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治进展论文_李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治进展论文_李勇

贺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 542899

【摘 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延长患者入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当前受到ICU重点关注。当前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不断出现,下面主要综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诊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抗生素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 48小时后发生的肺实质感染;撤机、拔管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仍属VAP[1]。近几年呼吸机使用频率不断增加,VAP发生率也在上升,延长了入住ICU时间,增加患者住院费用及感染病死率,已成为导致基础疾病治疗失败、加重医疗经济负担的重要原因,分析VAP诊治现状有重要意义。

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机制

VAP的出现一般与自身菌群改变、气管插管路径、免疫等有关。气管插管患者,口咽部感觉敏感性下降,胃管留置容易引起食管相对关闭不全,导致VAP的出现。经鼻气管插管容易引起分泌物清除困难[2,3],误吸到下呼吸道容易引发VAP,另外PVC材料制成的气管,容易滋生细菌,脱落的生物碎片可能引起VAP。气管切开破坏气管粘膜天然屏障,导致上呼吸道正常功能下降,分泌物干结,呼吸道缺水等,加重肺部感染。机体短期内出现免疫麻痹,也会增加院内感染风险。

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诊断

当前VAP诊断标准不统一,一般是根据患者病史、影像学、临床症状、病原学等进行诊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VAP患者了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而且影响学诊断缺乏特异性,无明确的诊断标准,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当前肺组织活检培养是比较明确的诊断标准,但是在临床中[4],由于其属于有创性操作,患者依从性不高,但是多数VAP患者仍然可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原学进行诊断。

VAP影像学诊断,X射线能够看到进展性侵润阴影,李强等人[5]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CT表现,性螺旋CT检查,数据采用多平面充足处理,观察和分析病变分布、形态以及密度等,发现VAP患者CT表现存在一定特异性,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参考。体温异常改变,同时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气管支气管存在脓性分泌物,考虑为VAP,同时需要注意排除肺水肿、肺结核、肺栓塞等肺部其他疾病。

病原学诊断包括留取标本和检测两个步骤,留取标本方法包括气管导管内吸引以及保护性毛刷,也有研究采用经气管镜支气管肺泡,这三种方式中,气管导管内吸引属于操作简单、费用低的方法,但是由于上气管细菌污染,临床容易出现漏诊。其他两种检测方法属于有创操作,特异性较高[6],定量培养的病原学诊断,结果更加准确。检测方法包括涂片检查和定量培养测定,定量培养检测方法虽然敏感性、特异性等比较高,但是需要时间较长,不利于早期治疗,涂片检查虽然敏感性不高,但是仍然能够达到80%以上[7,8],对早期治疗有更高的价值。

VAP的诊断中也存在生物标志物检测,如C反应蛋白的,是急性炎症细胞因子,反应感染严重程度,动态检测CRP变化,对判断VAP病情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非感染疾病中,C反应蛋白同样可能升高,因此特异性不高。降钙素原是近几年使用较广的炎症指标孩子一,早感染早期,显著升高,当前研究发现,社会获取性肺炎能够采用降钙素进行诊断。有学者采用降钙素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9],发现非VAP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低于VAP患者,认为VAP诊断中,检测降钙素原有重要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治疗进展

VAP的治疗以预防为主,出现VAP后,治疗方法包括营养支持、抗生素、物理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抗生素治疗是最为直接的治疗方法,不少学者发现VAP发生时间不同,致病原有一定的不同[10],在抗生素使用中,需要进行病原菌检测,提高抗生素使用的针对性,减少诱导耐药性的出现[11]。如果出现多重耐药菌,可以考虑联合多种抗生素治疗。

免疫功能紊乱是患者出现严重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免疫治疗方法治疗VAP[12,13],有学者在VAP治疗中,采用乌司他丁治疗,炎症介质明显受到抑制,而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能够促进患者重要脏器官的恢复。

VAP的物理治疗以震动排痰、呼吸锻炼等为主,床头抬高对预测VAP有重要作用,震动排痰以及呼吸锻炼能够降低CAP的发生率[14,15],但是也有研究指出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每日唤醒也能够降低VAP发生率。VAP患者存在严重感染,容易引起营养状况的下降,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营养支持是基本治疗措施[16],短期内改善营养状态,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够有效维护肠道菌群正常,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出现为食物反流,加重病情。

总之,VAP是临床机械通气常见院内感染之一,增加病死率,诊治包含内容较多,在临床诊断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影像学、临床表现以及病原菌检测等,合理使用抗生素、免疫等治疗手段,最早尽早干预和治疗,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2013)中华内科杂志,2013,52(6)524-543.

[2]孙彩霞.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795-796.

[3]刘荘美,杨红秀.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7):1319-1321.

[4]李晓艳,李洁琼,赵晓莉,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与预防指南解读及集束化护理实践[C]// 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2014.

[5]李强,李恩春,邓川,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CT表现[J]. 放射学实践,2013,28(3):319-323.

[6]赵雪颜,罗华,徐小彭,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方法的探讨[J].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7):545-546.

[7]廖鑫燕,冉宇,边士昌,等. 床旁优化痰涂片检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治的价值[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12):879-883.

[8]孙晓霞,方巍,赵蕾. 痰涂片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耐药菌治疗的指导意义[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2).

[9]左震华,蔡少华,李洪霞,等. 降钙素原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2):1353-1355.

[10]田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生素治疗策略进展[J]. 临床荟萃,2005,20(12):717-718.

[11]郑青,鲍逸民,杨永青,等. HCY和IL-6水平鉴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抗生素治疗后的应用[J]. 临床肺科杂志,2015,(12):2217-2219.

[12]杨国辉,丁可峰. 免疫功能测定及免疫干预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意义[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3,30(8).

[13]张松松,施贤清. 免疫调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中的应用[C]// 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诊疗新进展培训班论文汇编. 2013:504-506.

[14]景继勇,兰美娟,曾妃,等. 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00-102.

[15]符广丽. 肺部理疗在小儿开胸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35):98-98.

[16]李晓林,刘跃华,何梅,等. 三腔喂养管营养支持对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988-990.

论文作者:李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诊治进展论文_李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