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湘鄂西部太平天国运动_太平天国运动论文

论湘鄂西部太平天国运动_太平天国运动论文

湘鄂西地区太平天国运动浅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平天国论文,地区论文,湘鄂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高潮之一,对于这场影响深远的革命运动,历史学界论述较多,但纵观其研究状况,我们便会发现,对太平天国运动整体论述研究较多,对各个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太平天国运动研究甚少。本文力图沿着翼王石达开“历犯两湖,蓄意入川”的足迹,就湘鄂西地区太平天国运动作一探讨,并希冀引起史学界对此薄弱环节的研究。

一、湘鄂西地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湘鄂西地区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诸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清乾隆末年,湘鄂西地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当地贫苦农民为反抗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秘密结社,于嘉庆元年二月十五日爆发了白莲教的反清起义。起义军灵活作战,四面袭击官兵,攻打官府,捉杀官吏,给官府军队打击很大。政府动用大量兵力,耗费大量财物,才将起义军镇压下去。白莲教起义虽然被镇压了,但封建社会所固有的社会矛盾并未消除,相反,通过这场斗争,激发了群众的反抗意识,充分显示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不畏官府强暴统治,敢于反抗压迫、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使人民在思想上进一步得到了解放,为后来的进一步斗争奠定了基础。

鸦片战争以后,国内各种矛盾激化,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咸丰年间,终于在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的序幕揭开以后,太平军势力发展很快,仅短短一年多时间,阵营就迅速扩大到50万人之多,到1853年便占领南京,并分兵北伐和西征,从而由广西一隅的起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的胜利发展,迅速推动了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群众性革命斗争,地处偏远的湘鄂西地区也同样受到了革命的强烈冲击,革命运动一触即发。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清政府在湘鄂西的政府统治非常混乱,统治阶级府败无能,贪官污吏四处横行,欺压百姓,搞得民不聊生,人民怨声载道,史载“近年以来,饥饿沟壑者,不知凡几,逃避迁徙苟延旦夕,而无以自存者,又不知凡几”,〔1〕“……闻各地变产报销者, 固多毁家纾难者,亦复不少。”〔2〕腐朽统治, 使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是官僚也认为:“由此观之,天下之民力尽矣!当是时矣,力能兼完者,非经州、县之隐饰,即归吏胥之中饱也……”〔3〕在这种社会矛盾非常尖锐,阶级关系日趋恶化的形势下,湘鄂西地区零散斗争时有发生,不少地下组织活动频繁,他们分散同统治者作斗争。1861年石达开领太平军东征四川,进入湘鄂西,湘鄂西地区的革命运动便全面爆发了。

二、太平天国运动在湘鄂西地区的状况

太平军在湘鄂西的斗争,从1861年开始,到1863年结束,前后历时两年,纵观这一斗争过程,可将其分为三个斗争阶段:

第一阶段,从1861年7月到同年9月14日,此间为太平军先遣部队攻打川、黔诸省,进逼来凤阶段。

咸丰六年(1856),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发生分袭,翌年石达开领兵出走,远征西南。咸丰十一年,石达开派部属许桂和等率领太平军由贵州进入川东,与活跃于川东的李永和、蓝大顺等农民起义军取得联系,相互配合。7月,活动于贵州、 四川的义军李洪与石达开部属李桂和领导的太平军由羊角碛、郁山镇进陷黔江县城,旋即分兵进入西阳、秀山,然后直逼咸丰,准备攻打施南所属各县。施南各道官兵、豪绅闻风震摄。施南境内的土家、汉、苗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并闻讯聚众,“潜谋内应”,以配合太平军的军事行动。这时候,原任知府黄益杰被主子认为无能而解除了职务,新任知府陈洪钟拼力组织富绅捐资数万,供给军食、火药、器械一切。继后施南协副将惠春率兵出防咸丰的线坝,并在恩、宣、咸三县犬牙交错地带的牛栏口及玛瑙河、九道水、瓦屋坝、天桥、长沙河一带进入府城的要隘处,派遣团练协同营弁扼险据守,此时施南府县官兵、富绅风声鹤唳,闻风丧胆,惶惶不可终日。

在施南各要隘严加防范之际,黔江义士广大五等潜入恩施要镇大吉场,与当地人民里应外合,由于事情泄露,遭到团练残酷杀害。此事,让各色官兵更为紧张,防范更严,让入境侦察的义军无法出境,只好强行拼杀出路,最后寡不敌众,自尽殉国者3人。

9月13日,太平军连克黔江县的坝河、沿河各清军据点, 在长干岭一举击溃了施南协副将惠春的阻截部,在土家族人民的紧密配合下,乘胜追击,打乱官军部署,使之溃防,施南协副将只得退保离府城20里的天桥设防。第二天,战事告急,官府又十万火急向宜昌、夔州乞求援军。9月14日,太平军突破线坝要隘后经丁寨,穿咸丰,直插来凤, 如入无人之境,沿途贫苦农民踊跃投奔太平这国。第一阶段至此结束。

第二阶段,从1861年9月15日到1862年2月2日, 此阶段主要是太平军攻克来凤,并以此为据点向四周分兵出击,直至同主力军会师。

9月15日,太平军进攻老鸦关,驻守老鸦关的乡勇高连升等13 人放弃关隘,投奔义军。偏午,太平军袭击阴家沟,经红花岭直逼县城。清军、乡勇闻风丧胆,倒戈逃遁。是日夜攻陷来凤县城,知县王颂三负隅顽抗,焚烧军需局,被太平军俘杀。来凤城被克,施南府、县官兵如同惊弓之鸟,立即遴员带勇,拼力扼防宣恩的东门关。

太平军占据来风县城后,开仓济贫,抚慰百姓。太平军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戴,县城内外秩序井然,军威大振,距来凤城只有15里之遥的湖南龙山县城富豪却惊恐万状,纷纷携款出逃,“素贪狡不信其民”的知县闻风丧胆,携带家眷先行逃走,于是“官兵骇散”,“城为之空,令不能禁”。这时候,退职居家的原直隶州判黄元龄倾其家中所有私财,招募丁壮,组织地主乡团,入城守御,协助知县王汝星守城。是时,湖南省巡抚毛冯宾,命令永顺协副将张昕率领所属汛兵200余人, 火速援龙山。当此时,张昕与王汝星策划:由城汛千总宋士城守东门,张昕部守备姜南、千总田士材守西南门,北门属要冲之地,张昕自守,并在城外焚毁民房,强迫乡民迁入城内,企图阻止太平军进入龙山县城。

9月16日,太平军许桂和部直捣龙山县城,选择北门为突破点, 步步进逼城下,并用马队冲锋。因清军早有准备,城内大门紧闭,城上砖石齐下,太平军先头部队受挫,牺牲5人,城没有被攻下, 太平军遂退回来凤。9月17日, 太平军首领李洪先派来凤籍投奔义军的高连升等13人,假败逃龙山作内应;另又派遣一队人马随后攻城。高连升等13人化装成逃避战乱的百姓,投奔县城为内应,约定夜深清军警戒松懈之时,杀主将,烧营房,举火为号,引大军袭城。高等以假乱真,竟被守城的官军用绳索吊入城内,不料叛徒告密,全部遇害,太平军退回来凤城休整3天。9月19日太平军兵分五路,将龙山县城团团围住,太平军英勇顽强,手持长矛,头戴头盔,手执盾牌护身,匍匐进至城下,攀垣倾攻,自寅至午,激战8个多小时,副将张昕被打伤,城中火药耗尽, 炮筒烫成红色,不能继续使用。在此紧急关头,易佩绅奉四川总督骆秉章命令,率兵入川,其先头部队由狮头山抵达城外,从背后袭击太平军。太平军前后受敌,遂撤回来凤县境。这时候,追剿太平军的各路官兵以及邻省、邻县各地主团防武装于9、10月间陆续汇集来凤县四周, 布防于各重镇要塞。太平军则以来凤县城为据点,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与清军展开激烈的战斗。9月19日, 湖南龙山候补知县易佩绅由龙山县城领梁健全军至象鼻岭。太平军乘其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进攻,梁健营大败,太平军乘胜猛追40余里,至阳雀坡始回,其余各路清兵和团防闻讯丧胆,纷纷撤退。至此,来凤和龙山两县纵横百里,广大地区为太平军占领。

9月21日, 候补知县易佩绅率中后两军千余人由十字路口至象鼻岭,其前队500人由春厂坪赶来汇合, 合兵由官渡口向驻来凤的太平军进攻。太平军早已侦知敌谋,事先设下伏兵,即左队伏于白杨坪,右队伏于土堡,中队驻来凤县城以正面诱敌,接战后速退来凤县城,引易军深入。当易军前队至来凤城清泰门时,太平军左队从红岩坨渡河,右队从茅草滩渡河,从官渡口合抄其后,来凤城中出兵反击,三面夹攻,易军大败,丢下400多具尸体,向茨岩塘溃退,太平军追至阳雀坡始还。

官渡口大捷以后,太平军军威大振,积极造云梯,备土囊,准备再次攻龙山县城,并置大炮于城垣外,不时向城上轰击。9月23日, 湖南省镇竿左营游击刘元魁、参军熊兴柏和守备张仁杰等率领营兵、捷勇、练勇900余人援龙山,分别屯于亭寺堡及龙山县城内。

为了迎接石达开主力会师来凤,10月太平军又集中攻打利正、智乐两里,决定夺取利正、智乐、勇敬、仁育四里,向县城西南扩展,为主力的到来扫清阻碍。该四里绅耆募集团练乡勇数千,会同四川省酉阳州牧王麟飞合兵抵御,两军激战于塘房坡。因敌人防守甚严,太平军多次发起进攻,几次得而复失,终未能占据这四里地盘。

与此同时,施南府官、绅探闻太平军“仍据来凤,以南省兵勇渐集,不能窜越,将乘虚围扑郡城,”惊恐万状,府县于是继续催调宜昌、四川下游的清军兼程赶来施南支援。10月,四川营守备况伦福、丁鸣岐带兵勇400从夔州赶到施南,建南同知周会文募勇300名从利川赶到施南。于是,安排川兵况伦福军进防宣恩,调利川乡勇周会文军进防干坝,又调移驻防在天桥的施南协副将惠春的官兵进营咸丰。10月19日,太平军分股进击干坝。同知周会文又移军卧犀坪,宜镇游击兴禄、都司双庆带官兵800余名先后至郡,翌日进军东门关、高罗。11月, 李抚调刘观察岳昭一军由陆路赶赴施南援助。是月,谍报告急说太平军要放弃来凤城,将窥视府成,要用火炮攻城,不攻下施南府城誓不罢休。12月上旬,记名总镇李复胜率梁后、左、右、雄健、副后五营军,自巴东由陆路赶到恩施。

清政府不断调兵遣将,围剿义军。12月15日,观察刘岳昭从随州统梁后营会同总兵李复胜屯兵新寨坡。12月25日,刘岳昭指挥各路官兵以及地主团防武装5000余众分三路攻打县城。面临大军压境,太平军毫不畏惧,组织兵力拼力防御。当是时,刘总领首当其冲,出击太平军,记名总镇李复胜继而助战,太平军战略后撤。此时,驻守县城外的太平军突然由翔凤山横冲清兵后路,城中太平军乘机从北门杀出,清军大乱,拨兵后撤。太平军乘胜追杀,官兵丢尸盈道,伤之惨重。总兵李复胜急调火炮阻击,太平军始停止追杀。是日,太平军又获麂子峡大捷。麂子峡位于来凤县城西郊,是通向胡家沟方向的要道隘口,两侧高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因刘岳昭檄施、宜两军配合攻城,该两部至红花岭听到炮声不知清兵已败,仍领兵穿麂子峡直奔西门,太平军发现这一行动后,不顾疲劳,以一部正面迎敌,另以一部绕观城坡截断该两军的退路。结果,施、宜两军被堵在峡内,前后受敌,一时大乱,太平军奋勇拼杀,清军人多马乱,自相践踏,“死伤填溪谷,生擒者无数。”〔4〕经四小时苦战,俘清军守备周忠福以下官兵400多人,副将惠春、 参将兴禄、游击双庆、守备朱正名、把总谭尚荣、李世斌、外委黄一才、沈光才、余文富等700众被击毙。太平军此次大捷打得特别漂亮, 清军被打得蒙头转向,溃不成军,自相践踏,亡者过半。

同年冬,石达开从广西亲自率军入湖南,经绥宁、靖县、黔阳于11月到达泸溪,击破河溪、镇溪两营清军后,经乾州(今吉首市)绕小路进入保靖、永顺、攻入龙山。

12月15日,石达开部进攻驻扎在茨岩塘的易佩绅部,易仓促督兵应战,得总兵周达武率部支援。太平军分路出击,击毙周部副将、都司各一名。双方久战不下,贵州总兵江忠潮,江西巡道席宝田,永州总兵王成章各军又至。太平军不怕牺牲,浴血奋战,突出重围,退据茅坪、沙坪一带,清大军逼进,太平军见与战不利,作了战略转移。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二(元月31日)石达开率军绕道观兵堡,从华塘塘数处渡河,进驻来凤县城,与太平军先头部队许桂和部胜利会师,出色完成转战湘鄂边,会师来凤城的战略计划。这时候,来凤、龙山两县已住满了太平军,“其众摩肩击毂,途不能容,昼则旌翳林阜,夜列炬如繁星,前后络绎。”〔5〕

第三阶段,从1862年2月3日到1863年7月2日,这是主力西进入川,余部继续斗争时期。

太平军实现会师来凤的战略目的后,于2月3日起陆续西进入川,后属部李辅猷部在鄂西的来凤、咸丰等地坚持斗争,直至同治二年(1863)。

当时,太平军的军威使清军闻风丧胆,石达开部队已离施入川,留下的属部李辅猷军也让清军望而生畏,不敢轻举妄动。湖南清军全驻龙山,“并不移营”;梁健一军已“由郡入川,局绅挽留助防不允。”正月初六日,李复胜率梁后湘勇入郡,分屯西北二门,以局勇分防东南二门。正月初九日,刘总领督同恩施绅勇攻来凤。太平军分析与战不利,未与正面交锋,便弃城转移,分股乘虚攻打府城,一支部队由黑洞抄至牛栏口后直扑大吉场、盛家坝、玛瑙河,分入沙子门、救坡、红岩山等处,距府城仅40余里。由于绅勇占据有利地势,防御甚严,攻而不克。另一支部队由牛滚珰处进攻府城,因梁后营会同绅团截击, 亦是攻而不克。然后,李辅猷部经两河口、见天坝,入利川马鬃岭,李子坳进入四川。

同治二年(1863),翼王石达开调兵三路进攻四川腹地。6 月命李辅猷部3万人马,由贵州进击川东南,以分散清兵兵力。7月,李部从贵州经彭水王家沱至水车坪(今水市乡)到谢家坝。在此分兵两路,一路过太极场入筲箕滩;另一路由谢家坝沿大路坪至青岗坪而后两路汇合。7月2日,太平军列队进入黔江县城。太平军在黔江整休3日, 然后入湖北咸丰。此时,惊闻石达开失败,便回师黔江,复又折回经黔江县与湖北交界之沙子场,去酉阳、秀山、然后出湖南。

三、太平军在湘鄂西地区坚持斗争的原因

太平军之所以在湘鄂西土家族地区坚持斗争两年多,这是有深刻原因的:

其一是湘鄂西地区人民有着传统的反抗压迫,反抗民族歧视,作战勇猛,性格顽强,勇于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优良品质。历史上曾出现过: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的土家先民;反抗外辱,抗击倭寇的名将田世爵;鸦片战争中不辱国土、抗击英帝的陈连升;近代史上的白莲教起义,反对外国教会、保护民族利益的多起教案,以及与太平天国革命遥相呼应的农民起义……因此可以说,湘鄂西地区的革命基础是雄厚的。

其二是因为湘鄂西地区是四省边四不管的薄弱地带。这里的封建势力、清军主力都相对薄弱。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刽子手曾国藩十分狡猾,他看出石达开已不是大敌,咸丰六年(1859)定四路进兵之策,一意攻取安庆、南京,把石达开当作“流贼”,放到次要地位上去了,这便是石达开能够避开强敌劲旅得以在土家族地区活动两年之久的客观因素。因此,太平军在这一带活动,可以游刃有余。

其三是湘鄂西地区贫苦大众受官府、地主的压迫最为深重。由于生产力低下,农民们养活自己都很困难,对地主的剥削已无法忍受,加之民族歧视,迫使他们一触即发,铤而走险。

从另一方面来说,太平军采取了深得人心的政策。所到之处,太平军大力宣传“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之乐”,倡导“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基本纲领,加之太平军纪律严明,不欺百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因而赢得了广大贫苦大众的欢迎和资助。

此外,太平军能够转战士家族地区达两年之久,从主观上讲,石达开部善于作战,战术灵活机动,使敌人不知所向,这也是克敌致胜的因素之一。

四、太平天国运动对湘鄂西地区的影响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湘鄂西历时两年,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显示了农民起义军强大的战斗力和顽强的革命精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从咸丰十一年(1861)到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转战于湘鄂西这块土地上,石达开部两次往返流动于湘鄂川黔接壤地区,与清军展开顽强战斗,巧妙周旋,消灭了大量官兵部队,俘虏了周忠福等清军高级将领,缴获了一些武器,从军事上给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太平军在战斗中牵制了大批官兵,这对湘鄂西地区人民反封建斗争是一个有力的支持。太平军所到之处,令官军闻风丧胆,退势如潮,“贼渡线坝河,诸军皆溃”,“贼遂如入无人之境,往来自如矣。”〔6〕(注:“贼”在此指太平军)清政府的官吏亦被太平军的攻势吓破了胆,根本无心理政,纷纷携带家眷、财产四处逃散,统治机构实际上已成废躯一具,史载“乙亥贼焚咸丰,庚子陷来凤,施南大震。”〔7〕太平军的革命运动, 有力地动摇了清政府在湘鄂西的腐朽统治,使其元气大伤。

2.点燃湘鄂西地区革命烽火,并愈燃愈旺。太平天国运动的胜利发展,使土家族地区受到了革命的猛烈冲击,迅速推动了风起云涌的群众性的反封建起义。

咸丰四年(1854),施南府恩施县土家族人康名教、徐光弟等组织起义,参加义军人员不仅有农民、下苦力的船夫,而且还有官府吏员、城镇商贾等达数万人,声势浩大。

同治三年(1864),长阳县土家族人田士君揭竿而起,反对清朝的统治。8月,田士君率领长阳、 长乐两县的土家族贫苦农民攻入长乐县城,焚毁该县文武衙门。11月,进至黄柏山,“乃造火药,制旗帜”,设官职,自称统领,下设军师、先锋等官,组成五营军队,公开竖起反清义旗,并在麻池、巴山等地袭击清军……

咸丰末年至同治初年,在湖南与湖北交界的龙山来凤一带,反清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哥弟会的势力日盛,其首领不以年龄大小为准,而由能够团结多数人,并为会众所信服的人担任,此组织对清政府的威胁极大。

光绪年间,土家族人民积极投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洪流。

宣统三年(1911),同盟会会员温朝钟(土家族人)等在四川黔江、彭水、湖北咸丰发动武装起义,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

湘鄂西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以说,它为其以后这一地区一系列革命运动的爆发和最后胜利提供了优越的精神条件,是一块很大的奠基石。

注释:

〔1〕〔2〕〔3〕道光版《增修施南府志》

〔4〕〔6〕同治版《来凤县志》

〔5〕光绪四年版《龙山县志·兵防篇》卷7

〔7〕《湖北通志》卷72

标签:;  ;  ;  ;  ;  ;  ;  ;  ;  ;  ;  

论湘鄂西部太平天国运动_太平天国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