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城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对城建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保证城建工程质量为目标,针对城建工程施工当中的问题,合理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妥善予以解决,有效维护城建工程的结构稳定性,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也得以充分体现,在施工实践当中不断的发展完善。因此,本篇文章就是围绕工程项目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的简要分析以及探讨。
关键词:城建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1浇带施工技术的功能特点
1.1解决沉降差
在城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后浇带技术暂时将两部分建筑隔离,等到主体建筑大体完工,并且已经完成主体建筑的沉降后,需要在对起链接作用的、使用后浇带技术的部分进行浇筑,从而将高度不一致的两部分建筑连为一个整体,解决沉降差的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到两部分受力不一致,分别进行强度核对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后的有关计算,应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在施工期间能够结束沉降的且地基土施工质量优良的情况。此外以下两种方法也可以进行施工调整:第一,调整压力差。由于主建筑的承载压力大,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的做法,加大土压力。第二,对于附属建筑采取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提高土压力,从而使主副建筑沉降层高度差接近。
1.2解决温度收缩应力问题
新浇筑的混凝土都有硬化过程中收缩的问题,已完成的结构在温度上升,混凝土受热膨胀,在温度下降时,硬化收缩,硬化收缩基本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两个月内实现。由此可见温度对于混凝土的硬化收缩是经常产生影响的。当建筑变形受到介质束缚时,在其结构内部会形成温度应力,温度应力过大时就会产生裂缝,采用后浇带技术可以在施工建筑中留出后浇带,使内部结构受到变形束缚时可以自由收缩,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了收缩应力,减少了裂缝产生的现象,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能够很好的对温度应力形成抵抗,有效提高了结构应对温度变化的能力。
2城建工程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
2.1宽度及间距的合理设置
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建筑施工结构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整体性。对于楼层低于22层的楼板及基础,不能断开及切割其具有受力效应的钢筋,主要原因在于这样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结构的整体性,还能达到建筑施工安全标准的需求。当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后浇带有很大的跨度时,必须断开及切割受力钢筋,随后在浇筑后浇带施工对其进行焊接联接处理,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楼板出现结构下垂弯曲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头受力过大。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宽度要控制在7—10m之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要重视设置后浇带间距的问题,如施工图纸有留设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图纸的留设进行施工。如施工图纸构建的间距,则不需要依据施工图纸留设进行施工,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施工。
2.2施工基础垫层
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浇带应每隔50m设一集水坑,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后浇带处的梁板受力钢筋不许断开,必须贯通。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避免留直缝。对于板,可留斜缝;对于梁及基础,可留企口缝,而企口缝又有多种形式,可根据结构断面情况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时间及断面形式的合理选择
在选择断面形式时,其断面形式与混凝土结构断面形式相同,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因集中受力严重而导致建筑结构出现变形情况,同时起到预防后浇带浇筑过程中直缝现象的产生。选择后浇带施工时间时,必须对混凝土构建的时间进行充分考虑,在楼层低于22层的建筑施工中,必须在高层建筑及裙楼结构与基础的沉降施工结束后进行浇筑作业。如两者同时进行施工作业,则会出现裙楼比高层建筑施工时间短的情况。在沉降时间方面,裙楼荷载形成沉降的时间要比高层建筑主体部分形成的沉降时间早,这样就会增加两者之间的沉降差。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可以采取后浇带施工在高层建筑主体部分沉降结束后进行施工作业的方式,来有效处理沉降差的问题。
2.4位置及材料的合理选择
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选择位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将混凝土构件受外力影响较小的位置作为最佳选择。在建筑工程剪力墙施工中其后浇带的设置不能在中部位置。其后浇带位置要设置在大梁或模板上,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过大剪力或弯矩,出现构建压力过大的现象。在选择材料时,必须将裂缝清理干净,同时保持后浇带构件表面的湿润度。施工材料必须选用无收缩类型的微膨混凝土。
2.5预设模板与混凝土浇筑
在建筑工程后浇带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模板预设工作。严格按照后浇带施工的规范进行有效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必须选择符合施工要求的模板钢丝网类型,保持模板钢丝网类型的统一性、均匀性,同时还要求钢丝粗细程度一致。在预设模板过程中必须确保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刚度及强度,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当高层楼房主体结构及裙楼连接具有较大跨度时及地下室梁所支撑的荷载大于钢支撑所承受的荷载时,不会出现钢支撑扣件损坏的现象。在浇筑混凝土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浇筑后浇带时,必须对钢丝网模板受到的侧面压力进行有效控制,后浇带进行垂直浇筑施工时,必须将混凝土充分振捣,在振捣施工中不能出现过振情况,这样会导致模板内钢丝网出现破损问题。模板与机械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水泥浆液过度流失的情况。
2.6垂直施工缝的处理及施工温度的控制
在处理建筑工程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过程中,在压力水的作用下混凝土完成初凝后进行要对其进行冲洗作业,直到混凝土露出骨料停止冲洗作业,随后将钢丝网冲洗干净。在设置后浇带温度方面,其浇筑作业必须在合理温度下进行,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新旧部分结合位置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依据相关数据表明,施工最佳温度为10℃,要在浇筑完成后的2到3天内完成后浇带混凝土施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混凝土干裂问题的出现。
2.7做好后浇带施工养护工作
在城建工程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避免杂物或者水长时间留置在缝隙位置,要注意在后浇带缝两端或者两侧位置设置专门的挡水砖,或者将防水砂浆涂刷在结构内壁上,充分发挥防护的作用,做好后浇带施工养护工作。
3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工程也有很大的进步,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后浇带施工,如果想要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提高后浇带施工技术。城市建设工程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工程现场的天气状况以及施工条件等进行研究分析,只有将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对后浇带施工设置有足够的了解,提升工作人员的施工技术以及综合素质,才能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王风利、高一新.探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城建工程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
[2]玉莉秀、欧萌萌.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城建工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08).
[3]李卫华、郑兴铭.浅谈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01).
[4]余玉辉、郑永涛.浅析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J]科研2015(01).
论文作者:周伟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城建论文; 温度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断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