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建筑结构的鲁棒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施工现场的水文、气候、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确保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得到有效保障。详细分析了混凝土浇筑施工在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特点、初步准备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建筑行业的混凝土浇注技术按浇注类型分为尺寸直径钢管法和钢筋螺栓管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只能保证水和混凝土的最大分离程度。混凝土浇注的刚度和强度。建筑的强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是生活。因此,我国建筑业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长期处于稳定的地位。随着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和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提高混凝土浇注技术,保证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是十分重要的。
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前期准备
2.1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技术准备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有必要采用分层浇筑技术。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第二层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桩前进行,每层混凝土依次浇筑,直至施工项目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既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质量,又能有效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施工效率。分层浇注施工技术在两倍长度的结构应用于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应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在顶部施工的过程中,将边坡坡度需要设置为1∶3,保证顶部施工的质量。同时,在浇筑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振捣棒,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对振动的速度进行控制,提高振捣的效率,促进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使浇筑施工的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2.2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前的材料准备
建筑工程混凝土浇注工程中使用的水泥、砂砾、钢筋等建筑材料需要结合设计要求进行检验。对进入现场的建筑材料的规格、质量和类型进行了取样,以确保进入的材料能够满足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要求。不满意的建筑材料需要及时清理,以免进入施工项目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完成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材料准备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混合。在混凝土组合比施工之前,应明确界定建筑材料的组合比,并在实践中测试选定的组合比。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混配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找出了最符合混凝土浇筑施工要求的配合比。确定混凝土混配比后,施工中混凝土的混配顺序和混配过程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以保证混凝土按照混配比进行混配。在施工项目实际搅拌阶段要对混凝土含水量进行测量和控制,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调整。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剪力墙浇筑
在施工中,剪力墙的铸造方法主要是长线。具体来说,一层厚约5cm的混凝土需要先均匀地浇在墙底,整个墙可以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浇筑。这样的浇注订单可以留下一定的施工缺口,但值得注意的是,缺口的位置需要澄清,看看是在幕孔上还是在门孔上。剪力墙浇注以保持一定程度的连续性,中间不能任意中断,此外,界面处的振动强度应该足够大,以确保混凝土的紧凑性和它的界面能够真正整合。洞的位置和洞周围混凝土的高度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内、外墙柱和墙的浇注工作应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进行振动时,孔与振杆之间的距离应保持在30cm以上。同时还需要对孔的两侧进行振动,以避免由于振动强度造成孔的变形。为保证护钢层厚度,减轻浇注过程对剪力墙结构的影响,应在浇注施工项目剪力墙时确定钢筋位置,并应注意浇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确保保护措施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梁板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该技术时,必须根据相应建筑的梁板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方案。其中,如果有必要浇注肋状底板,可采用的浇注方式为注浆方式。具体来说,根据阶梯式分布,梁板是分层构造的。其中应注意的是,混凝土梁板浇筑施工应在达到规定的浇筑位置后进行。
同时,在浇注底板的过程中,梁板的厚底应适当小于虚拟铺装的厚度,并保证振动和浇注方向。在振动操作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实时移动标志。对有效控制混凝土板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完成振动和振动施工后,可采用标度等方法寻找平面操作,以保证浇铸混凝土表面具有较高的平滑度。最后,当在墙和柱连接的位置构造梁板或梁体时,需要注意的是:相应浇注作业的具体时间应在立柱或墙体混凝土施工后约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左右,这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混凝土浇注效果。
3.3剪力墙浇筑技术
在使用该技术施工的建筑工程中,较常用的方法是长管法。首先,在相应位置缓慢均匀地浇注一层厚度约5cm的混凝土模板。在此模板的基础上,同时根据此过程,剪力墙的施工将产生一定的施工间隙。因此,我们也应该注意有效理解和把握差距的位置。确定它应该放在门洞还是窗洞上。二是在浇筑剪力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即施工不应随意中断。第三,在剪力墙界面进行振动操作时,应注意控制强度,以保证能满足相应的振动要求,这将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紧凑性,促进其与界面的合理组合。第四,要保证孔的位置与孔周围混凝土的高度一致,促进墙体与内、外壁柱的混凝土浇注作业能够在同一时期内完成。
实施振捣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将振捣棒和洞口间的距离控制在30cm以上,对洞口两边位置实施的振捣操作应一同进行,有助于降低基于振捣力度影响而造成的洞口变形问题产生。同时,为了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降低浇筑流程可对剪力墙结构产生的影响,应于实施具体的剪力墙浇筑施工时,确保钢筋固定操作的准确性以及稳定性,并应对各环节浇筑施工中产生的各种情况以及问题等加以实时关注,有助于及时的针对相应的情况以及问题,采取多种有效的解决措施,促使后期各环节施工顺利进行。
3.4强化混凝土浇筑后期的养护
由上文可知,如果混凝土浇筑之后后期的养护措施不到位的话就会产生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而在后期的混凝土浇筑养护措施中,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差是养护的关键,也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在现代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中应当设立相关的混凝土浇筑养护部门,这个部门的设立并非是无关紧要的,从混凝土浇筑在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可以知道,混凝土浇筑养护部门的地位是一定的,因此,养护部门人员也应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在养护工作中时刻控制混凝土温度和湿度数据的变化,从而防止混凝土浇筑出现温度差。尤其是在夏季高温作业下,应当进行模板的湿润工作,这些措施都是混凝土养护部门应当做的措施,此举也是为了提高混凝土浇筑出现露筋、裂缝等问题的出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行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重要性愈发突出,这不仅使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的施工要求更为复杂,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实施水平。为此,为避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情况,更好达到现阶段建筑行业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提出的要求,需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运用时,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建设需求,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方式进行施工,以使得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陈钰,李抹璇.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四川水泥,2018(09):165.
[2]杨裕生.分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30):14~15.
[3]唐坚.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4):7~8.
论文作者:石剑1,凌飞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剪力墙论文; 质量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