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视野;问题;传统村落的多样化发展
引言
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质上达到富裕小康,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达到一定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互支撑、不可分割的,而且精神文明在乡村建设中起到关键引领作用。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不仅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更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创新。
1、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要义
实现乡村振兴策略,是发展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与社会发展矛盾的重要手段。通过振兴乡村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乡村整体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同时,实现振兴乡村策略,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享的前提基础。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动国家战略目标的深度发展。要想充分落实乡村振兴理念的推进,就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将环境保护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不能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乡村长远发展。应该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弘扬文明乡风,将环境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实现经济发展与打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有机统一。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一切外在的物质基础,直接关系到人们自身利益。所以,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应该将自然环境、秀美河山作为有效资源进行利用,治理乡村环境,打造山清水秀的乡村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能够实现经济的发展,更能彰显独有乡村文化。
2、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问题
2.1村庄建设规划内涵不深
振兴乡村发展是我国大力推行的政策,但是,在实际中,并未得到深入的落实,村庄建设规划不合理,导致振兴农村成为了“面子工程”。农村环保意识较差,环保设施较为落后,未能根据农村实际情况结合环保理念,进行乡村合理建设规划。在整治村容村貌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将乡村表面进行修整,不能具有针对性的对村子较深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整改,没有将农村合理规划与城市规划、产业布局规划进行有机统一结合。
2.2缺乏资金投入,开发项目滞后
开发过度依赖政府扶持,缺乏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资金的投入,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导致很多古建筑缺乏必要的修葺,难以进行维护和升级。再者,没有建立起相配套的停车场、特色民宿、农家饭馆等旅游接待设施、旅游购物设施、娱乐设施、医疗救护设施等,基础建设的不完善性极大地影响了古村落旅游活动的深度开展。
2.3初级群体关系衰落影响文化传承
初级社会群体关系维系的重要基础来自群体共同的文化本身具备的文化认同、文化规范、文化整合、文化教育。对于传统特色文化为村民提供了深层次的认同感,独特的风俗习俗、民风民德引导,起到凝聚村民关系、促进村民团结、使文化代代相传。但受现代经济发展的影响,社会流动大大加快,无论是从群体资格的获取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看来,在社会转型的当代社会,初级社会群体呈现出日益衰落的趋势。许多原著居民纷纷搬迁至市镇级城区中心,由于缺乏返乡的吸引力,大量青年不愿返乡,村落内居民数量大幅度减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随着群体成员数量骤降,特色文化缺乏新生青年的继承创新和弘扬,必将面临传统文化衰落危机。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移风易俗新对策
3.1依法治村,加强制度机制建设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治理的相关制度建设,把法治思维纳入到农村基层干部考核体系中,使得移风易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农村基层干部治理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其次,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使其学习与移风易俗相关的法律知识,把这种学习作为日常工作的一种常态。最后,形成农村干部治理法治环境,抛弃“人治”的旧思维,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基层干部只有形成法治思维,用法治思维工作,才能避免出台的文件与法理不符等现象的发生。
3.2加强农民的参与意识
移风易俗工作仅靠政府与社会的力量是不够的,农民才是农村移风易俗建设的主体,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加强农民主体意识参与可以从以下几条路径开展。第一,在移风易俗建设中,尊重农民、相信农民,不能违背农民的意愿强迫开展工作,要紧密联系农民,给予农民话语权,从工作的各个环节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积极带领农民参与移风易俗新农村建设。第二,给农村匹配充足的资源,改变自上而下的资源输入模式,给予农民部分资源自主权,使国家资源与农民自身利益相结合,从而调动农民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第三,加强村民自治,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淡化政府“代理人”的影响,规范村务公开、村民参与制度,保证村民的选举权和决策权,成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组织,使自治组织发挥其用。
3.3农业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点是培养造就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兴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和“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之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农业职业教育为地方培育各业人才,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农村发展建设带头人和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农业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涉农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乡村振兴培养大批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人才。
3.4调整专业设置,培育当地急需的乡土人才
农业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本校的传统专业、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还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地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方向,根据当地的需求,设置相应的新专业,及时、足量培养出乡村振兴所需的各类乡土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如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急需大批懂农、爱农,有实干精神及创新精神的农业人才,根据这种需求设置相应的高原特色农业专业,满足乡村振兴所急需的人才。
结束语
由上可知,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传统村落的多元化发展可以结合乡村发展和乡村中个体发展情况,提供相应的教育、移风易俗、帮扶等业务,基层乡村振兴发展中只有结合乡村发展情况,才能有所建树。
参考文献
[1]孙志红,陈玉路,李雅莉.点亮“文化自信”之灯吹响“文化振兴”号角——新疆吐鲁番地区乡村民俗文化振兴与乡村振兴调研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8(05):134-141.
[2]章明宇.浙江省乡村就地城镇化转型:过程,格局,机理[D].浙江大学,2018.
[3]陶德凯.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平原地区乡村居民点空间重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4]陈娜.乡村振兴视角下废弃工矿型村落土地整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8.
[5]刘玲.基于政策视角的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变迁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
论文作者:冯明博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乡村论文; 农民论文; 移风易俗论文; 农村论文; 战略论文; 文化论文; 农业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38卷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