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关文龙
摘要: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率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也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问题行为方面,要从中小学体育教师中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课堂问题行为,它导致了教与学关系的恶化,尤其是师生关防与矫正两方面入手。从而有效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体育课具有人际交流频繁、互动作用剧烈、个性暴露充分、行为表现明显等特征。体育教师应该从各方面加强自身,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始终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不是简单机械地知识传递与接受,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因教师的能力、性格、学生的自身状况、教学的手段、内容等因素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理想的教学效果以理性的教学原则、内容、教学方法、策略为基础,同时,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并采取适当措施。因此,研究体育教师的问题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体育教师;预防;矫正
1前言
在社会的发展与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等各种因素下,部分体育教师的道德观出现动摇工作积极性发生倦怠,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利用教育权力谋取私利。在教学和训练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对学生放任不管、不负责任之类的课堂问题行为,使其教育达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还有部分体育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与管理方法,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引发课堂的问题行为。由于课堂问题行为导致了“消极的教学氛围”出现。“消极的教学氛围”阻碍的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康运转,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直接导致了教师形象丑化,不断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质疑。可见,积极预防和矫正体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是维护教师形象与教学健康发展的手段,同时也需要部分体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所谓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在其教育观念指导下所采用的,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教师职业角色期待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对学生以及自身身心产生消极影响的不正确、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体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在教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目的取向型不当行为,价值取向型不当行为,情感型失范行为,教学行为不当,教学仪态不良。除了上面所述的中学体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个人还认为体育专业生的训练也是一个课堂,也是以教与学的关系存在,所以在这方面中学体育教师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属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体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很可能引发师生之间的课堂冲突。大量师生课堂冲突的个案分析表明, 在上课情境中, 由于教师的角色地位及社会所赋予的教育与管理的职责, 教师在此过程中往往是主动的。所有的外在影响因素可归结为: 教师预期的学生状态与学生实际状态之间的偏差。
良好的课堂秩序表现为师生课堂行为的和谐与统一,从建立课堂秩序的角度来说,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自己的教育与管理行为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课堂行为而消除问题的课堂行为。
近年来, 尽管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部分体育教师个体依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对工作缺乏热情, 消极、观念落后及社会责任感不强, 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对职业压力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 情绪不稳定, 自制力差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素质偏低会使其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充分发挥教学活动领导者、学习促进者、学生的朋友等教师职业角色功能, 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学生在课堂中的非理想行为, 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课堂问题行为。因此, 提高教师的个体素质( 包括心理素质、职业素质等) 是预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的首要问题。
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导向作用。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主要体现在人才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上。体育教师要树立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质量观, 既要依据我国教育目的和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统一标准以保证大多数学生达到一个基本水平, 同时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 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质量标准, 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要, 保证学生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发展得更好; 教师要树立学生观, 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 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人格, 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发展以自主权。体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是教育的失范行为, 是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文化的核心, 影响和规范着教师教育行为的发生。
应该承认, 在现实的课堂或学校生活中, 确有少数学生的行为需要通过惩罚矫正。如果说激励的作用在于形成正确的行为方式, 那么惩罚的作用则在于改变或消除不良的或错误的行为方式。防止教师的课堂问题行为, 就要正确地认识惩罚及其对建立课堂秩序的作用。对学生的一些问题行为施以惩罚有助于维护课堂秩序, 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教师施以的惩罚应该适当且适度
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体育教师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症结与体育教师对学生非理想行为认识上的偏差有直接的关系。教育是主体间的交往活动, 具有伦理性与实践性。人类社会的任何教育形式都是主体间展开的意义建构的活动。教育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手段结果的问题, 它同时还是一个主体间施以善行的实践问题, 即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 行为的实施不仅在于产生对于行为者来说令人满意的结果, 而且还应该让行为所作用的对象( 他人) 感到行为本身也是一种善意的德行, 令对象本身感到满意, 最终应该是能够令整个社会感到满意。
参考文献
[1]赵红利,王成全.教师不良教育行为的类型及矫正[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0(2):61-64.
[2]徐磊,张薇,李健.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 26(4):118-127.
[3]王守恒.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
[4]尚成,邓小林,刘震.湖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心态状况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 22(4):440-442.
[5]孙影娟,李志楠.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综述[J]世纪桥,2010,(21):133-134.
[6]韩勇.对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24-43.
[7]施长君.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技术[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0,(01):21-23.
[8]蒋咸生,王选琪,靳力军.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7(3): 82-84.
[9]刘丽群.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J]教学与管理,2000,(08):8-10.
论文作者:关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体育教师论文; 教师论文; 体育论文; 作用论文; 目的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