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制度改革中的福利损益再分配研究_养老金论文

养老金制度变革的福利损益与再分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损益论文,养老金论文,福利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1997~2003年,苏州工业园区逐步建成了以完全积累制为主体,涵盖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住房等项目的公积金制度。该制度曾为园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养老金制度的历史就是根据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变革的过程[1],2011年为了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园区开始向全国统一的部分积累制转变,这既影响参保职工的微观福利损益,又影响参保职工之间的收入再分配状况。为精确分析制度变革的效果,我们有必要对此过程进行实证研究。

      养老金制度变革福利与再分配研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研究方法与研究指标的选取。学者常用的研究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利用拓展的代际交叠模型(Overlapping Generation Mode,简称“OLG”模型)模拟制度变化,用参数数值计算的方式对制度变革福利损益与再分配效应进行评估。这类方法虽然具有很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但缺乏与现实数据的结合[2][3]。二是利用精算模型模拟制度变化,通过测算平均数据来评估制度变革。这类方法虽然采用现实数据,但通常只是宏观加总数据,忽略了个体的异质性并缺乏有效的经济学理论基础,是纯粹精算方法的局限所在[4][5]。三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微观调查数据,评估制度变革的平均效应。这类方法虽然采用了微观数据,但其数据主要源自于问卷调查,无法保证数据尤其是收入调查数据的回复率与质量,同时也忽略了个体的异质性。这类方法也不满足Heckman提出的政策评估理论分析框架[6][7][8]。高质量数据缺乏是制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运用的重要因素[9][10]。2012年,我国开始建设“金保工程”系统项目,该项目包括中央、省级、市级三级社会保障数据中心,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已经建立起了庞大的数据信息系统。金保工程管理数据包括:企业信息、缴费人员信息、退休人员信息、死亡人员信息、遗属信息、迁出人员信息、被冒领人员信息、地区经济信息共8个模块,180多个指标。记录了个体从参加工作到死亡的完整信息。相对于调查数据,管理数据主要有以下优势(David,2010):①大样本。涵盖了几乎所有分析对象,可以更好地进行研究设计并对一些相对少数的群体进行研究,以及展现多样性与异质性。②高质量。基本杜绝了无回应、低报、瞒报的事件。③连贯性。从参加工作到退休直至死亡,每月都会有新的记录。国外主流研究提倡使用管理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大量新的研究方法,极大地促进了管理数据在政府辅助决策中的应用(Heckman,2007、2010;David,2010)。如今我国金保工程项目不断完善,这为利用管理数据以及由此催生的研究方法进行制度变革分析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目前国内主要用“平均替代率”来评估制度变革对参保职工退休待遇的影响(彭浩然,2007;邓大松,2009),但这种方法只能反映参保职工的总体福利,无法反映内部异质性,掩盖了许多问题。因此本文结合苏州工业园区金保工程管理数据,以“替代率增幅分布”代替“平均替代率增幅”,用分位数分析来反映制度变革对参保职工福利的微观影响。作为再分配政策,养老金制度理应注重公平,有效缓解国民收入差距过大。通常,学者通过核算“终身养老金现值与终身养老保险费现值的差额”指标,并定性分析该指标与“收入”、“利率”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评估制度变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彭浩然,2007;何立新,2007)。但这种方法缺乏影响因素与评估指标之间的结构关系分析。因此,本文在Heckman和Raj的分析框架下,以“替代率增幅”为指标,构建“替代率增幅”影响因素的经济结构模型,用均值回归以及分位数回归估计充分信息评估指标,评估制度变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二、评估框架与精算模型

      (一)评估框架

      1.反事实政策评估框架。

      政策评估的主要目标有三个层次(Heckman,2007、2010):①已知环境下,对政策实施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估。②在已知环境下对实施新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③对未知环境下对实施新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本文属于第三层次的研究,并需对新政实施几十年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其中,式(1)表示个体i在新环境下实施政策1所产生效果的影响机制;式(2)表示个体i在新环境下实施政策0所产生效果的影响机制。对同一个体而言,同时处在政策1和政策0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发生事件,即政策评估中的反事实问题,这种评估方法的核心就是构造反事实模型,即让一个人同时参与两种不同状态[11][12][13]。本文将采用精算技术分别测算金保工程管理数据库中每个参保个体在全积累制下的替代率与部分积累制下的替代率。其中

表示个体i在完全积累制下的替代率、

表示个体i在部分积累制下的替代率。

      

      2.以Mincer模型为基础的养老金收入决定理论。

      

      (二)替代率精算模型

      1.完全积累制下替代率精算模型。

      

      2.部分积累制下替代率精算模型。

      

      统筹养老金以参保职工退休时江苏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与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设

为参保职工i参保当年江苏省月平均工资,G为江苏省月平均工资年均增长率,则参保职工i退休前一个月江苏省月平均工资为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本人退休前一个月江苏省月平均工资与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的乘积,即

      

      因此在部分积累制下,参保职工i的养老金及替代率分别为:

      

      三、精算假设与数据处理

      (一)精算假设与参数估计

      本文在查阅相关法规政策、评估目标区间内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后,做出如下精算假设:①参保职工在缴费期间内持续足额缴费,满足最低缴费年限、最低存款额的规定。②参保职工养老金各账户历年入账比例以《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苏州工业园区公积金(社会保险)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为准。③按1997~2010年银行一年期定期年均存款利率为准,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目标区间内养老金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2.28%。④2010年以前,园区参保职工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年均增长率为8.23%,江苏省月平均工资的年均增长率为11.52%;2010年以后分别为4.79%、6.35%。③

      (二)数据来源与加工处理

      本文数据源自于苏州工业园区金保工程管理数据,样本总量64.1万,选用性别、建卡个人账户时间、出生日期、学历、缴费月数、个人最近12个月平均缴费工资6项指标。选取2011年6月30日前参保,2011年7月1日以后退休的“中人”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之间的数据为准。因研究需要,对数据库做如下处理:①删除连续未缴费超过6个月以上的参保职工。②将“个人最近12个月平均缴费工资”超过限额的调整至规定的缴费工资。③将数据样本进行分组:从低到高,将职工工资分成6组,记为0至5;将职工学历分成5组,记为0至5;从长到短,将缴费年限分成3组,记为0至2;将完全积累制下缴费年限分成2组,记为0至1;将女性记为0,男性记为1。经过处理后,得到16.1万个样本,其中女性6.9万,男性9.2万。

      

      

      四、制度变革福利损益微观评估及变量选择

      基于以上精算模型和精算假设,分别测算两种制度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发现由完全积累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参保职工的平均替代率(Δ=E(

-

))由39.65%上升到62.74%,表明制度变革提高了参保职工的总体福利,部分积累制提高了参保职工的退休待遇。但对不同的参保职工,制度变革带来的增幅是不一致的,在极端情况下,替代率增幅最高达97.71%、最低仅为-1.54%,且标准误差为19.16%。这表明“平均替代率”或“平均替代率增幅”只能反映参保职工总体情况,无法反映内部异质性。故本文引入分位数分析,对不同类型参保职工、同类参保职工的福利损益进行微观评估(即对

=

-

进行深入分析)。图1~5描述了各类参保职工替代率增幅在不同分位数上的情况。横轴表示分位数,纵轴表示替代率增幅。替代率增幅曲线位置越高,表示该类参保职工福利提高幅度越大,反之亦然;替代率增幅曲线越陡峭、斜率越大,表示该类参保职工内部福利提高幅度的差距越大,反之亦然。

      图1描述了不同收入参保职工替代率增幅在不同分位数上的情况。从该图可知:由完全积累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时,随着工资等级递升,替代率增幅曲线的位置逐步下降,这表明参保职工工资越低,制度变革带来的福利提高幅度越大。这主要是部分积累制增设了社会统筹账户,更有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工资等级越低,替代率增幅曲线越陡峭、斜率越大,这表明工资等级越低,同类参保职工内部福利提高幅度的差距越大。

      图2描述了不同学历参保职工替代率增幅在不同分位数上的情况。从该图可知:由完全积累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时,初中及以下学历参保职工的福利提高幅度最大,且内部的差距也最大,因为其替代率增幅曲线的位置最高、斜率最大,这主要是初中及以下学历参保职工的工资明显低于其他学历——初中及以下的月平均工资仅为3628元,而其他学历的月平均工资为5271元。而其他学历参保职工之间,其福利增幅没有明显的差距,因为各替代率增幅曲线近似重叠。在中低分位数上,同等学力参保职工内部几乎没有差距,但在高分位数上,其福利增幅的差距较为明显。

      图3描述了不同缴费年限参保职工替代率增幅在不同分位数上的情况。从该图可知:由完全积累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时,参保职工缴费年限越长,制度变革带来的福利提高幅度越大;虽然各曲线斜率总体较大,同类缴费年限参保职工内部福利增幅的差距较大,但是差异程度近似一致,因为其斜率近似一致。参保职工的缴费年限由完全积累制下的缴费年限和部分积累制下的缴费年限组成,究竟哪部分更有利于参保职工福利的提高呢?图4给出了答案。

      图4描述的是完全积累制下缴费年限不同的参保职工的情况。从图中可知:完全积累制下缴费年限越短、即部分积累制下缴费年限越长,参保职工福利提高幅度越大,且内部的差距也越大。

      

      

      从图3、4可知:缴费年限越长,尤其是部分积累制下的缴费年限越长,参保职工福利提高幅度越大,这主要是部分积累制大幅度提高了参保职工的退休待遇。

      图5描述了性别不同的参保职工替代率增幅在不同分位数上的情况。从该图可知:由完全积累制向部分积累制转变时,男性的替代率增幅曲线与女性的基本重合,说明性别对参保职工福利提高幅度的差距几乎没有影响。这可能与“女性工资较低,男性参保年限较长”有关,前者使得制度变革有利于女性,后者却有利于男性。但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其福利提高幅度的差距在高分位数上比低分位数上明显。

      由分析可知:制度变革时,工资越低、学历越低、在部分积累制下缴费年限越长的参保职工福利提高幅度越大,说明制度变革更加注重公平,更能缓解国民收入差距过大。

      五、制度变革再分配效应的微观评估

      本文以微观个体替代率和替代率增幅为因变量,以工资为自变量,性别、学历、缴费年限、完全积累制下缴费年限为控制变量,根据Raj(2009)的分析框架,将工资回归系数作为充分信息评估指标。

      (一)均值效应模型

      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其中,

表示各因素的回归系数,w为工资,S为性别,E为教育水平,T为缴费年限,

为完全积累制下缴费年限,μ为随机项。传统回归模型是均值模型,且假定随机项同分布。因此,平均效应模型只能用来评估参保职工的平均福利或平均福利损益,不能反映内部异质性[14]。

      

      (二)分位数效应模型

      对不同的参保职工,由于存在异质性,养老金制度变革带来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是不一致的,因此需要在不同分布层次上评估制度变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即对

进行估计。

      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Koenker & Bassett,1978),可得给定因素条件下,不同分位数上的替代率增幅估计结果,能更好地刻画各类参保职工福利损益。分位数回归模型如下:

      

      本文以[1%,99%]为分位数区间,以1%为步长,在99个分位数上做回归,分析初次分配(“工资”)因素与“替代率增幅”的结构关系,其结果如图6所示。工资的回归系数曲线位于坐标轴下方,表明替代率增幅与工资成反比,制度变革能缓解国民收入差距过大。回归系数的绝对值逐步增大,在91%的分位数上达到最大值后逐步回落。“工资”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制度变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越明显。这表明随着分位数提高,制度变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逐步增大,在91%的分位数上达到最大后逐步减少。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1.政策设计以及政策评估应充分考虑个体的异质性。本文结合反事实模型与精算模型,测算出所有参保职工两种制度下的养老金替代率。研究发现:在制度变革时,不同类型参保职工之间、同类参保职工之间,其福利增幅不一致,因为替代率增幅曲线的位置不一致,替代率增幅曲线的斜率不相等。这表明在进行制度评估时必须充分考虑个体的差异。

      2.政策设计与政策评估应充分结合管理数据。本文利用金保工程管理数据构建“替代率增幅”的影响因素经济结构模型,结果发现现有的管理数据对经济结构模型有很好的解释力。这说明现有的管理数据变量可以充分地进行结构模型识别,且样本量越大、参数估计就越精确、制度变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评估就越准确。

      3.政策设计和政策评估应构建科学的分析范式。这一直都被国内纯精算研究所忽视,制度变革不仅是一个财务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关系到个体的福利损益以及个体的行为变化。

      本文认为任何制度变革都应考虑到个体异质性,都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统计信息进行辅助决策。当前金保工程不断完善,相关管理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需要充分整合科学研究方法与数据,为政策评估提供决策依据。

      

      ①苏州市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制度变革后部分积累制确定的计发办法一致,因此

的精算模型可以参照部分积累制下参保职工养老金的精算模型。视同养老金缴费存储额主要针对特殊行业参保职工(如军人)而言,非本文研究对象,可忽略不计。

      ②过渡性养老金主要针对1997年前参保2011年7月1日后退休的参保职工,或者特殊行业参保职工,非本文研究对象,可忽略不计。

      ③参保职工缴费工资的年均增长率和江苏省月平均工资的年均增长率以2010年为准分成两段。2010年以前,以1997~2010年的实际年均增长率为准(工资的实际增长率等于工资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增长率减去当年的通货膨胀率)。2010年以后,本文利用2007~2010年工资增长率占GDP增长率的平均比重,以及目标区间内GDP的实际增长率作为预测工资增长率的依据。假定目标区间内,苏州工业园区、江苏省的GDP增长率为8%和10%,通货膨胀率为5%。

标签:;  ;  ;  ;  ;  ;  ;  ;  ;  

养老金制度改革中的福利损益再分配研究_养老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