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的规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林产品论文,林业论文,森林论文,贸易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6922(2009)06-0042-04
一、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的关系研究进展
森林认证是在独立第三方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制定的系列标准,按照规定和公认的程序对森林经营质量进行认定并发放证书的程序,是一个对森林进行检验的过程,以检验其是否按照公认的原则和标准进行森林可持续经营。开展森林认证是中国适应世界林业发展规律的具体表现,有助于促进中国林业经营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有助于中国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有利于中国林业企业在广阔的国际市场上争取主动,防止林产品贸易壁垒对中国林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影响。国内外关于森林认证制度的研究领域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森林认证的研究动态;森林认证体系建设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中国森林认证标准体系建设的研究;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的关系研究。迅速发展的森林认证制度及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以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为研究主题,研究中国森林认证制度的进展与存在问题,并对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展开系统性研究,进一步探索提升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的动力机制和战略选择,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世界林产品需求和林产品贸易持续增长,林产品需求的增长与森林资源大幅度减少引起的林产品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许多国家对林产品进出口采取了各种限制措施[1]。森林认证是通过市场机制起作用的,可以消除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贸易壁垒,有益于林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2]。郑仰南指出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阻碍林产品的出口,企业由于技术落后导致林产品出口缺乏竞争力,苛刻的绿色包装制度成为林产品贸易障碍[3]。韩哲英等指出森林认证对林产品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国际市场对林产品的环境意识和敏感性不同;(2)主要出口国的市场分布不同[4-5]。孙彪等指出中国现在的绿色标志制度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不很健全,申请绿色标志需要相对较高的费用,而申请绿色标志,则会导致成本价格的提高,很可能也会被挤出国际市场[6]。孙顶强等认为在一定情况下,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中国林业企业林产品出口到环境敏感型国家上,森林认证对中国外向型木材加工企业的出口贸易有较大影响[5]。沈文星等研究表明林产品贸易受森林资源影响大,资源是影响林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规范化的森林认证有助于推动木材生产与贸易健康有序的发展,使森林得到可持续经营[7]。韩哲英等认为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没有获得森林认证的产品在环境敏感的国家或地区市场需求较少,为达到森林认证的相关标准,需要增加原材料成本,昂贵的认证费用会导致林产品的竞争力下降[4]。刘燕等认为环境竞争力对森林认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日益加大[6]。沈文星等指出森林认证成为林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所必备的“绿卡”[7]。
二、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发展的规范分析
森林认证的出现使森林的可持续经营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也使中国在林产品贸易中处于两难的境地:如果不申请绿色标志,就面临着被拒之门外的命运;而申请绿色标志,则会导致成本价格的提高,很可能也会被挤出国际市场。各国可持续发展及贸易保护的需要等环境问题与贸易措施结合起来,导致了森林认证现实上已成为了绿色壁垒[8]。这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说明了未持有森林认证的代价以及持有森林认证的代价并分析在何种情况下理性的林业企业会申请森林认证以进行林产品贸易。
假设:有A、B两国进行林产品贸易。其中A为林产品出口国(发展中国家),相应的林产品供给函数为
三、推动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与林产品贸易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
以上所分析的未持有森林认证的代价以及持有森林认证的代价正是当前中国进行林产品贸易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在没有考虑林产品溢价的前提下无论作出何种选择都将导致贸易利润的损失。森林认证制度的出现对维持世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产生了诸多正面的意义,但另一方面其又为当今国际间林产品贸易的进行提出了新课题。此外,在森林认证的经济效益方面还存在着一个颇受争议的“绿色补偿”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于这种“绿色补偿”是否存在,以及其是暂时的还是永久性的。倘若“绿色补偿”能够有效地进行,则上述有关森林认证所付出的代价将得以弥补,甚至贸易利润会增加。林业企业尽快开展森林认证活动,才能进一步提升林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8]。
(一)规范森林认证手段改善林产品贸易环境
科学完善的森林认证体系,不仅具有提供认证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完善的认证管理职能和先进的认证运作手段模式,以及不断地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10],同时还具有与国际上其他认证体系相互交流与合作、互相认可的功能。规范森林认证手段应进一步推动认证组织机构建设,推动和引导林业企业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加强林业经营者技术培训,推动林业企业经济发展规模的扩大。发展森林认证可以两条道路并行,为保证中国林产品出口市场,应允许和鼓励林业企业开展FSC认证,必要时成立FSC国家倡议组织,但为从总体上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中国应发展适合国情的国家森林认证体系。林业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选择所需的认证体系,FSC、ISO14001以及未来的国家认证体系。森林认证可能阻碍林产品贸易自由化,而不合理的林产品贸易可能会恶化环境,但是二者最终追求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森林认证和林产品国际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林产品国际贸易是推动森林认证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森林认证是促进林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11]。
(二)建立和健全森林认证贸易壁垒服务体系
森林认证预警机制负责搜集进口国标准、法规的变动信息,及时向林产品出口行业发布信息。完善森林认证法律法规服务机制。加大与各国政府签订互认协议。完善林产品贸易壁垒协调管理机制。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壁垒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产品避免或冲破壁垒出谋划策[12]。
(三)进一步提升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的基本方向
森林认证制度的出现对维持世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无疑产生了诸多正面的意义,但另一方面其又为当今国际间林产品贸易的进行提出了新课题。提升林业企业实施森林认证动力与推动林产品贸易持续发展应重视规范森林认证手段,改善林产品贸易环境,培育专业化的森林认证和林产品贸易人才,政府及林业部门应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广泛的宣传和培训活动,以提高相关林业企业和管理人员对森林认证的认识。
[收稿日期]200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