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中心主义到市场中心主义——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商业银行论文,主义论文,中心论文,经营理念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金融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稳步健康发展,在支持经济、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中保护我国金融业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加入WTO的历史进程中,社会各界对金融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存在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对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的拓展,也是影响金融宏观运行状况的一个深层问题。
二
20年前,在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银行是我国财政经济计划运行的执行部门,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时的银行是财政部门的“会计科”,企业与银行没有资金上互为正常借贷的关系,银行不是独立的金融企业,银行是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出纳和会计。银行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营理念。
近20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政策,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同财政的关系演变为企业同税务的关系、企业同银行的关系,我国银行业已从完全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中走出,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时期,银行的运营已从计划中心理念下的财政计划的执行部门逐步转变为银行中心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的经营。
整个宏观金融体系的特征表现为:
(1)建立了央行调控下的,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互补配合的金融体系。到2001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含证券、保险)总资产已达8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占90%以上。(2)引进了发达国家西方会计制为核心的银行财务管理制度。将借贷记账法、责权发生制等西方会计准则移植到了我国包括各类金融机构在内的众多领域,以逐步实现与国际经济的接轨。(3)金融市场日趋完善,以银行为市场主体,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等快速发展,上海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金融中心。(4)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手段逐步从直接控制转为间接调控,98年开始取消了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的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央行行使间接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取得良好收效。
就运行状况看,建立了国有单一产权的商业银行核心体系,目前已拥有200万金融从业人员,分布在全国各级行政区域。2001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2122亿美元,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存款余额已达8.75万亿元,贷款余额近7万亿元。实行了基本正确的货币政策,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稳定,也防范化解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使我国金融业保持安全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这一切是银行中心主义理念在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我们所说的银行中心主义理念是指银行的经营以银行自身的安全为中心,不以企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前提提高银行的效益,即单纯地追求银行自身的业务发展与安全。
由于这一时期奉行的是以银行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忽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化时的客观经济规律,加之泡沫经济的影响,带来了金融体系一系列的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2001年底,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近7万亿元贷款额中,不良贷款达17656亿元,占25.35%,且其中6000多亿元将成为实际损失,占全部贷款的8%。
(2)银行产权结构单一,工、农、中、建是纯粹的国有独资,而其它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主要是由国家控股,且国有资产比例过大,对整个金融市场具有绝对的控制性影响力,从而相对弱化了市场上其它成分的影响力,面临着急需调整,建立多元化产业结构体系的需要。
(3)需建立同中国经济与传统文化背景相适应的银行经营管理制度,实现中西文化结合的金融体系的平滑接轨,这是拯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4)央行调控过程中的行政干预成分尚未清除,应进一步改革央行的间接调控手段,变行政干预为真正的市场经济调控。
(5)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将经历五年的过渡期后最终全方位面向世界,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学会应对目不暇接、品种繁多的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业务,这也是金融业面临的挑战问题。
以上几点是中国金融改革中最直接相关的根本现实问题,是银行业在经营转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从本质说,这是银行中心主义带来的经营理念错位所致。
在银行中心主义的理念下,银行的经营管理围绕着银行自身需要这一中心,以满足银行自身与国家财政经济需要为出发点与归属,变成国家财政与货币调控的行政执行者。
尽管银行中心主义在计划体制后的过渡期也曾发挥积极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入,其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上提到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出诸于银行中心主义的理念,同时,还对社会经济产生以下负面影响:
(1)对国企改革发展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银行贷款成为“支持”国企的行政手段,部分国企一步步脱离经济调节轨道走向债务的深渊,债台高筑,最终劫数难逃。甚至,银行还有所谓安定团结贷款等,变相安抚了部分已恶病缠身的国企机体,使其病源得不到根治,最终走向死亡。从这一侧面看,银行中心主义对国企改革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使银行至今承受了巨大的国企贷款构成的不良资产。
(2)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由于银行中心主义是按照自身要求行事,而非围绕企业需要,因而我国民营企业在方始起步,发展水平还很低,急需银行资金支持时,达不到银行要求的贷款条件,不能规范地得到贷款。个别企业为达到目的,只能采取内外勾结、违规犯罪等方式。这一程度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一些民营企业涉足金融犯罪,也是部分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
(3)对高科技、新兴产业、私营经济更谈不上积极扶持,因其作为弱势群体在银行中心关注的目光中已被淡化甚或漠视;对新企业的创立、创新发展也未发挥积极作用。科技创新本身就充满挑战与风险,只有勇于更新、敢于承担的组织能够一马当先,而银行中心主义是不可能主动承受的。
三
现代银行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结果,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产物。银行是社会的会计簿记,是社会支付手段的创造者与执行人,是国民经济的结算中心,其产生与发展皆是附着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的动态意义上的发展,银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货币资金信息流,因而银行的活动皆离不开经济载体的支撑,企业正是国民经济的主流载体。市场经济中,银行本身既是从事货币业务的企业载体,也是为全社会企业提供资金流服务的中介,其大量活动皆是以企业为中心展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应逐渐由从自身为中心向以企业和市场为中心转变。
(1)商业银行是现代企业之一,其经营理念应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中心目标。我国的银行业与其它企业实体一样,在步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必须迅速扭转自己的角色,从国家的银行、财政的出纳转变为商业经营实体,其首要任务同样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依法规范的企业制度,这是商业银行能否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心内容之一。
(2)现代商业银行必须倡导以企业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场企业的发展需要这一中心展开经营活动,这是商业银行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住脚,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商业银行不能把自己摆在乞求货币的企业的主人的地位,商业银行要以企业的利益、企业的经营作为自己优先考虑的事项。没有企业经营的安全,就没有商业银行的安全,没有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就没有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银行和企业就是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银行不能不贷款给企业,企业也不能不向银行寻求贷款。企业有了盈利,银行才有利息,储户也才有利息收入,企业一旦经营亏损甚至倒闭,那么银行将面临本利的散失。因此,银行为生存而谋利,就要通过贷款或中间业务等与企业客户发生紧密联系,从而银行的利润和安全都挂钩到了企业的利润和经营安全上,银行要意识到自身安全同企业安全的本质一体,企业的生死攸关问题关系到银行的生存。
在企业中心理念的指导下,银行的经营就不仅是对储户的优质服务,更深刻的是对企业这个客户的优质服务。什么是对企业的优质服务呢?那就是银行要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中心,中国银行张延年先生曾在他的著作《外资银行》中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行长的首要任务,就是认识你的客户”,也就是要认识客户的经营状况及其经营领域的市场情况,要认识客户的品德与素质,这就是商业银行要密切关心的问题,而我国的商业银行离这个起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商业银行应在思想上转变过去那种企业求我的不正确的理念,把企业的需求作为自己的需求,把企业的活动视为自己的活动,认识企业并以企业为中心研习企业。
企业中心主义还不能算作是商业银行较为完善的经营理念,我们还应该将这种理念作更深入地研究和发展,要将企业中心主义延伸到市场中心,可称之为市场中心主义理念。
(1)就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让银行在更深程度、更高层次上和企业的经营结为一体,每一个商业银行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要有自己特殊的、专门的客户群。一个商业银行不可能熟悉所有市场领域,也不可能去了解、认识所有的企业和这些企业家,因此,商业银行也有自己的市场分类,有自己专门活动的市场领域,有自己的企业客户群,与其发展长期的业务关系,保持相辅相成的依赖,这就是金融同工业、农业、商业、服务行业等广大企业客户的结合,成为金融系统或者产业集团。
(2)在这种理念下,银行要研究市场,了解市场的动态。由于银行相对独立于企业经营活动之外,应该说,看待市场比企业更客观,同时,出于厉害关系,比企业相对超然于市场表象。因此,决策上会比企业在自己的决策问题上更冷静、更全面,更深刻。因而,更容易看到市场的风险,更容易准确的评价这种风险的高低,从而避免企业经营活动的失误,决策的失败。从这一角度看,银行对待企业客户的每一笔贷款要求,都应该从一定高度深刻地分析该笔业务的风险利弊。这种分析,既不仅是帮助企业,也不仅是简单的为银行自身的安全把关,而且是商业银行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全心全意地为企业考虑经营活动问题。只有这样一种立场,才可能达到更客观、更冷静、更全面的要求。不仅商业银行要这样做,而且中央银行更要关心市场的发展倾向,中央银行担负着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任务。所谓宏观调控就是调控市场经济,中央银行利用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存款保证金等方式,为企业创造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央银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整个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其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创造环境。
(3)在这个理念下,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货币的企业,就要将其企业自身经营同外部的市场紧密结合,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市场为中心,服务于企业和客户,这正是一个不断研究市场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做出决策的动态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商业银行经营的最困难之处并不是自己内部的业务管理和内部的账目管理,也不是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不是营业网点对客户的笑脸服务。困难的是,银行经营与市场的动态调适,因为经营所面对的市场充满了风险,千变万化,触摸不定,就在这种迅速的动态变化中,经济发展了,银行只要能适应这种变化的步调,自己的业务也就发展了。因而,我们要把握市场的脉动,在发展业务的同时防范风险,将风险化解在发展之中。
总之,我们追求的银行经营理念是理性发展的观念,市场中心主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银行的生存发展是发展中的平衡,是动态的风险的平衡,是整个经济向前发展的创新创意过程中动态的风险规避。商业银行应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进一步转变经营理念,最终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之路。
标签:银行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经营理念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金融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安全理念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