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说: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当今社会对科学教育的着眼点,已从主张“是为了获得科学知识”逐渐转向主张“是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因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十分必要。
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探究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发探究欲望
问题情景是指一种具有一定难度,而经过自身努力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愉悦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1.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感兴趣。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问题。如:“认识人民币,”将课堂改为“商店”,摆上:练习本、胶水……并注明用具的价格,请小朋友带上1元、2元……来买学习用具,就会出现各种情境:1元钱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用1元钱买一瓶胶水和1枝铅笔,还剩多少钱?我的钱只能买一个卷笔刀,猜一猜我可能有多少钱?
2.找准连接点创设情景
“数学充满着矛盾”。新旧知识的联系和交替不时在学生认知中造成冲突。教学中可利用和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学生带进问题情景,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愿望。如“分数除法的教学”,分数除法的法则是“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表面上看,分数除法很难同分数的乘法联系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只要抓住“统一分数单位”这个连接点,创设问题情景,可以突破算理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以由学生大量地举例,归纳出法则。
3.结合热点问题创设情景
现实生活中热点问题可以用来创设问题情景,这有利于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十一”国庆节,商场里各种打折销售,请学生举出看到过的实际例子,然后选取一些典型例子进行分析解决,使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探究活动,形成研究风气
教学是一门探索模式的学科,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研讨,在生活中形成研究风气。
1.挖掘教材,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学生学习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时要提供研究条件,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结论的得出过程。如有位教师在上“位置与方向边”这堂课时先请四个同学上台,表演四个小朋友(甜甜、亮亮、勇勇、巧巧)上学情景:四人排队,让小朋友们观察,甜甜在亮亮的前面,勇勇在亮亮的( )面。在甜甜后面的有( )( )和( ),在巧巧前面的有( )( )和( ),学生解决了“前”“后”的问题,提问:还可以怎么说?这时,学生一般会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等。然后,教师创设动物园情景,有九种动物分别排好,进入“上、下、左、右”的学习。
2.抛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观察某种现象,调查某些项目;教学后,指导学生实际测量、制作等。教学“克和吨的认识”,课前让学生到市场、商店去充分了解重量单位,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课上,面对新授知识,学生头脑中不再一片空白,而是满载着获取的资料、质疑的问题、自己初步的理解,有了这样的先期准备,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将会轻松自如,知识的重点、难点也将迎刃而解。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逐步培养他们把数学作为观察周围事物、分析和研究各种具体现象的工具的意识,增强他们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作者:胡 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3
标签:学生论文; 情景论文; 数学论文; 分数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7月总第16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