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互联,“内”“外”兼顾,“言”“文”并重——湖北省宜昌市2014年中考语文阅读题赏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宜昌市论文,湖北省论文,互联论文,诗文论文,年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真题呈现】 一、观湖中之鱼 明世间至理(20分) [唐]李舜弦 尽日池边钓,芰荷①香里暗消魂。 依稀纵有寻,知是金钩不肯吞。 ——选自《全唐诗》 注释:①芰(jì)荷:菱叶和荷叶。 [清]林纾 林子①茗于湖滨(A)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B)下。 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噪随,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C)引之。鱼图食(D)并吞钩。久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6.请解释【乙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啜( ) 逝( ) 故( ) 乃( ) 7.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处。(2分) 8.【甲诗】中加横线的“锦鳞”代指的是什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用法与此相同的还有不少,请再列举一例并写出具体代指的内容。(2分) 9.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准确断句。(2分) 寻 丈 之 外 水 纹 攒 动 争 喋 他 物 如 故。 10.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3分)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11.【甲诗】作者“钓鱼不得”,【乙文】也说对于丢下的食物,鱼儿渐渐“不食矣”。如果要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其原因,你认为是哪两句?(2分) 12.【甲诗】中的“香饵”在【乙文】的作者看来,喻指什么?请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1分) 13.【乙文】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涵的深刻哲理。(2分) 14.积累链接:鱼儿,是可爱的小动物,《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往来翕忽。(2分) 【试题赏析】 湖北省宜昌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第一题“观湖中之鱼明世间至理”,诗文互联,形式新颖;“内”“外”兼顾,题型多变;“言”“文”并重,语文味浓。现简要分析如下: 一、图文并茂,怡情启智 这道诗文阅读题的命题材料由一首唐人绝句《钓鱼不得》、一篇林纾的散文《湖之鱼》和一幅《观鱼图》三部分组成。这道题诗文与图画相配合,两者相得益彰,显出一股清新灵动之气;语文味浓郁,让学生感到亲切,具有怡情启智之效。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考试中获得欣赏美文佳画的情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愤悱之时得到启发,打开思路。 二、语感训练,别具匠心 对于文言虚词,大多数的中考语文试题较少涉及,即使偶尔考到,也几乎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2014年的宜昌卷的第7题则是以这样的形式命制的: 请认真阅读【乙文】,凭你的语感,将文言词“之”“以”“其”“而”正确填入文中的ABCD处。(2分) 要把四个不同的文言词准确地填入选文不同位置的句子中,不把文章读顺,将意思理清,是很难做到的。这就逼着学生反复阅读,凭借语感和理解(“之”解释为“的”;“其”代指窗子;“以”表目的,可解释为“用来”;“而”表并列关系)灵活地完成答题。学生要把四个文言词填入句中,自然还要再去读上一两遍,以验证所填文言词正确与否。 三、诗文互联,“言”“文”并重 本大题全面考查了实词解释、虚词运用、修辞理解、准确断句、句子翻译、哲理提炼以及诗文默写等题型类别,在考点设置上“言”“文”并重。如第11、12两题属于诗文互联设题,第11题要求用甲诗中的两句诗来概括乙文中鱼儿渐渐“不食矣”的原因,而第12题则要求用乙文第三段中的一个双音节词来回答甲诗中“香饵”的比喻义。第13题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蕴涵的深刻哲理,照应了本大题题目中的“观湖中之鱼 明世间至理”,暗示考生选文运用了“由景入理”的表现手法。有了第11、12题的解题铺垫,第13题也就容易迎刃而解了。这样设题,避免了重“言”不重“文”的不良倾向,在考查考生文言基本功的同时,强调了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和理解,从而让考生领略了选文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四、题在课外,根在课内 这道阅读题考点很多,较好地遵循了“题在课外,根在课内”的原则,注重了课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有不少题目考了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如第6题解释加点词的意思中的“逝”“故”“乃”和第8题中的“锦鳞”等,都可以在课内文言文中找到对应点。由此可见,只有注重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夯实课内文言文的基础,并培养起课内课外文言知识的衔接迁移能力,才能让学生夺得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的高分。 【参考答案】 6.(4分)啜:饮,喝;逝:游开,游走,离去;故:先前,原来;乃:于是,就,便 7.(2分)A.之 B.其 C.以 D.而 8.(2分)指的是鱼或美丽的鱼;如:“锦鳞游泳”“沉鳞竞跃”“呷浪之鳞”(代指鱼);“孤帆远影碧空尽”“孤帆一片日边来”(代指船);“臣本布衣”(代指平民)等。任写一例即可。 9.(2分)断句两处: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一处1分) 10.(3分)翻译:(如果)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多少)呢?(正确、通畅得1分,重点关注“及”“去”“逝”“几何”四个关键词,译错一个扣0.5分。) 11.(2分)依稀纵有寻香饵,知是金钩不肯吞。 12.(1分)名利 13.(2分)告诫世人,莫为名利所诱惑而吞下钓钩,而成为他人盘中之物。或:要拒绝诱惑,淡泊名利,才有真正的美好自由。(意近即可) 14.(2分)饴然不动,俶尔远逝(错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标签:中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