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理财大师的投资理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投资理念论文,大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投资是理念的实践。缺乏理念的实践,则是盲目的、随意的,注定要失败的。近年来,随着我国股市的发展,新股民大量增加,一些人在没有理论准备、缺乏投资理念的情况下贸然入市,造成这样的情况:在股价攀升高入云霄之时,经不住诱惑,杀了进去,股价大跌时,不能认清自己在参与投机而及时认赔出局,结果被深度套牢;但当行情刚刚启动,就移情别恋,急忙获利了结,导致无法分享企业成长的丰硕果实。美国是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纵观美国的金融市场,我们可以发现投资大亨们在成熟理念指导下,超越知识、现实,慧眼识珠,无往而不利。下面,介绍3位美国超级大师的理财理念,以供广大投资者借鉴。
一、执掌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沃伦·巴菲特: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
现在68岁的巴菲特自小就展露出他在投资方面的天份,他在8 岁时就开始阅读父亲所收集的股市书籍,他父亲是股票经纪人,而他在11岁时就投入美国股市,买进他的第一只股票。1950年巴菲特考入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拜于证券界“鬼谷子”格雷厄姆门下。他一生以股市投资为业,由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自1965年以来,单是帐面价值就上涨了1000倍,平均每年复利成长率为23.8%,巴菲特本人的资产总额也于1996年底增至234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他认为,“如果你没有持有一种股票10年的准备,那么连10分钟都不要持有这种股票”,这是巴菲特对于股票投资的基本态度。他认为投资的股票,则在于每一家企业是否具有强劲的市场利基。对此,巴菲特有独特的所谓“特许权”见解。巴菲特对此种特许权的浅显定义是消费者在一家商店买不到某种商品,虽然有其他类似竞争的产品但消费者仍然会到处寻找此种商品。而且此种产品优势在可预见的未来都很难改变,这就是他“长期投资”甚至“永久投资”的基本因素。更重要的是巴菲特对此等企业的营运前景相当“确定”,因此他的投资风险相对大幅下降,他对许多机构投资人动辄买进一二百种股票的作法不以为然,因为在公司数目过多之下,经理人根本无法深入掌握每一家公司的营运状况。巴菲特尽管投资广泛,但最大的仍集中八种股票上,几乎每一种股票都是家喻户晓的全球著名企业,其中可口可乐为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吉列刮胡刀则占全球市场的60%、美国运通银行的运通卡与旅行支票则是跨国旅行的必备工具、富国银行拥有加州最多的商业不动产、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则是美国两大住宅贷款业者之一、迪斯尼在购并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之后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广播与娱乐公司、麦当劳亦为全球第一大快餐业者、华盛顿邮报则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报社之一。对于近年来许多大幅上涨的高科技股,巴菲特亦坦承因为他无法了解此一产业,所以“避开”科技股。此中原因是股市中拥有大量的科技公司,但谁也没把握哪几家公司最后会脱颖而出,与其涉入高风险的投资,不如稳扎稳打地投资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因为巴菲特重要的理念就是“投资易于了解的企业”。
二、美国“量子基金”的首脑乔治·索罗斯:测不准原理
乔治·索罗斯,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44年他随同父亲为逃避纳粹屠杀,几经辗转抵达英国。在英国期间,索罗斯曾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1956 年索罗斯放弃伦敦一家银行的工作, 怀揣5000美元来到美国,先后作过股票交易员和金融分析师,13年后不甘寂寞的索罗斯和另一投资专家杰姆·罗杰斯合伙以25万美元起家创立了“双鹰基金”,1979年,索罗斯把“双鹰基金”改名为“量子基金”。该基金成立以来平均每年的投资报酬率高达35%。如今量子基金会首脑索罗斯,拥有近百亿美元基金,成为闻名世界的货币投资家。
索罗斯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观点就是“测不准”。他将“双鹰基金”改名为“量子基金”,是为了纪念德国量子物理学家海森伯。因为海森伯发现了“测不准原理”。索罗斯这位曾苦读哲学、想当个大知识分子的商人,认为金融市场的运行并不全靠理性。索罗斯喜欢一家公司的时候,便会大量吸纳有关公司有关股份。外界认为这是一种冒很大风险的游戏,但索罗斯相信,大量持有一家公司的股份所获得的回报是比较高的。例如1972年大举吸纳当时绝不起眼的石油股票和有关股票,然后在其中选出表现最好的和最差的股票作为投资对象。索罗斯所持的见解是,业绩最差劣的公司极有可能带来最多的回报,至于表现最佳的公司往往是市场的主导,其获利能力自不在话下。
索罗斯的投资哲学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市场行情是涨久必跌,跌久必涨,他只要能够掌握到其中的契机与矛盾,在国际金融市场就可无往而不利。这也是他著名的“错误理论”与“大起大落理论”。由此,一旦有机可乘,他就逮住机会豪赌一把。80年代后期,他看出日本泡沫经济将要破灭,因此于1987年果断抛出全部日本股票,由于时间把握失误而造成美国股市先行崩溃,使他遭受一定损失。1992年他认为英国犯了根本性的金融政策错误即参加欧洲汇率机制。这年9月, 索罗斯创纪录地在一周之内调动了100亿美元,赌英镑下跌, 结果量子基金会在其后发生的种种事件中赚得20亿美元。从1997年2 月开始索罗斯以150亿马克的基金与泰国中央银行对抗,引起泰国金融体系不稳。5月份在索罗斯的操纵下,泰铢对美元比率一度跌至10年来的最低点;8 月底泰铢贬值23%,股市狂跌25%,由此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庆,波及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 有报道说, 索罗斯在这次赌博中共赚得20亿美元。
逆市操作是索罗斯一贯的投机作风。索罗斯的投资行径建立于一个大前提,就是市场的表现常常是错误的,投资者往往相信金融世界是一处理智的乐土,一切股价的起伏均基于可预测和符合逻辑的思维。但索罗斯眼中的金融世界并非如此,他认为并坚信金融市场绝对是一个不稳健和混乱的地方,所以他的投资作风往往是逆市操作。投资动向则相当隐蔽,绝对是不动声色和不露半点风声,所以外界很难揣测到索罗斯的动向。
三、“菲德尔德·麦哲伦”公司炼金术士彼得·林奇:设法弄清到底是哪一家公司的发展前途最好
1944年,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15岁那年,林奇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他用1246美元买下了飞虎公司7美元一股的股票,总共178股,两年后,他初次投资获得成功,每股价格上升到35美元,他卖掉了这笔股票,凑成学费,进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沃顿学院,1966年他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不久通过与100名青年求职者竞争, 进入了麦哲伦,33岁时由于在争取投资机会方面贡献突出,被提升为该公司的总经理,1990年林奇舍去每年平均800万美元的薪水出人意料地宣布引退。 林奇在麦哲伦掌舵的13年间,麦哲伦由当初仅拥有2200万美元的小基金会,发展成一个掌握1330 亿美元巨资的投资银行;
基金总投资回报率是2800%,这就是说如果你在1977年给他1000美元,到1990年已经变成了2.9万美元。
林奇认为与其浪费时间去预测股市,不如多用精力去实际考察一个公司的前途。在麦哲伦无论是大还是小的买卖,在拍板成交购买股票之前,他都会毫不例外地要到该公司转一转,看看秘书人员的反应是否灵敏,工作是否负责,停车场是否干净整洁,职工收入是否比较高,福利是否比较好……总之,他留意的是一些别人认为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细节,有一次他去采访克莱斯勒公司,在与总裁李·依阿加短短交谈了几句话后,便直接走进车间,与工人们海阔天空地侃起来。林奇成名后,许多人问他成功的秘诀,他总是立即给予简单明了的回答,“你要设法弄清到底是哪一家公司的发展前途最好。”这可谓一语道破真谛。
林奇的投资哲学中有一条被称为“贫民哲学”,他不推崇学院的那些专业课程,认为投资股市准备前,“历史学和哲学比统计学更有用,股市是投资艺术而不是科学,你在股市上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在小学四年级就学到了。”“20年的工作经验使我相信,任何正常的人只要用自己3 %的脑力就能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和那些处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华尔街专业人员选得一样好。”林奇还指出,只要你在十年内选中两三种好股票你就会发财,但是要找到好股票就需要在生活中留心观察,例如观察常去的商店,买熟悉的股票,而不要买那些自己完全不懂的生物、化学科技股,还要花时间了解你拥有的股票。
林奇还创造了常识投资法。他认为普通投资人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和共同基金,林奇对于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特别留意妻子卡罗琳和3 个女儿的购物习惯,每当他们买东西回来,他总要扯上几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罗琳买回“莱格斯”牌紧身衣时,他就发现了一桩大有赚头的买卖。在他的组织下,麦哲当即买下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股票,没过多久,股票价格竟达到原来价格的6倍。由此可见,能于平凡中见珍奇, 这是林奇特有的本事。
标签:投资论文; 索罗斯论文; 巴菲特论文; 股票论文; 投资理念论文; 公司理财论文; 美股论文; 林奇论文; 量子基金论文; 股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