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提高家长素质_家庭教育论文

论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提高家长素质_家庭教育论文

浅议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提高家长素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前提论文,素质论文,家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于自己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也愈来愈关心了。家庭教育的成效如何,其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家长们自身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是提高我国家庭教育水平的前提条件。

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责任。家庭教育的好坏与家长是否善尽职责有关,而家长能否善尽其职责,又与他们是否了解自己的职责和具有的素质有关。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传统的父母角色现在已难以适应子女教养的需要。由于各个家长的素质各异,以及对自己角色理解的程度不一,家庭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有关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家庭中,有九种家长教子类型:不听便打的“棍棒型”;苦口婆心的“说教型”;动辄训斥的“约束型”;百般听从的“溺爱型”;言传身教的“民主型”;物质刺激的“诱惑型”;得过且过的“放任型”;父母不和的“矛盾型”;掌握底蕴的“鼓励型”。

以上九种家教类型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长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当然,影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作用的制约因素很多,但总的来说不外是两方面的影响。首先,作为家长自身而言,许多家长缺乏“角色知觉”,不知道如何扮演自己教育子女的角色。虽然有的家长重视寻求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但却忽视了端正自身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普遍缺少对子女生理和心理特性的了解,以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因而造成许多家长总是以老习惯、老经验,甚至靠回忆自己过去被教养的方式来对待不断发展变化的孩子。另外,有些家长的知识结构还停留在受学校教育时所获得的水平上,而其子女却因大众传播,特别是从电视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已经超过了家长,致使家长通常无法说服子女。这样,一旦在家庭教育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家长们则往往束手无策,甚至将责任归因于子女、教师及其他人,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次,从社会这个角度来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虽然重视家教教育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一,古往今来不乏各种思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训、家规等的例证,但是,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并能适应家长特点的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家庭教育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中,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第二,近些年来,尽管不少学者和专家注重了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出版了不少的文章和书籍,并不断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渠道向家长们进行宣传教育,而且,许多地方还成立了家庭教育咨询机构。但是,这些努力往往流于零碎或片断。其中,多数只是帮助家长们解决某些单项问题或获得某些片断的观念、知识与技能,未能深入问题的核心,以帮助家长们澄清其价值观念并建立完整的价值体系,因而,较难有助家长们建立一套属于自己且有效的家庭教育模式。第三,社会上缺少专门为家长们开设的系统学习家庭教育方面知识的常设机构,即使某些学校为家长们开办的培训班,也因没有制度化而时断时续。另外,成人教育中的各种教育形式如电大、业大、夜大等,因过分强调实用性和与文凭挂钩,也极少甚至根本没有开设适用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科目与专业,使得家长们只能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中获得零碎的家庭教育知识,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这是我国现阶段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实际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解决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关心的议题之一,人们正不断地尝试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例如,美国就非常重视利用演讲、座谈、研讨、研习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辅导,并通过建立“父母行为量表”来进行家庭教育研究;在德国则设有“双亲学校”,对孩子的家长进行系统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教育;另外,巴西政府从提高结婚质量入手,要求青年男女在结婚前就要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知识;在我国台湾省,就对家长的教育列入成人教育行列,注重利用各种条件和形式来培养家长们教育子女的态度、能力与方式,并且已经开始重视在学校教育中系统规划家庭教育课程,安排青年学子修习“职前”的家庭教育科目。至于对家庭教育的理论探讨,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他们不仅将家长教育视为综合的教育过程来看待,而且还将它视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搞好我国的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古今中外关于家庭教育的经验、方法和理论,并特别要注重分析研究如何教育家长的问题。鉴于我国目前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在现阶段我国家庭教育中,对家长方面的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应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

家庭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与其他形式的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规律,有其特定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和特点。它不仅与心理学、教育学、人才学有关,而且还与优生学、卫生学、生理学、营养学等有关。因此,有理由认为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那么,作为科学的家庭教育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进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理论探讨时,往往忽视了对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造成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理论指导,阻碍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展。因此,我们应该从提高中华民族整体教育水平的这个角度,去看待家庭教育理论体系的建设。注重研究家长的“角色意识”与责任、家长素质的培养与家庭教育成败的关系,以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联系。努力建立一个以多种相关学科基本理论为基础,同时又适应成人学习特点的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体系,为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定的理论基础。

(二)应研究、制定一套适合家长学习特性的教育形式和方法

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属于成人教育范围,其学习者不同于一般的在校学生。为了搞好家长教育,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家长们所具备的学习特性。一般来说,家长们的学习特性大致有如下几点:(1)大部分家长都有自己的一套对子女教育的观念和看法,而且其价值观都已相当固定。但在家庭教育实际过程中,他们又常常处于矛盾状态,既想遵循传统,又想追求新思想、新观念;既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些信心,却又时常显得缺乏自信。(2)家长们的学习动机明确,也更具主动性。但又常常因各种角色的冲突,或事务的繁杂而不能专注,缺乏持续性。(3)家长们常以“立即应用”为学习取向,同时,也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架构来参与教育活动的。(4)家长们对学习的方法及形式有极强的选择性,对于那些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比较符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他们就容易引起共鸣,并愉快地接受下来。

鉴于家长们具有以上所述的学习特性,使得以何种方法与形式教育他们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当然,目前社会正不断地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多种传播媒介,以及民间的各种咨询机构帮助家长们提高教育子女的能力,并且也取得了一些社会效益。但许多教育形式过于僵化、不够灵活,也不具备双向交流功能,而且,有些还没有达成制度化,随意性比较大,不利于家长教育的有效进行。为此,我们应该将家长们学习的特性与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出一套既能帮助家长们提高对自我观、人生观、婚姻观、家庭观、教育观的认识,又能帮助家长们掌握如何教养子女的各种技巧的方法和形式,并加强这些方法和形式的协调性和规范性的研究。只有探索出适合家长们学习特性的教育方法和形式,我们才能真正地使帮助家长们提高教育子女能力的努力变成可能。

(三)应研究并开发出一系列适用于家长教育的教材和课程

所谓“家长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怎样为人父母的教育,使他们了解如何善尽父母的职责,并为他们提供有关儿童少年发展及子女教养方面的知识,以便使他们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促成健全家庭生活。它范围广泛,从指导父母从事婴幼儿营养保健、儿童的就学、社交行为、性教育,到指导父母协调家庭关系,正确履行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皆包括在内。

因此,家长教育同样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如优生学、营养学、人才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德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等等。为了使家长们掌握教养子女的最基本知识,有必要研究并开发一套以各种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的家长教育系列教材。从辅导家长们提高文化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教育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入手,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基础知识和技巧,取代以前靠零碎收集的、不完整的“经验堆积”,使家长们在实际生活中有可以依靠的行动指南,改变目前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急救方式”。同时,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成人教育中开设一些与家庭教育有关的课程,加强对青年学子“职前”和家长“在职”的家庭教育方面的培养,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对家长的教育落到实处,并推动我国家庭教育走上健康的、科学的发展轨道。

当前,我国许多家庭教育中所面临的困难,只有通过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促进他们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才能从根本上获得解决。同时,对家长的教育,也需要全社会的多方参与,需要各级各类具有教育功能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不断探索,更需要家长们的密切配合。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真正地提高我国家庭教育的水平,并将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产生深远的、巨大的影响。

标签:;  

论家庭教育成功的前提:提高家长素质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