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混乱中解脱--你想送小孩子去上特殊的课程吗?_亲子成长论文

从混乱中解脱--你想送小孩子去上特殊的课程吗?_亲子成长论文

走出困惑——要不要送幼儿上特长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要送论文,困惑论文,幼儿论文,特长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幼儿上特长班,在许多大中城市,已成为一种社会热潮。有些幼儿园的班级,幼儿上特长班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0~90%。特长班的名目繁多,有英语、日语、数学、钢琴、电子琴、绘画、体操、游泳、乒乓球、武术等等。有的幼儿同时上两三个班。年轻父母和熟人见面的话题,往往是交流特长班的情况,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上一个好的特长班。家长们对于送孩子上特长班的兴趣为什么这样高呢?

一部分人是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影响,期望通过特长班把孩子培养成“文学家”、“科学家”、“钢琴家”、“明星”等等出类拔萃的人物,以光耀门庭。还有一部分是想通过特长班,使孩子学到一技之长,以便于利用这种技能,将来考上重点学校,打开高等名牌学府登堂入室之门。再有一部分人是为了让孩子在特长班里培养兴趣爱好,锻炼坚持性,集中注意力,为将来进入学校适应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能不指出一点,就是有少数家长,看了、听了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有关“小天才”、“小画家”、“小明星”的宣传和报道后,也想通过特长班,让自己的孩子尽快成为“小名家”。

应该如何看待幼儿上特长班这个问题呢?通过特长班的学习,的确冒出了极少数的尖子,那也是由于许多主客观条件,例如孩子本身的素质,家庭环境的熏陶,家长和老师的培养得法使然,并非每个幼儿都具备这种有利的因素。至于掌握一种技能和专长,也同样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是人人可以实现的。如果家长和特长班老师教育得法,配合得好,对于幼儿培养学习兴趣、坚持性、有意注意,是会收到较好效果的。

其实,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在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已经足够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这是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状况制定的规程,家长只要密切配合幼儿园认真贯彻这个规程,不必额外增加内容,另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使稚嫩的幼儿超负荷运行。

从社会上观察,幼儿上特长班确实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其一,童年快乐的生活被剥夺,心灵受到压抑,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幼儿从幼儿园回家,马不停蹄,接着又上钢琴班,有时连回家也来不及了,直接从幼儿园送到钢琴班。有的幼儿不但上钢琴班,还上绘画班,个别的还得再上武术班,使幼儿吃不好饭,成天疲于奔命,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没有游玩的时间,也没有看电视动画片的时间,当小朋友们在议论前一天动画片的故事时,他一无所知,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位小男孩非常羡慕爷爷奶奶的退休生活,他天真地问:“妈妈,我什么时候退休呀?”难道这样的幼儿,他会感到幸福吗?这是家长为孩子谋幸福的本意吗?他的身心显然难以健康发展。

其二,从小就厌学,视学习为畏途,对适应入学学习生活产生心理障碍。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起先对学习弹钢琴感觉新鲜,比较爱学,后来时间长了,兴趣锐减,加上练指法的单调动作极为枯燥,小手指也练疼了,从此便厌学弹钢琴了;有个5岁的女孩,听见收破烂的叫卖声,就兴奋地问奶奶:“收破烂的叔叔买钢琴吗?我不要弹钢琴,把它卖掉吧!”也有的孩子假装手指疼、肚子痛而拒绝练钢琴;有的孩子用小棍敲打钢琴,企图弄坏它,以逃避再练钢琴。这种厌学情绪,同样以各种方式流露于其他特长班的学习上,对孩子未来入校的学习生活极为不利。

其三,养成学习上的依赖性,家长成了“拐棍”,不利于幼儿未来的独立学习。在旧社会里,有书童伴读,现在上特长班,变成了家长伴读。陪读、陪画还不算,有的甚至由陪学发展到代学,孩子在学习上完全依赖家长做“拐棍”,家长陪孩子上特长班,自己要先学会,再回家去教孩子,日复一日,孩子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什么都问家长,依赖家长,这是家长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孩子学习上的依赖性,而扼杀其独立性。

其四,造成家庭关系紧张,损害了家庭和睦团结的氛围。幼儿园的孩子,以游戏为主,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上特长班,主要是学习,孩子本就难以适应。家长往往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急,看见张家的孩子上舞台演出了,李家的孩子会弹琴了,赵家的孩子绘画出色,就是自家的孩子“窝囊”,容易对孩子发脾气。有时爸爸哄着孩子学习,瞎许愿,又不兑现,失去了孩子的信任;有时发起火来,对孩子拳脚相加,闹得亲子伤了和气,夫妻吵嘴闹架,老人心疼孩子,也不善罢甘休。把一个好端端的家庭,搅得乌烟瘴气,何苦来呢!

其五,增加精力和财力的支出,容易引起家长心情紧张,恶化人际关系。年轻父母,多数都是双职工,整天忙于工作,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已经足够劳累了。再上特长班,家长又送又陪又接,常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每月还得多付出上特长班的费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这对工薪收入微薄的年轻父母说来,承受力是很有限的。因此,容易产生不满情绪,把怒火喷向家人、同事、邻里,恶化了人际关系。

有人说:“现在的父母把课堂引进了生活,家家户户办私塾。”当然,这是言过其实。但是,幼儿最好在家庭里多学点生活。家长在幼儿园之外,应多多利用休闲时间领着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尽可能去郊外、公园、大街上、商店等处,让幼儿多一些机会学习做人,学习交朋友,学习公共道德,学习遵纪守法,学习自我保护,学习生活、生存知识。这将使幼儿长期受用,终生有益。社会上流行一种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技能的通病,实在该治一治了。

标签:;  ;  ;  ;  ;  

从混乱中解脱--你想送小孩子去上特殊的课程吗?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