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气污染是工业化及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是需要不断强化的根本任务。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是近几年推出的防治思路。本文对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应用;案例分析
引言
大气网格化监测技术中,可以将具体的监测站点作为基础,在调整其中微型空气检测设备的同时,将光散射、电化学、金属氧化物、光粒子传感器等技术手段,作为具体的应用方法,以此保证整体环境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并由此形成网格化的数据体系。
1概念
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的出现是为了对大气环境进行精细化管理,该系统建立在不同类型污染源以及具体监控要求的基础上,对监控区域进行网格划分,然后在不同的网点设置监测设备,从而实现对网点的实时监测。设置在每个网点的监测设备体积都在0.1立方米以下,重量不到5公斤,是一种可以在室外微监测设备,PM10、PM2.5、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指标都以通过这种设备进行监测。
2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工业废气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最主要的因素之一,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壮大,大气污染物种类和排放量逐年增加。由于工业企业产品种类、性质以及企业生产规模的差异,各个企业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例如,石化企业向外界环境排放的物质以碳氢化合物、烟雾粉尘为主,水泥、钢铁等工业企业的排放物主要含有氮氧化物、硫化物。
3大气污染的危害
一是大气污染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大气污染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还会损害身体健康,恶化病症,日积月累地积累在人体中的污染物还会损害呼吸系统,诱发各类肺部疾病。二是影响生物的生存发育。大气污染物中的氟化物、硫化物等遇到雨水降落至地面,会对植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污染物浓度较小会抑制植物生长,造成产量降低;污染物浓度较高可能直接导致植物枯萎死亡。同时,大气污染物也会造成动物发育不良,免疫力下降。三是对气候和天气状况的影响。大气污染可能带来局部大降雨、城市热岛效应、酸雨、气候变暖等问题。臭氧层可净化空气、杀菌消毒,是地球最大的保护伞,一旦臭氧层受到大气污染的危害,地面会直接接受紫外线照射,危害生物生存。
4网格化监测技术应用原则
大气网格化监测技术的应用,首先要保证技术应用中传感器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实时精细化管理。根据监测类型的不同,采取的布点方式也不同。如果是针对某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可以在监测范围内采用高密度网格布点方法,实时监测目标区域中污染物的浓度。这种网格布点方式可以提升监测的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并对检测参数进行动态分析,确定周围环境的实际空气质量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污染源监测的过程中,可以将监测内容分为:固定污染源、工业区域污染源、道路交通污染源以及无组织排放污染源等,每种类型的污染源监测重点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实施种类划分,可以保证大气网格化监测技术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析各个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掌握其对当地空气质量产生的影响。
5网格化监控系统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网格化检测系统包括监测单元、质控单元、数据分析等。在监测单元的组成条件上,将多个微型空气检测站作为基本单元,在进行数据采集与整合的过程中,完成数据的汇总处理。而在质量控制单元中,则包含了大气环境模拟仓与控制质量控制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对大气控制质控设备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质控设备,完成特定污染条件下的针对性调整,使数据监控内容得到控制,并完成环境重要污染监测对象的详细数据采集。在大气环境模拟仓中,还带有质量控制的校准设备,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高精度监测设备的安装管理,保证整体检测技术体系的建设效果。另外,对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单元,则主要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在形成数据信息接收模块的前提下,保证数据的存储状态,并在具体的运算单元中,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以此完成对于环境监控条件的判断与分析,提高整体环境检测的管理水平。
6大气污染网格化监测技术治理成效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75微克,比2013年下降22.7%;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每立方米64微克、44微克、34微克,分别比2013年下降39.6%、34.3%、27.7%,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连续三年达标。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每立方米89.5微克降至每立方米58微克。“大气十条”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得到实现。
案例一
珠海市的检测工作中,以市委指导工作作为核心,在保证环境治理工作有效性的同时,提高整体环境监控与治理水平。在工作内容上,珠海市将前山片区作为监控工作的重点,对其PM10数据进行分析。针对珠海前山地区PM10较高的问题,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监控系统。在这一区域中,以网格化监测技术为核心,设置了50个监控点位,并在这一技术系统中,有30个站点可以完成污染六参数的检测分析。其中,针对PM10污染的问题,设置了10套TVOC技术设备,并通过4台扬尘检测仪器与6组颗粒物微型监测站,完成监测数据的分析。另外,在这一技术框架体系下,珠海市为了更好地完成数据分析,设置了以第三方为核心的数据判断分析团队,在对具体环境污染数据进行驻点分析的前提下,定位具体污染源的产生条件,并根据实时的数据信息监控,完成对于现场环境的排查与管理,以此保证环境监控管理的深入性与指导性,为珠海市的环境管理提供更加系统保障条件。
案例二
佛山市为了更好的保护大气环境,满足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对保护大气环境所做出的要求,同时也为了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质量,佛山市应用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来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工作。佛山市所设置的大型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主要建立在线监测网点基础上,对一些重点网点实施了严格监控。在一期监控工程中,主要将监测设备设置在了国控点、重点街道当8个重要网点,在一起大气环境变化较为敏感的地点就想要设置一个监测设备,随着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系统应用的不断加深,当前佛山市现有的监测网点已经超过了250个,并且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监测设备,可以对大气环境中的各种污染因素进行全面监控,有效保证了大气环境治理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在大气环境污染治理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也呈现了较好的效果,但大气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可见大气环境保护工作还需要做出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污染防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01):98-100.
[2]朱妍.治污见成效攻坚进行时[N].中国能源报,2019-12-30(010).
[3]张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2):156-158.
[4]锁利铭.关联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协作困境、共治体系与数据驱动[J].地方治理研究,2019(01):57-69+80.
[5]孙涛,温雪梅.府际关系视角下的区域环境治理——基于京津冀地区大气治理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12):45-53.
论文作者:谢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3
标签:大气污染论文; 网格论文; 大气论文; 数据论文; 污染源论文; 污染物论文; 微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