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观察和护理论文_肖晓琴

肖晓琴(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76-01【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1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0.30%,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全面护理方式对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类患者若未获得及时救治可能继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本文将对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月31日收治的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临床研究从而探讨低分子肝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总结正确护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抚我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1例。61例均符合WHO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除外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等使用低分子肝素的禁忌证。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6~75岁,平均52岁。其中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7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2例,自发型心绞痛8例,混合性心绞痛4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8~75岁,平均51岁。其中初发型劳力性心绞痛8例,恶化劳力性心绞痛12例,自发型心绞痛6例,混合性心绞痛4例。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硝酸酯制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等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低分子肝素5000u,脐周腹部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7天。1.3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心绞痛发作消失,症状被控制,心电图ST-T缺血程度较用药前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2)有效:心绞痛显著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电图上ST-T缺血程度无明显变化;(3)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无好转或恶化,心电图ST-T缺血程度无改变。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30%,对照组有效率70.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4观察及护理

4.1病情观察用药期间严密观察心绞痛的发作情况,尤其是胸痛的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情况、用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等。用药前后做ECG或隔日做12导联ECG,比较ST段及T波变化,以判定疗效。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压、呼吸、心率等变化,注意观察皮肤粘膜、牙龈、消化道等有无出血现象,以及注射部位有无血肿。患者大小便颜色有改变时应及时送检,注意观察各项生化指标,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4.2疼痛护理:于发作心绞痛时,予以卧床休息指导,营造流通休息环境,解除负面情绪,舌下服用硝酸甘油,疼痛严重者肌内注射80mg哌替啶。同时,对胸痛性质、部位、程度进行详细观察,观察心率、血压、心律、心电图等变化状况; 4.3严格执行正确的注射方法注射LMWH时有别于一般的皮下注射,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腹壁脐周皮下(约脐旁6cm),药液要注入脂肪层。注射时必须提起皮肤形成皱折,从皱折处垂直进针1cm左右,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拔针后局部压迫1~2min,切忌不要用力在注射处按摩,以免导致腹壁毛细血管破裂出血[1]。4.4心理护理 讲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知识,消除其由于不了解病情所致紧张、恐惧心理。例举临睐成功治疗病例,讲解将要实施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主动询问患者机体自觉状态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

4.5健康教育 饮食应选择半流质或流质食物进行低分子肝素治疗时可能引发高血钾病,提示食物中应尽量避免出现橘子、橘汁等含钾量过高物质进食原则应清淡易消化及少食多餐,食物富含营养物质适当食用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及遵医嘱治疗对疾病的积极意义指导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心态。5讨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远端毛细血管微栓塞,突然引起心肌缺血,常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使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能迅速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轻,安全可靠。本组病例仅有2例出现皮肤瘀斑,复查血小板无异常后,适当增加压迫时间后消失,余无不良反应,亦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普通肝素(SH)通过化学和酶的裂解处理得到的。它除具备SH的抗凝血酶Ⅲ,保护血管内皮,防止血小板粘附,促进侧枝循环,促甘油三酯水解,降低血栓素活性及抗肾素等全部药理作用外,还具有一些SH所没有的特性。因此,其使用方便、安全的特点已被国内外公认,近年来已替代SH广泛用于治疗UAP。治疗过程中通过加强观察及护理可以避免或减少其副作用的发生,并有助于提高疗效。

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于降低心绞痛复发及死亡的发生率具有一定意义,常规剂量无需实验室监测,疗效可靠、方便、安全。本组病例中,笔者除了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外,还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应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扩张冠脉、营养心肌、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应用氧气吸入等,并密切观察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治疗和护理措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取得较好的疗效。

本研究表1显示,两组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尽管低分子肝素费用较高,而皮下注射和住院时间缩短已抵消了这方面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常规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后,可显著提高其l临床疗效给予正确的护理配合可有效保障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胡大一.不稳定心绞痛、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不同抗栓疗法的对比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1):18-21.[2]刘丽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24-25[3]刘映辉,贺春梅,祁小红等低分子肝素致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术后患者腹壁大血肿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6):20-21[4]许秀丽,朱秀勤,邢攸红,等.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1(1):7.[5]张素巧,刘素平,赵丽霞.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与否对出血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42?,

论文作者:肖晓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8

标签:;  ;  ;  ;  ;  ;  ;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观察和护理论文_肖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