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饮用水的安全状况与健康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饮水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文章就如何做好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以及管理展开讨论,为饮用水水质监测提供更多参考和选择。
【关键词】生活用水;水质监测;管理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对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近些年由于社会水平的发展,各种工厂的建立,气候、环境变化,社会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日益严重,人们饮用水中微生物、细菌等增多,若污染严重会严重危害、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近年来因水污染而导致疾病致死的比率达到13%~17%,其中以妇女和儿童疾病尤为严重,居民生活饮用水受到病原体污染后易引发病毒性肝炎、伤寒等传染病,严重危害居民生命安全。因此,做好水质监测和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一、生活用水水质的基本现状
水质安全问题是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用水的安全保障是供水安全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的开采和重工业的兴起对城市水资源造成了极大破坏,水质水源日渐恶化。以大同市为例,每开采1吨煤炭,就会造成2.34m3的水资源损耗,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山西省采煤造成的水资源破坏面积已经达到20354km2,超过全省面积的30%。我们的“母亲河”,多座城市的供水来源——黄河,生态环境和水体结构也因为粗放型资源加工工业的影响,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黄河沿岸多家工业企业向河中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使得黄河年接纳生活和工业污水量超过9200万m3,其中化学耗氧量和氨氮挥发酚含量超过地表水标准的三四十倍。这随之给沿岸城市水质带来极大的恶劣影响。
二、水质监测与管理
(一)水源管理
原水作为供水公司生产生活用水的原料,水源水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供水公司所供应的水质好坏。近年来各个地区纷纷开始建立水源保护区,同时各个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也相继颁发了关于做好水源卫生防护工作的法律法规。但是要想从根本上保护好水资源,凭借政府颁布的几个地方性文件完全不够,还需要依靠政府和水资源保护有关部门,甚至全社会公民去共同贯彻实施,共同维护水资源安全。近年来,全国各地水源水质出现不断恶化情况,给市民的健康生活用水造成了不利影响,一些城市出现资源型缺水问题,一些城市出现水质型缺水问题,更有一些城市两种问题同时出现,为供水企业的正常供水带来了不小的难题。当水源出现程度较严重的污染,导致供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就必须由政府出面对其进行干预。供水企业为了企业利益,必须形成措施应对政府的干预政策,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强化的日常管理,利用水源逃避政策对政府的干预进行应对。然而这种逃避的方法并不能让供水企业一劳永逸,因为水源水质问题没有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水源出现二度污染,给管理造成了更大的困难。管理成本急剧增加,很多供水企业因此出现经营亏本现象。在全国各个地方,由于逃避水源水质管理而出现更大问题导致企业倒闭的事例屡见不鲜。因此,供水企业不能逃避责任,要将水源水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站在水源保护队伍的前面,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配合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源水质管理工作,保证广大市民的安全用水。
(二)化验管理
把关好水质的重要工作就是完成好水质化验工作,化验员要像岗哨人员一样把好水质化验的大关,不能仅仅对其进行监视。不论大中小供水企业都必须对水质进行正规的三级检验,制定并不断完善水质检验制度,保证水质检验设备齐全,保证各个检验员都有明确分工并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供水企业的水质检验化验员在水质管理和净化技术上要起到侦察兵和参谋的作用,通过专业检验手段和检验数据的利用,来对生产和服务的车间进行特殊的功能指导。只有对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各个工序和环节才能顺利实施,最终的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自来水这类特殊产品的质量并不能通过检验得到完全的保证,生产过程决定着产品质量,因此要想确保产品质量,必须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工序都达到标准,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仪器设备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处理,避免因仪器设备的问题导致水质超标,影响市民健康用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水质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水质监测管理的主管监管权责界定模糊
有关卫生部门在对水质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被污染的饮用水源并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的,应采取封闭公共饮用水源的控制措施。但供水企业水质监测没有具体的传染病病原体检测项目。有关卫生部门实施控水卫生管理和水质监测的指标笼统,可操作性差。
(二)商品水的监管无法实现
生活饮用商品水的售后服务大部分无法实现,水质量缺陷没有具体监督执行标准。消费者仅从商品水的颜色味道等根本无法发现水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和杀虫剂等有害成分。这就急需一种有力的外部监管机构对商品水进行监管。但是目前饮用水水质合格标准指标繁杂,公众无法了解城市供水水质的整体情况。
(三)供水产业经营多元化,缺乏指标界定,水质监管存在垄断
供水产业经营主体多元化,针对相对独立的工艺过程,原水、制水、配水分属于不同的经营者,这就要求不同企业拥有质量相近的自来水质和严格精密的监测措施。水质污染有时是累积的,前一环节的水质指标合格,到了下一工艺就可能累积到质量超标,出现水质污染而无法界定。各环节经营者缺乏提高水质的激励动机,实现水务一体化。
(四)水质监管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体系不健全
供水企业存在产品供应和信息供应的垄断。从垄断者的利益出发,对水质信息进行垄断,社会大众缺乏对供水水质信息的了解,信息获取程度和参与程度低,不利于监督企业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饮用水。水质的公布指标过于简单,和饮用水标准没有比较评价的体系。缺乏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四、水质监测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明确水质监管部门权责,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体制
成立水质监测防治委员会,协同各个部门,结合各自的职责范围,共同处理水质的异构信息,实现水源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横向的信息沟通体制。各级监测主管部门监管本行政区域的城市水质监督管理;政府应主导建立水利水文、卫生防御和环保的水质信息横向沟通体制,实现水质信息的动态共享,系统化管理原厂水质、出厂水质和用户水质。依托现有的城市供水预警体系和应急预案,建立供水水质预警和应急预案平台,日常监测水质变化,并针对水源水质的变化情况采取具体却是措施来保证水质。在水质净化过程中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改善水源水质,将合格的饮用水供给城市。
(二)建立公众水质指标和断面水质评价体系
建立大众易于理解的水质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以评测水质等级,实现商品水的质量要求。建立产业各经营主体间的断面水质指标评价体系,确定具体可行的监管办法。通过该体系对一体化经营供水进行监管,以激励各经营主体提高水质。建立卫生部门监管评价体系,定期向公众发布监管报告,指出城市供水现状和注意事项,指导城市水质监管。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用水的要求也更高,然而目前生活用水水质并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用水要求,水质要求的升高有利于推动技术的改进,而社会发展拥有的进步技术又为应用新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便如此,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供水企业的管理能力和企业素质,有责任的进行生活用水的生产经营,保证市民用水质量,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侯传红,丁志,张涌,厉剑光.浅谈城市配水管网水质监测与水质管理[J].供水技术,2014,02
[2]高虎现.如何有效应对水质化学分析质量的监控[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
[3]赵旭雯,张敏芳.水质监测技术及问题处理讨论[J].水工业市场,2012,05
论文作者:黄玲玲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6
标签:水质论文; 水源论文; 水质监测论文; 企业论文; 生活用水论文; 城市论文; 饮用水论文; 《低碳地产》2016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