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思想教育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教育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日益走上现代化,中国的思想教育也要现代化。现代化的思想教育有何特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国现代思想教育是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特别是我党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为了使人成为“社会人”,成为符合某种社会要求、能胜任某种社会角色的合格社会成员,中外各国无一例外地都经常对人进行社会行为规范教育,这种教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的类型多种多样,从传播宗教信仰到世俗道德教育,从心理咨询到政治鼓动,从时尚影响到理论灌输等等,不胜枚举。在广泛而持久地重视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世界上形成了若干比较系统、比较完备的思想教育体系,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三大宗教教育体系,中国的儒家教育体系,西方的人道主义教育体系,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列主义教育体系,西方以心理学为基础的行为科学教育体系等。这些思想教育体系都有不少现代思想教育可资借鉴或可以继承的东西。
在各类思想教育体系中,由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最系统、最完备的思想教育体系。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它由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指导,最具科学性;它把所有的人都看作是自己的教育对象,并根据不同人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最具群众性;它的教育内容包括了支配人的行为的政治、道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思想意识的各个方面,最具系统性;它有一个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的完整而严密的组织系统和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最具实施能力;特别是自80年代以来,它作为一门科学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表和出版了大量论文和论著,已经成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思想教育体系。中国要建立的现代化思想教育体系仍然是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教育体系,它只能是我党上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进一步改革、完善与发展,即其基本原则必须继续坚持,其一切科学性内容必须予以继承。
但应当承认,我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经到了进行较大幅度改革的时候了。近年来的大量事实一再表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当前的形势要求很不适应,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原因何在呢?各界人士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有的归因于社会环境不好,有的归因于思想教育内容陈旧,有的归因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不当,有的归因于政工队伍建设不力等等。这些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创立的,建国后又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改革开放后虽有所改进,但在某些基本方面变化不大,与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上、发展高水平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社会越来越不相适应。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适应新的形势,使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创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思想教育体系。
二、现代思想教育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思想教育,是既积极进行思想引导、又充分尊重教育对象思想自主性的思想教育
所谓思想的自主性就是人们能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道德选择、政治倾向、理想信念、思想观点与行为准则,自主地确定赞成或反对哪种社会思潮,接受或拒绝哪种思想教育等。如何对待教育对象的思想自主性,如何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自主性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是区分现代思想教育与传统思想教育的首要问题。
任何思想教育都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施加思想影响的过程。据此,传统的思想教育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者是主动的,能够自主地决定教育要求、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而受教育者应听从教育者的安排,按照教育者的要求接受各项思想教育内容,并使自己的思想与教育者的思想要求一致起来。基于这一认识,传统的思想教育在角色划分上是显形的,即公开明确哪些人是教育者,哪些人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要求上是“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式的,即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灌输各种教育要求,所有受教育者必须将自己的思想倾向、思想境界统一到这些要求上来;在教育方法上是组织化的,即安排一定的教育时间、教育地点,要求所有受教育者必须在这一时间、这一地点接受教育。这种传统的思想教育古已有之,主要在学校、教堂等教育场所中进行。家庭中家长对幼小子女的教育一般采取与之相近的方式。即使在今天,对儿童、学生、各种培训对象等仍需要使用这种教育方法。
创立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继承了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并使之更加完备、更加制度化,如建立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队伍,明确其教育者身份;强调利用灌输等教育手段打通受教育者的思想障碍,提高其认识水平;强调必须同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使所有人的思想统一到无产阶级思想上来;强化学习政治制度,作为一项强制性纪律,所有的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参加政治学习,“文革”中甚至要求“天天读”“雷打不动”等等。本来,共产党人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在本质上是尊重人的思想自主性的。但是,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军队中的所有人,一切个人利益、个人考虑必须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集体要求;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不仅经济体制高度集中、而且要求人们的思想行为高度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使教育对象的思想统一到上级领导的要求上来,而在如何考虑、尊重教育对象的思想自主性方面则着力不多。
在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自主性个体意识十分强烈的今天,传统思想教育的弱点便充分暴露出来。市场经济一个突出特点是,在生产经营、市场交易中人是自主决定自己活动的,是按照市场法则平等地进行竞争的,是从自身需要出发追求最大利益的。这一社会客观存在反映在对待思想教育上就表现为:(1)人们有了追求思想平等的强烈倾向, 不迷信权威,更不迷信那些思想教育者,认为人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在思想上也是平等的,作为一名成年人,自己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用不着请人来教育自己,教训自己。这与动辄要求教育者加强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的传统作法显然是对立的。(2 )多数人以个人为主体的意识大大增强。一是对思想教育内容以个人需要为取舍,只接受那些合乎个人需要的东西;二是遇到与自己的意见相左的思想教育内容时更多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轻易为教育者所左右;三是认为弄清事实、判断是非的信息到处都有,自己可以去选择,不一定去听那些专职思想教育者的。这种倾向使那些以“打通”群众思想、统一于上级教育要求为己任的传统思想教育很难施展。(3)人们有了很强的效益观念与时间观念, 很计较占用自己的时间参加思想教育活动是否值得,对那些自己认为效果差的思想教育活动十分反感。人们的这种观念常常使得那些只注重教育形式、不太注重评价教育效益的传统思想教育活动处于困境。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思想教育必须有大的变革,即既要充分履行对人们思想的引导、教化、提高的责任,又要敢于面对、充分尊重人们具有思想自主性这一现实,采取注重实效的方法因势利导。具体说来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1.在用民主化的方法对多元化的思想进行引导方面有所突破。中国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多种意见形态共存的社会,反映在人们的思想上,必然是多元化的思想倾向。但是,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要求用一元化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武装人们的头脑。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靠压服不行,靠在纪律约束下硬性灌输效果不好,只有靠民主化的思想教育方法。民主化的思想教育方法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必须对各种错误思想进行引导;二是强调在进行引导时要充分讲民主,即要让教育对象感到你不是居高临下地教训他,不是以唯一正确者自居,不是要别人都接受你的观点,而是平等地与他人交流思想、探讨问题,尊重和吸收不同思想倾向中的合理因素,让人们在赞同你讲的东西有道理的过程中自然地受到启发和教育。
2.在促使人们增强自我教育自觉性方面有所突破。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一是靠别人的教育,二是靠自我教育,即靠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自我教育可以使个人思想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是效果最佳的思想教育方式。建立在文化程度较高基础上的现代思想教育,应当是自我教育为主的思想教育。如何造就一个催人奋进的环境、增强人们的自我教育自觉性,是现代思想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3.在强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方面有所突破。灌输和潜移默化式教育是实施思想教育的两种形式。灌输是教育对象在明确自己的受教育身份、明确自己所处的受教育场景的情况下所实施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式教育是教育对象在接受某种教育信息时、感受不到信息传播者是在有意对自己进行思想教育的情况下从这些信息中受到某些启发和教育。对于思想自主性比较强的人来说,潜移默化式教育是更加适合的教育方式,所以,如何进行全方位的努力,利用各种载体潜移默化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是现代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现代思想教育是建立在社会大多数人以追求物质生活为主逐渐转向以追求精神生活为主的基础上的思想教育,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与人的精神打交道的,所以与人们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但是,传统的思想教育多数并不以直接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为目的,而是以通过影响人的精神状态、让人有某种合乎教育者要求的行为为目的。比如,封建统治者的思想教育是要让人们有维护封建统治的行为;革命军队中的思想教育是要让战士打仗更勇敢无畏;生产经营单位中的思想教育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等等。现代思想教育当然也要以促进人们的积极行为为目的,但其更重要的任务是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这样,思想教育的内容就需要拓宽,方式就要求更加多样。
精神生活是人们精神活动的表现形态,是人以精神倾注其中,并能满足自身精神需要的生活方式。它有着十分丰富多彩的形态,不仅包括欣赏性精神生活,即通过欣赏真、善、美的东西,引起精神愉悦、情感共鸣或理念深化的生活,而且包括参与性精神生活,如通过亲身参与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引起精神的兴奋、愉悦的生活;不仅包括人际关系中的情感交流生活,如恋人、夫妻之间的爱情生活,具有血缘关系的骨肉亲情生活,朋友、同志、同事、同乡交往中的友谊情感生活等,而且包括由于在人际关系中担任一定社会角色内心所体验到的道义性精神生活,即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中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责任与义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情操性精神生活;不仅包括在认识、了解、探索大自然和社会奥秘过程中的求知、学习性精神生活,而且包括在发挥自身潜能的实践活动中、特别是创造性活动中的精神生活;不仅包括在为个人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奋斗过程中的精神生活,而且包括在为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为某种社会信念而奋斗过程中的精神生活,如此等等。人们丰富的精神生活形态给思想教育提供了广阔的余地。现在,我国人民即将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多数人正在奔向小康,有相当多的人已经生活得比较富裕。在物质生活需要得到相当满足之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从以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为主,过渡到以满足精神生活需要为主。在这种形势下,思想教育及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一、思想教育可利用人们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本性引导人们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人的精神生活由于包含有情感因素而具有两极性,如愉悦与悲伤,幸福与痛苦,自尊与自卑,充实与空虚等。人总是趋利避害,追求愉悦的、幸福的、自尊的、充实的等美好的精神生活,而尽量避免悲伤的、痛苦的、自卑的、空虚的等不良精神生活。人对美好精神生活的追求是其行为的强大推动力,如为了生活得自尊,他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尽力去做得到社会和大众肯定的事情;为了生活得充实,他会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取得工作成就等。如果我们的思想教育能够利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真善美的东西,提高人们的审美鉴别力和审美情趣,就不仅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追求美好精神生活,而且可以使绝大多数人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
其二、人的精神生活源于人的精神需要,思想教育可通过发挥精神需要的主导作用,促使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人的需要体系中,精神需要是比物质需要层次要高的需要,所以,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比,也就更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愉悦,更多的激动。正因为如此,只有在物质条件十分匮乏、个人的需要层次较低的时候,物质需要才会成为个人整个需要体系中的优势需要,一旦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人们便开始追求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的满足。对人们的这一心理需求因势利导,可以促使人们建立起由健康的精神需要占支配地位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们虽然重视物质产品的消费、物质欲望的满足、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在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较高审美情趣的支配下,却不奢侈浪费,不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泥潭之中。
其三、思想教育可以通过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环境的优化。精神生活是完全社会化的生活形态,它的价值取向与生活内容虽然从表面上看,取决于个人的认知水平、情感倾向、兴趣需要、性格爱好、思想观念等,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发展水平、社会人际关系、社会风气时尚、社会舆论导向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对人们精神生活的这种决定作用说明,要提高人的精神生活素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必须在优化社会环境上下功夫。反过来说,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也对造就好的社会环境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高度的社会精神文明从何而来?它来自广大社会成员精神生活的高度文明。也就是说,只要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了文明素质,精神生活的境界高了,各种行为高度文明了,就会形成全社会高度的精神文明,就会造就一个让人们既追求高质量的物质生活又追求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社会环境,就会有力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其四、思想教育可以利用人的精神生活需要的无止境性不断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研究人的需要层次的专家认为,越是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对于维持人的纯粹生存也就越不迫切,对其剥夺不像剥夺低层次生存需要那样引起疯狂的抵制和紧急的反应。但是,由于高层次精神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内心生活的丰富感,所以,人们愿意为高层次精神需要的满足牺牲更多的东西。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有限度的,而高层次精神需要的满足是无限的。人的这一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一旦将高层次精神生活需要确定为优势需要,就永远没有完全满足的时候。他会把给他带来精神需要满足的已经取得的成就、已经达到的品德修养作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去追求更大的成就、更高的品德修养。他会为此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何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这种高境界的精神生活,是现代思想教育需要认真加以探索的问题。
四、现代思想教育建立在全社会高新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日益走向知识经济时代基础上的思想教育,是以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向人们传达教育信息为主要教育方式的思想教育
随着全社会高新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扑面而来。知识经济是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本代替物质资本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经济。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进行生产经营的人要及时获得各种必要的信息和新知识,必须利用发达的信息和通讯技术,所以,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毫无疑问,人们在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获得经济、政治、生活等各种社会信息与知识的同时,也必然从中获得各种教育信息。与革命战争年代及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信息传播方式相比,现在的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和正在发生着如下的变化:
——在传达上级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要求时,多数可以不再用传达文件的方式一级级层层传达,而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或因特网直接传达到群众。传达方式的直捷与多渠道,既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接受教育信息,又增加了群众对教育信息接受方式的选择性。
——教育信息的来源不再是垄断性的一元化信息,而是多元化的。比如,对国内发生的同一个重大事件,人们通过国内新闻媒体了解到一种看法,同时又可通过因特网了解到世界新闻媒体的多种看法。教育信息的多元化与人们的思想自主性相结合,呼唤新的思想引导方式。
——在进行某种观念教育时,更多的可以不再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面对面宣讲的方式进行,而是以受教育者对信息传播媒体所荷载内容的自我学习的方式进行。这种形式的观念教育与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进行的“你讲我听”式教育不同,主要是一种自我教育。
——在进行某种观点讨论时,可以不再以若干人在一起开讨论会的形式进行,而是可在传播媒体上、特别是在因特网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这种方式发表意见,参加者的范围更广,看者或听者更多。
——在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上述变化之后,某些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显然已经过时,必须代之以现代化的思想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