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临床专业医学影像学在诊断学基础教学过程的探讨论文_张小欢,杨冬梅,逯晶(通讯作者)

张小欢 杨冬梅 逯晶(通讯作者)

湖南中医药大学 410208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基础教学过程优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我校医学影像专业学生,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人。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而观察组则采用优化的诊断学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在接受不同的教学法学习后,观察组的考核总合格率为96.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2%,两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的诊断学基础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考核合格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诊断学基础;优化;效果

影像诊断学就是以影像的方式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实施以影像导向的介入性治疗的一门学科。可以反映人体解剖、生理以及病理过程,是当代医学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1]。另外,医学影像诊断学自身的专业知识,涉及的学习内容十分多[2]。为了提升诊断学的教学质量,我科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校学习的2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优化诊断学教学对提升学生教学质量的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3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115)和观察组(n=115),其中对照组男50名,女65名;年龄19~22岁。观察组男55名,女60名;年龄19~2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的115例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法,即由指导教师为学生安排每次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指导。而观察组的115例则采用优化的诊断学教学法,具体来说,(1)优化教学内容。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重点讲解重点、难点、要点,要从病理、解剖、影像表现、临床应用等方便通透的讲解,而对于一些少见病的影像诊断,课堂上稍作讲授或不讲授,使讲课的内容和临床实际更加符合。如,在讲解“肺和胸膜的体格检查”时,除了讲解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外,还联系局部解剖,讲解该部位常见疾病的X线表现,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注意教授学生有用的诊断技巧,活学活用,适应临床需要;(2)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微课教学法。首先,在上课之前,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临床中的实际情况,把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碎片化、场景化,对其进行重新的排列组合,制作微课视频,并将时间控制在15~20min。如在进行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临床操作时,带教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从旁观察和学习,感知有关操作的流程,同时告知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在观看3~4次后,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在操作结束后进行总结,以便在以后的操作中加以注意;其次,上课时,将事先制作的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然后对视频中的一些细节进行点评,同时回答学生在前期的情境学习和实践操作中的疑惑,使学生可以尽快的消化知识。在微课学习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最后,在微课教学结束后,学生需要在临床上抓住机会,根据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对自己微课视频学习中的内容进行巩固,提升其实践能力。另外,对于自己不十分熟练的部分,可再次研究微课视频,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向带教老师请教。(3)优化考核方式。以往多采用笔试的方式,多对理论知识进行考试,当前除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外,还要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知识应用能力,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

1.3 观察指标

在课程结束之前,对其进行考核。由带教教师出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其中理论部分的分值是80分,操作考核部分的分值是20分。理论部分的考核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解答;操作考核部分对学生的体格操作以及相关临床疾病等内容进行模拟考核。然后将两部分的成绩进行整合,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根据最终成绩对其学习结果进行评定,总共分为三个等级,总分在80分以上为优,总分在60~80之间为良,总分在60分以下为差。合格率为优和良。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而比较使用X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结果,使用t检验。以P<0.05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学生经不同教学方法学习后的考核结果比较 经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后,观察组护生考核合格率为96.52%,对照组的考核合格率为76.52%,观察组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在影像学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影像诊断技术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临床工作的诊断效率和诊断准确率获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成为各医院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3]。因此医学影像学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更为严谨和认真。诊断学基础的学习是学生进入临床之前的一个过渡阶段,是将自己在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过程[4]。以往,影像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诊断学基础时,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安排学生跟着老师进行有关的学习和操作,整个学习过程针对性不强,一般在学习结束之后,学生并没有学到十分系统的知识,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的理想[5]。在本次研究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性,在提升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考核合格率为96.52%,而对照组的考核合格率为76.5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证明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将会促进诊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晋瑞,杨全新,陈欣,等.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实习小课教学最优化多种教学模式比较[J]. 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83-84.

[2]李其. 医学影像学实习小课教学最优化中多种教学模式的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5):3-5.

[3]彭峰河,彭如臣,蔡建新. 比较影像学在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2017,31(3):53-55.

[4]孙博,苗延巍,张维升,等. 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整合课程体系中的教学实践[J]. 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2):1937-1939.

[5]刘丽东,康巍,王琛,等. 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位型研究生临床培养的思考[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5).

基金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教研教改基金(2016-JG032);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研教改基金(10220001002126)

论文作者:张小欢,杨冬梅,逯晶(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  ;  ;  ;  ;  ;  ;  ;  

优化临床专业医学影像学在诊断学基础教学过程的探讨论文_张小欢,杨冬梅,逯晶(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