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研究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共选择88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遵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具体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策略,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疱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45%,与对照组18.18%相比较低,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应用价值较高,促进患儿病情快速恢复,抑制并发症发生,推荐探索性推广。
【关键词】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症状消失时间;并发症
手足口病是临床常见小儿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学龄前儿童中,其中普通型感染最为常见,病程以1周为主,但若诊疗不及时会导致病情转归,岁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同时会影响其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导致形成重型甚至危重型病变,诱发不良后遗症,不利于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1]。因此临床日渐重视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与护理探究,主张在及时有效治疗的同时,予以权威护理干预服务,巩固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治疗时间[2]。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应用于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价值,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为2016年1月-2018年6月,研究对象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共选择88例,根据患儿入院时间先后进行编号,利用计算机软件、遵照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具体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1-5岁,平均(3.31±2.42)岁,病程10-30h,平均(20.41±2.71)h;观察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1-6岁,平均(3.67±2.11)岁,病程12-33h,平均(22.31±2.88)h。我院伦理委员会详细研究本研究资料,予以批准通过,入选患儿家属对研究细则知情且同意,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进行分析对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将患儿隔离,给予常规输液,补充日常所需营养,叮嘱患儿口服维生素B,同时配合医生进行临床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工作,若患儿出现口腔疱疹情况,可给予其含漱类药物,以此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定时测量患儿体温,做好降温处理,若患儿体温居高不下可给予其布洛芬等退热药物;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干预基础上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具体内容如下:
1.2.1强化早期预警预防处理 结合科室患儿实际情况,成立专门早期预警护理小组,对患儿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指导,首先密切监测患儿是否出现早期重症症状,尤其对于3岁以下患儿,护理人员应做好持续监测工作,是否伴有肢体痉挛、呕吐或恶心情况,定时监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若出现异常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给予及时降温、镇静和吸氧处理;
1.2.2高热监测干预 针对手足口病患儿,高热为早期常见危重症状,护理人员必须每间隔2h测量1次体温,若患儿体温超过37.5℃,应多给予患儿饮水,并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叮嘱家属为患儿温水擦拭,一旦体温持续升高至38.5℃以上,则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物理降温基础上进行药物降温处理,并增加体温测量次数,适当降低室内温度,时刻关注患儿体温变化情况,且被褥、衣物不可包裹过紧;
1.2.3口腔护理 在进餐前,叮嘱患儿利用生理盐水漱口,若出现口腔疱疹情况,需使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每间隔3h喷洒1次,一旦形成溃疡患儿会因疼痛拒绝饮食,因此必须在溃疡面涂抹药物,避免患儿因无法正常进食而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情况;
1.2.4重症病房消毒处理 手足口病分型较多,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因此重症病房需严格执行消毒制度,规定探视次数和人数,且病房内定期通风,对其中物品彻底消毒。
1.3 观察指标
症状恢复时间比较,具体包括疱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发症主要包括:颅内压升高、胃肠功能异常、呼吸衰竭。
1.4 统计学处理
参考具体观察指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统计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前者表示为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后者表示为例(n)、百分率(%),将有效数据录入到SPSS24.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t值和X2检验,若P值小于0.05,提示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恢复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疱疹消退时间、热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较早,住院时间较短,P<0.05,详见表1。
3.讨论
手足口病临床较为常见,属小儿传染疾病,多由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大部分患儿临床症状较轻,预后良好,但也有患儿会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伤情况,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因此针对病情较为危重的患儿,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必须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抑制病情恶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快速恢复[3-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重症早期预警护理是一种预防性护理模式,具体策略以病情重症化发展为核心内容,患儿入院后对其进行各项监测,及时判断患儿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其病情恶化情况,尽早做出处理,避免患儿病情恶化。同时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做好体温监测,并重视患者神经系统状况监测,并定期对重症病房进行消毒处理,保证为患儿提供安全舒适环境。
综上,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应用价值较高,促进患儿病情快速恢复,抑制并发症发生,推荐探索性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淑媛.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4):1329-1331.
[2]李赛.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3):64-65.
[3]曾倩,刘经飘,曾秋月,等. 重症早期预警的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影响[J]. 现代医院,2017,17(3):461-463.
[4]李洁,李建志,解文,等. 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4):153-155.
论文作者:常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患儿论文; 手足论文; 重症论文; 小儿论文; 时间论文; 并发症论文; 策略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