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李忠玲 ②褚美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文化作为传播的新媒介,以其特有的、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吸引着青少年学生。但网络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成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阵地,反之,则效果恰恰相反。
关键词:网络;德育;思考
网络已成为当下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极大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网站、个人主页、QQ群、论坛、留言板、博客、微博、微信等随之产生的新型名词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群体中已不再陌生,而且流行速度极快。网络文化给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造成很大冲击,对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心理及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便利的网络给中小学生及其教育工作者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极为严峻的负面影响。
一、乡镇小学网络德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数据显示,乡镇中小学生在网瘾比例中以20.3%位居第三位。这么多中小学生在网上做什么,上网对中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起了怎样的变化呢?中小学的学生由于课业相对于高中阶段来说更为轻松,学生有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上网游戏、聊天,而由此出现的网恋、出走、辍学等现象更是比比皆是,于是中小学生上网问题成为中小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对乡镇中小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发现学生上网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痴迷网络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阶段,长期上网的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奋、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情绪状态,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则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出现对网络的依赖和“网络强迫症”。长时间面对电脑造成精力和体力透支,可诱发心血管疾病、紧张性头痛等病症,造成神经高度兴奋无法平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不振、消化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网络综合症”。学生“网恋”现象也比较普遍,而网络的虚拟性往往导致情感的不真实可靠。
2.迷恋网游
中小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由于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和现实中的生活格格不入,长期上网给现实的行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不文明现象普遍存在,且在发生矛盾时情绪急燥,易用简章的暴力手段解决。中小学生以前读书时由于成绩差而受到教师的歧视、家长的责骂,网络世界给了他们自信和满足。由于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管,这些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网上的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侵袭,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污染”对象。据调查,有34.6%的中小生网民公开承认自己曾浏览过色情网站,4.9%的人承认“经常”去看(实际人数可能大于这个数字)。21.5%的经常玩暴力类游戏。更有甚者,部分学生产生了对网络的过分依赖,染上网络成瘾综合症,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3.网络剽窃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使得网络信息丰富多彩。学生一旦进入网络就如同进入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互联网信息产生、加工和处理的数字化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复制和抄袭,自由、免费的思想在学生网民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学生随意下载盗版软件、下载网络作文应付日常的作业是一种普遍行为,通过网络伤害他人、偷看他人文件也屡见不鲜。
二、班主任进行网络德育教育的思考
网络德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我们应让互联网丰富的资源拓展学校的德育内容。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取大量的信息;另一方面,教师利用无限的网上资源,查阅各地德育工作信息,了解发展动态,学习新的具体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网络德育,要把网上德育工作和网下德育工作相结合,创新工作,主动占领中小学生网络阵地。教育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时候,注意网络道德文明,切实规范自己的言行,提升网络道德品质。
1.加强网络健康教育
家庭、学校应携手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校应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日常的道德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要利用好网络交流自由、开放的特点,鼓励中小学生将他们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存在的疑惑与困扰通过网络真实反映,学校应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教育策略,让网络道德教育贴紧中小、贴紧现实、落到实效。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向学生推荐或正确引导学生浏览有利于学习、健康的优秀网站。同时,向学生讲清网络的虚拟性、复杂性以及“网上垃圾”的严重危害性,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提高自我抑制能力。定期开办家长会,开设家长网络培训班,组织家长学习网络知识,并专门讲解“网上垃圾”的严重危害性,增强家长的防范意识,共同做好学生的网络教育工作。严格限制学生到不规范、不健康的网吧上网。
2.要用好网络平台
在中小网络德育建设中的教师角色显得尤为重要。开展网络德育工作,教师应密切关注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从思想观念上理解教师角色在中小网络德育中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对网络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德育网站,构建系统化的网络教育平台。互联网的交互性与虚拟性优势、信息的及时性与丰富性优势为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开辟了新的渠道,网络这片阵地为德育构建了新平台,开拓了新手段、新途径。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占领这片阵地,建立新的德育观和网络德育体系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更为真实,更为直接,首先就得提高自身素质。在虚拟的网络里,学生往往在里面发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意见,有时候还会出现人身攻击或内容不健康的文章,对此,教育工作者要有较高的网络道德素养,除了包容外,还要正确引导。要坚持三条原则:及时性原则,对可能出现的BBS焦点舆论要能及时反应,防微杜渐;正面性原则,坚持言之有据,评之成理,表达适度,言辞恳切,从而解决而不是扩大矛盾;柔和性原则,以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来交流。既要理直气壮又要恰如其分,和风细雨式的方法却常常能润物无声。
3.广泛开展各类活动
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要形成正确的与网络教育相适应的观念,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的先进性和团组织的凝聚力作用,采用积极举措把学生的求知欲引向正确轨道,提高学生使用因特网的水平和素养。少先队辅志员和团委要多为学生开设感兴趣的社团,可以开办街舞社、漫画社、广播社、手工绣织社、广播台、文学社、艺术团等等,使学生在社团中成长,在社团中交友。通过社团活动,使校园活动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减少网络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各团支部的组织生活、墙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引导;通过开展各种主题辩论赛,让学生知荣明耻,通过辩论让真理越辩越明。开设讲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搜集迷网受害典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活动,给予学生多元化的评价,力求减轻和谈化考试成绩作为主要评价的影响力。通过开设技能月活动保留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之外,增设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技术项目,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树立学生学习专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职业思想、专业思想和创新能力。
4.加强中小学生指导上网
学校开设上网指导课,指导学生怎样上网?为什么要上网?上网主要应干什么?哪些网站可以上?哪些网站不能上?为什么?上网一旦入迷怎么办?如何正确处理上网与学习、上网与健体的关系?等等。上网指导课和德育课要将网络道德渗透其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网上识别能力。教育学生,作为一个公民,必须以合法的言行介入网络,制定学生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活动手册,讲文明,讲道德,讲诚信,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从而预防学生网上不良行为。
5.加强中小学生日常管理
中小学生要加强课堂管理、宿舍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坚持熄灯前点名。组织各种活
动,如技能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校内的生活丰富了,集体组织的活动多了,“摆脱孤独”就有了合适的去处,从而减少到校外网吧的次数。同时,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压力是好事并非坏事,有压力才有动力,把学生的主要精力引导到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上来。
综合所述,我们既不能因为网络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小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要把德育与网络有机地整合,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网络这片阵地为德育构建了新平台,开拓了新手段、新途径。作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占领这片阵地,建立新的德育观和网络德育体系,并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利用网络这高新的科技对学生实行有效的德育渗透,使之服务于我们的德育工作,令德育更为高效、及时,影响力更深,渗透力更强,覆盖面更广,开创网络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斑竹垱小学 434300)
论文作者:①李忠玲 ②褚美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网络论文; 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中小学生论文; 互联网论文; 德育工作论文; 教育工作者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