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高段;语文;拓展性阅读
拓展性阅读其实算不上太新的话题,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都多少采用过。比如给学生提供更多与阅读对象有关的资料,其主要目的可能在于帮助学生实现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属于拓展性阅读的一种。但是,这种实际中的应用,有时与理论上的认识并不能划等号。只要用心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就可以发现,小学高段语文的拓展性阅读方面产生的理论成果还不多,这就导致一些较为基本的问题尚没有得到解决,影响到了拓展性阅读作用的发挥,需要教师加以注意。
一、课前做好预习工作
预习是所有科目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意的一个问题。只是,是不是预习和预习的怎么样是两个问题。部分教师在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时,预习环节却还和过去一样,只是要求学生简单的阅读课文,梳理出自己觉得不好理解的地方。学生的思维其实根本就没有拓展。到了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稍一拓展,学生就会“跟不上”,拓展性阅读的效果也就大大降低了。因此,在预习环节,教师就应该留下一些拓展性的任务,让学生带着这些任务去预习,尽可能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这是从《三国演义》中节选出的一个著名故事。在进行拓展阅读的课前预习时,教师就不能只是让学生反复的读课文,而是应该想办法教给学生一些查找相关资料的渠道、方法,或者争取学生家长的协助,让学生对《三国演义》或故事中的主人公——诸葛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学生心中有了整体故事和人物形象的轮廓,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进行拓展时才能获得学生的理解,拓展阅读也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二、课中组织学生讨论
小学高段的学生其身心已经成长到了一定程度,但他们毕竟年龄还比较小,生活经验、社会阅历都非常缺乏,看问题不会那么全面。这种特征反映到阅读上,就使得部分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的阅读感受可能大相径庭,而且仅靠自己去领悟,往往很难突破思维上的窠臼。这种情况自然也不利于真正实现拓展性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环节上,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阅读见解,然后将具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分为小组,组织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充分沟通交流,还会自发运用很多有关的联想,拓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是新鲜有趣的,但时代背景、作者与闰土之间那比较复杂的关系与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阅读时就会产生比较多的解读角度。比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这是“少爷和小仆人”的故事,两个人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对于这类较为偏颇的看法,教师不要去压制,而是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大家都能够打开思路,吸收彼此的观点,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只有抓住了感情脉络,才能明白两个人之间是不是“真朋友”。
三、课后通过作业巩固
作业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个部分,有时过于简单。比如,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在回去后再阅读两遍课文。至于学生读了没有,是否有新的收获,即使教师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进行了相关提问也是很难掌握到实际情况的。因此,教师应该留下更加具体、能够有实物为参照的与阅读有关的作业,比如读写结合,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一篇小作文。为了尽可能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教师可以放宽对作文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充分运用从阅读中取得的营养。
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与环保有关的课文。在课堂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作业:回家之后阅读更多有关环保的内容,报纸杂志上的文章都可以,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下自己对于环保问题的认识。除了环保主题外,作文的体裁、题目、字数等都可以尽量放宽,只要言之有物、不是胡编乱造或者硬凑字数就可以了,让学生能在较为自由的空间里将阅读知识充分运用起来。
总而言之,从阅读本身来说,拓展阅读就是让学生阅读的范围更宽,有更深的阅读深度,从阅读中得到更多的成长。而抛开阅读来看,比如写作,其实也是运用阅读知识技能的一种方式,同样应该被考虑在拓展性阅读之内。希望广大同仁能够牢牢把握住小学高段学生较为特殊的成长需求,不仅为他们当下的能力水平负责,也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成长发展负责,以阅读为突破口,努力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利用好拓展性阅读这一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董永珍.浅谈小学高段语文课内拓展性阅读[J].当代教研论丛,2017(08):46.
[2]孙立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102.
论文作者:胡夷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文论文; 小学论文; 作业论文; 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