分工理论(杨格,1928;杨小凯,1999)与外部性理论(马歇尔,1890)与报酬递增效应(克鲁格曼,1995)的解释,而近年来集群的收益分析则成为分析产业集群起源和形成机制的重要理论视角。集群收益概念源于马歇尔(1890)所提出的“生产者剩余”,他认为生产要素通过空间的邻近、组织的接近与社会的亲近可以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臧旭恒、何青松(2007)提出了产业集群租金的概念,并将产业集群租金按源泉分为产业租金、地理租金和组织租金,认为产业集群起因于生产要素对产业集群租金的追逐,租金的耗散导致产业集群的衰败。与集群收益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集群剩余,陈雪梅(2003)基于网络组织的思路提出了集群剩余的概念,李宁、杨蕙馨(2005)进一步认为企业仅仅在地理上的简单集中就自然获得比单个企业简单加总更大的竞争优势是没有道理的,集群剩余来源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他们把集群剩余定义为集群内部所有企业加入集群时的利润减去不加入集群时的利润所得差额的总和。
集群本质上是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一种自然分布状态,该分布状态形成的历史起点源于生产要素对于收益的追逐而导致的企业集聚,因生产要素的集聚而形成的集群要持续保持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就要持续不断地为生产要素提供足够的回报,产生持续性收益的过程就是集群的发展过程。而当集群创造收益能力下降的时候,集群对于要素的吸引力下降,集聚过程停止,生产要素开始迁移到集群之外,集群收益能力的下降导致了集群的衰退。因此,集群收益是影响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收益的变迁在集群起源和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机制和作用。
本文将集群收益概念作为分析集群形成机制分析的逻辑支点。首先对集群收益的来源进行分析,然后通过模型的构建阐释基于收益变迁的集群起源和形成过程,最后依据基于收益变迁的集群形成机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产业集群收益来源分析
对于产业集群收益这一概念而言,最直接的理解是由于集群的存在,使得集群内部的企业能够获得整体上的超额经济回报。而对此种超额经济回报的产生和变化来源的分析是理解集群收益概念的核心。
集群都是与特定的空间和区域相关联的。空间经济学认为:在经济含义上所有的空间都具有非均质性,非均质性的存在使得不同的空间具备不同的企业起源和生存条件。一些空间具有特有的资源例如矿藏、水资源等特殊的自然禀赋,特有的人力资本、良好的法律制度和社会习俗等等。一些空间具有适合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市场需求与方便的原料供给。另一些空间则具有发达的市场组织,拥有高效率的组织机构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这些与空间相联系的生产经营环境和支撑网络体系帮助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率,具有一定的特质性。构成企业生存条件的空间非均质性因素往往不能在空间上随意流动,生产要素受这些特质性因素的吸引产生集聚,并与空间特有的这些因素相结合,通过空间的邻近、组织的接近和社会关系的亲近,形成专有的特质性能力,使处于特定空间的要素获得更多的收益。因此,不同空间所存在的特质性资源是集群收益的一个重要收益来源。
其次,单个的企业也会因为所处空间的某些特质性因素获得收益,如地理区位的优势会给所有在该空间的企业带来运输成本的节约,但集群还具有与单个企业在特定空间的简单集聚不同的收益源泉。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旦产业集聚因空间的特质性因素的吸引而发生,那么在该空间内集聚的企业不会再以分散的形式存在,它们势必会形成某种天然的组织和网络关系。当我们以组织的视角对产业集群进行分析,产业集群中每一项资源的价值是在与其他资源的关联性运用中得到体现并使其贡献得到放大的。因空间特质性吸引而来的生产要素在特定的空间中集聚后,在集群内形成持久稳定的社会和经济网络组织,在建立其集群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产生超额经济回报,成为集群收益的另一个重要源泉。
产业集群因空间特质性而获得的收益既不能被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个体所独占,也不能由企业个体带走。基于产业集群的集聚而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组织超额收益无法单独获得,企业获得的集群收益只有嵌入于产业集群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其经济意义,这种嵌入性造成了集群收益与空间的不可分性。生产要素只有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集聚,依存于产业集群特有的支撑体系,并形成稳定的网络组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能体现为更大的生产力。因此,产业集群收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依赖于该经济空间在集聚发生之前就具有的各类资源禀赋而产生的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区域的初始资源禀赋包括地理区位、自然环境和资源、人力资源禀赋、市场条件、区域文化环境等。另一类是在集聚形成过程中出现的集群内生性收益,主要依赖于因集聚经济而产生的外部性效应和基于集群内部的网络、社会资本、知识外溢等因素而形成的共享性内生能力。
三、收益变迁驱动的集群形成机制分析
对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从集群收益变迁的角度对集群形成进行解释,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解释最初的产业集聚是如何发生的,本文认为最初的产业集聚诱发是因为存在基于空间特质的初始性资源集群收益效应,但因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导致的产业集聚是如何发生的,本文将构建一个过程描述的模型对于这一演进过程进行解释;二是解释最初的产业集聚是如何演变为产业集群,我们认为从产业集聚演变为产业集群的过程,就是集群的内生性收益出现并逐渐替代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在集群形成中效应的过程,本文也会对该演进过程和相关机制进行描述和分析。
(一)产业集聚过程模型的基本假设
产业集聚过程是在一个特定空间内,特定时期内同质企业的数量增加过程。根据这一假定,我们对产业集聚过程的解释实际上就是对于特定空间产业集聚期内企业数量变化的描述和分析模型的构建。产业集聚的形成是企业在众多的约束条件下根据自身所经营的产业特征来最合理选择自己区位的自然结果,这种选择首先考虑自身需要和成本最低问题。因此产业集聚发生的起点问题实际上是在集群初始性资源收益影响下企业的选址决策问题。要对企业的选址决策问题进行分析,首先就要对企业在面临选址问题时的外部系统环境进行抽象和总结。这些抽象和总结就构成了产业集聚过程模型的基本假设:
1、对于因企业的选址决策而产生的产业集聚过程,我们将其抽象为在一个特定空间内、特定时期内同质企业的数量增加过程。
2、对于进行选址的企业而言,其所面对的市场和产业的市场需求在一个可以预期的将来拥有足够的市场空间,且需求在较长的时期内会保持稳定。
3、对于面临选址决策的企业而言,它们对于特定空间和区域的信息是对称的且信息成本趋向于零。对于第一个进入特定空间的企业和追随企业而言,它们在获取相关信息的成本和路径上并无差别。
4、在特定空间范围内,企业的进入壁垒不高,追随企业对先进入特定空间企业的追随和模仿行为能够很容易地进行。
(二)收益变迁驱动的产业集聚分析
在产业集聚的最初阶段,集聚是否能够持续发生是无法进行判断的。因为在某个特定空间出现某个特定产业(产品)的生产企业,它是否能引起其他同类生产企业的集聚,进而产生产业集聚是个未知的事件。要想实现集聚中企业数量的持续增长,就要分析影响集聚发生的因素:一是在某个特定空间出现某个特定产业(产品)的生产企业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该企业的出现只是历史偶然性的产物,则产业集聚的发生要求后续进入的企业都是历史偶然性的产物,此种情况则意味着集聚受或然率的支配,发生与否和几率大小无法分析和知晓。但由于企业是基于理性的选址决策进入特定空间的,那么势必存在利益驱使企业作出决策。显然,这种利益就是前面所分析的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我们将其用企业进入特定空间后在t时刻所获得的超额利润率① 来进行衡量。实际上,可以表达为前文所分析的各种初始性空间特质性资源的函数。当这些空间特质性资源为集聚中的企业提供的收益增加时,就上升;当这些空间特质性资源为集聚中的企业提供的收益减少时,就下降。同时,如果我们把企业选择在非特定空间经营可获得的收益用产业的平均利润R来衡量,那么:
根据上述模型的分析,在产业集聚阶段,主要分析的是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以集聚企业的超额利润率衡量)是如何影响企业的集聚过程的。一是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是驱动特定空间出现第一家特定企业的决定因素;二是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的变化实际上左右了集聚企业的数量增长,也就决定了产业集聚是否能够发生。在产业集聚过程当中,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集聚规模也不断扩大,但是,产业集聚不可能一直以规模扩大的方式进行下去,当产业集聚达到其规模和数量极限时,集群的演进就会进入集群起源的第二个阶段,即由内生性集群收益驱动的集群形成阶段。
(三)收益变迁驱动的集群形成分析
在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最初的产业集聚是因为企业在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的效应下进行独立选址决策的结果,那么因集聚经济导致的集聚企业所共享的内生性收益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了集群进一步演进的驱动力。
对于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而言,当产业集聚发生后,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总体上呈现一个衰减的趋势,其收益变迁曲线如图3所示:
根据上述对于产业集聚阶段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的分析,由于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在产业集聚发生后就会进入一个自然衰减的进程,当集群收益下降到=R时,由它驱动的产业集聚过程在集聚企业数量达到其极限数量时就会自然中止,产业集群丧失了进一步形成的可能性。
内生性集群收益的形成可以归结于集聚经济效应导致的外部性和集群内部的网络、社会资本、知识外溢等因素而形成的共享性内生能力,那么,内生性集群收益是如何在产业集群起源阶段发挥作用,使得产业集聚过程在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无法驱动的情况下继续演进至产业集群形成阶段,其演进过程如图4所示:
图4 内生性收益驱动的产业集群形成
根据我们在前面的分析可知:如果只考虑由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驱动的产业集聚过程,由于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的自然衰减性,因此产业集聚势必在该收益衰减到产业平均利润水平时中止。因此,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的变迁显然不是产业集聚演进至产业集群阶段的原因。而当产业集聚过程开始后,当集聚企业的数量增加时,此时集聚经济效应开始显现。虽然理论上讲两家企业之间都会存在集聚经济效应,但显然,在集聚经济效应的初始阶段,内生性集群收益与集聚企业的数量呈现正强相关性。集聚企业的数量越大,集聚企业之间的共享性内生能力和互相提供的外部性效应越强,因此内生性集群收益越大。在产业集聚的演进过程中,在初始资源性收益和内生性收益相交的k点之前,是由于初始资源性收益吸引了企业的进入,产业集聚受初始资源性收益的驱动发生,在k点之后由初始资源性收益和内生性收益共同吸引企业进入,但此时,内生性收益已成为吸引企业进入的主要因素。尤其当初始资源性收益下降到产业平均利润的水平后,内生性集群收益成为吸引企业进入、驱动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
当内生性集群收益取代初始资源性集群收益成为驱动集群形成的关键因素后,在特定空间内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就取代企业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成为了企业在空间集聚的理由。集聚企业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包括:第一,在集聚企业之间形成的多点关系。企业在不同的方面产生联系,因此,在某一点上的合作可以提高在另一点的合作,竞争也同样如此。产生这种关系的原因在于,如果企业之间存在长期合作的关系,且长期合作带来的利益大于一次性投机或欺骗行为带来的收益,则企业就会选择合作而非欺骗。集聚企业之间的广泛联系,加强了企业间的这种合作行为。第二,集聚企业之间的竞合机制。由于集聚企业在特定空间会反复接触,因此对未来的展望会使两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压制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在博弈中这种效应被称为“未来阴影”。集聚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性带来了企业之间行为的长期性,加强了企业对于未来行为的预期。另一方面,集聚企业同样存在竞争关系。由于集聚企业大都是生产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的大量企业,因而,集聚企业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这种外部激励机制迫使每个企业更有效率地工作,最终筛选出最有效率的企业,这种集聚企业的同行间竞争,不仅能使个体企业在竞争中获利,而且能使整个集聚企业群体高效运转,提高了共同的产业生存发展和竞争力。基于这种企业之间的关系和网络的开始形成,集聚企业内部产生了自组织的过程,集聚企业之间从无序到有序,企业协同、合作,彼此“感染”,并进而形成具有优化结构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和更新更稳定的耗散结构的组织。此时,产业集聚也就演进为产业集群。
四、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的启示和讨论
与其他集群一样,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同样会受到集群收益变迁的影响。但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创新驱动性、知识溢出性、产业放大性和发展不确定性的特征(刘志阳、姚红艳,2011),在运用基于收益变迁的集群形成机制理论指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首先,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某种程度上是通过战略性创新企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吸引某一地理区域的更多的战略性创新企业及相关支持机构加入而形成的(刘志阳、程海狮,2010)。由于战略性创新企业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社会资源而非自然资源,因而在诱发集聚的初始资源性收益来源中,基于区域自然禀赋的收益如自然环境、地理区位等因素弱化,而基于区域社会资源的收益如市场条件、文化环境等因素强化。因此,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应加强区域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建设,促进创新型企业和创新性行为的产生,以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创造初始条件。
其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围绕主导设计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和关联企业群而形成的,在主导设计尚未明确前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段小华,2011)。而一旦有企业率先形成技术突破,掌握了主导设计的关键资源,有可能形成某种程度的技术封锁局面,从而导致基于知识共享和外溢而产生的集群内生收益出现弱化,进而影响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应在适度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设立规则和制度鼓励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以强化集群内生性收益的产生并推动集群的最终成型。
最后,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依赖于大量企业在主导技术领域长期和大量的研发和投入,而技术创新和技术产业化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难以预计主导技术领域突破的成功几率和准确时间。因此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形成的演进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集群内生性收益暂时无法替代初始资源性收益的空白时期,因此需要构建顺畅的资本融通渠道和良好的风险保障机制,以加强集群内企业的存活几率和延长企业的存活时间,避免集群夭折情况的出现。
注释:
① 这里的超额利润率,也即企业选择进入特定空间和不进入该空间经营之间会出现的利润率之差,或为企业在特定空间的利润率超过企业所在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之上的差。这里为了简化模型,不做进一步的讨论和区分。
标签:战略性新兴产业论文; 集聚效应论文; 集群效应论文; 集群技术论文; 产业集聚论文; 空间分析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空间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