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足球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_足球论文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人力资源论文,足球运动论文,对策研究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职业足球运动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职业足球运动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即已直接投入职业足球运动和尚未投入职业足球运动的人口总和(图1)。

图1 我国职业足球人力资源组织结构框图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经过10多年的改革,虽然于2002年打进了第17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决赛圈,但国家队在世界杯决赛阶段一球未进,位居32强倒数第2,国奥队主场被弱旅马来西亚队逼平,提前无缘雅典奥运会;国家队0∶6惨败巴塞罗那队,这一切都说明了我国的足球水平并未由于打进了世界杯决赛圈而发生质的变化。因此,研究我国职业足球运动的人力资源现状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存在问题

(一)我国职业足球运动管理人员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的管理层主要由中国足球协会、地方足协和俱乐部的管理人员组成。中国足球协会是管理我国职业足球运动的最高职能机构,其常设机构工作人员共有40余人;地方足协是普及与发展中国足球运动的中坚力量,共有工作人员400余人;我国各职业俱乐部是组成职业足球运动的核心部分,其机构设置已基本上符合中国足协的要求,管理人员也进行了相应的配置。

管理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专业管理人才匮乏。我国职业足球管理人员基本上来源于体育界,而法律、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职业足球急需的人才在我国职业运动人力资源库中很少;2)急功近利思想严重。从10年的职业足球发展情况看,不仅俱乐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中国足协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同样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如每逢国家级球队有大赛之年,为了国家队的成绩,不惜牺牲联赛和俱乐部的利益;不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年轻一代的足球水平并没有发生质变;3)管理意识滞后。我国职业足球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在浓厚的“人治”和高度集权下,使得中国足协大小事务都要管,以致无力顾及科学研究及长远发展战略,更忽视了青少年后备力量的培养。

(二)足球经纪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足球经纪人是在足球市场中以收取佣金为目的,为买卖双方促成交易而从事居间、代理等经纪业务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经纪组织。在世界足球强国,足球经纪人已成为足球运动员和足球俱乐部不可或缺的伙伴。我国在2000年度涉外自由转会工作中开始实施经纪人制度。目前,我国职业足球的经纪人还不多,其培训由中国足协负责,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

足球经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1)足球经纪人的活动空间狭小。由于目前国内运动员并没有实行自由转会,加上长期受计划经济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足球经纪人的活动空间和发展领域受到很大的限制;2)没有得到运动员的足够重视。自职业化以来,我国相当多的运动员忙于应酬和直接参与商业活动,影响了运动员自身竞技水平的提高。而国外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经纪人,这就保证了他们能够集中精力保持和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三)裁判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级别足球裁判员有4519人,参加职业足球联赛执法工作的裁判员83人,其中主裁判员37人,助理裁判员46人。职业联赛裁判员的基本情况是:76.9%的裁判员来自体育战线;71.2%的裁判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裁判员的平均年龄为36.6岁。

裁判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1)优秀裁判员的数量少。按照目前职业联赛的球队设置和赛制,每个赛季我国平均每位裁判员执法职业联赛37.9场次,另外,这些裁判员还要执法乙级联赛、足协杯等比赛,因此,我国职业联赛裁判员的任务重、压力大;2)裁判员面临信任危机。1997年中国职业联赛出现了“黑哨”,裁判员的执法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3)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根据裁判员管理和选派条例,中国足协既担负着选拔、培训、管理裁判的职能,又负责委派、监督、处罚裁判的工作,权力过于集中,同时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从而就产生了滋生腐败的温床。

(四)运动队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超和中甲球队基本上由领队、队医、翻译、主教练、助理教练和体能教练组成。各级球队没有配备科研人员、营养师和心理学方面的专家,U-21青年队基本上没有配备队医和体能教练。

1.医护人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医务人员的中心工作是保证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在训练和比赛中顺利完成教练员所布置的各项任务。目前,我国务职业队都配备了1~2名医护人员,但俱乐部各级别梯队以及其他后备力量队伍基本上没有配备医护人员。

医护人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业务水平不高。由于现代足球的对抗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身体接触越来越多,因此,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几率也越来越大。面对越来越多的运动损伤,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运动医学的广泛知识,而且还应了解足球技、战术方面的知识。目前,我国职业球队医护人员的水平仅停留在一些轻微伤势的处理上,其他一些医学和足球知识欠缺;2)重视程度不够。在足球发达国家,运动员在入队前和在伤病后能否重新返回赛场,医护人员的意见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医护人员的作用并不明显,医护人员的意见往往由于球队的成绩而被忽视,这就造成了运动员带伤比赛,从而导致伤病加重。

2.教练员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表1 我国各级足球教练员人数调查统计一览表

A级

B级

C级

1989-1994年135 / /

1995-1997年

106

231

471

1998-2003年

189

829

3779

∑   430

1060  4250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足球教练员的培养经历了开始、发展和逐步完善3个阶段。到2003年12月底,我国共计培养了5740名足球教练员。在对2008国奥队适龄球队(U-17、U-15)149名教练员的研究中发现,30~49岁的中青年教练员是教练员队伍的主体,大部分教练员接受的训练年限较长,职称结构以中级居多(表2、表3和表4)。

表2 国奥队适龄球队教练员年龄结构情况调查统计一览表

30岁以下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总数

U-17   18

29

23   8

78

U-15   12

37

19

3

71

合计   30

66

42

11

149

%

20.13

44.30

28.19

7.38

100

表3 国奥队适龄球队教练员足球专项训练年限调查统计一览表

3年以下 3~5年 6~10年 10年以上 总数

U-17

1

17 

 36

24 

 78

U-15

5 

 21 

 31

14 

 71

合计

6 

 38

67

38

149

% 4.0325.5044.9725.50 100

表4 国奥适龄球队教练员职称结构情况调查统计一览表

初级

中级

高级

其他

总数

U-17

15

31   12   20

78

U-15

16

33 4 

 18

71

合计 

31   64

16   38

149

%

20.81  42.95 10.74

25.50

100

教练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教练员培训存在培训时间短、知识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数量而不重视质量、入学资格审查和晋级制度不严、知识更新不快等问题;2)我国足球教练员学历层次较低,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表5、表6)。

表5 国奥队适龄球队教练员学历结构情况调聋统计一览表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高中 其他 总数

U-17 2   15

44

 

14

3

78

U-15   1   14

39

16

2

72

合计 3

29

83

30

5  150

%

2.00  19.33  55.33   20.00

3.33 100

表6 国奥队适龄球队教练员知识结构情况调查统计一览表

体育基础 足球专项 心理学 管理学   运动  哲学总人数

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 教育学 社会学  医学  谋略学

U-17 

23

38 

 48   36    9

14

78

U-15 

10

43

41   25    35

24

71

合计 

33

71

89   61    44

38  149

% 22.15

47.65

59.73  40.94  29.53  25.50 100

3.职业运动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足球协会职业运动员的注册统计,我国目前的职业运动员共有850人(包括65名外籍运动员),其中,甲级联赛494人,超级联赛356人。职业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3.8岁(表7)。

表7 我国职业运动员年龄结构情况调查统计一览表

23岁以下 24~30岁 31岁以上  合计  平均年龄

n % n % n %

 (岁)

中甲 203 41.1  260

52.6

31 

6.3  494 

23.7

中超 197 55.3  133  37.4

26 

7.3  356 

23.9

职业运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业运动员产生比例过高。研究发现,我国职业运动员产生的比例为每100个运动员产生2.2个职业运动员,而在足球发达国家平均每1000个运动员才产生2.5个职业运动员,说明我国职业运动员可供选择的人数较少,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质量。

(2)运动员流通渠道不畅。人力资源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流动性。由于目前国内运动员没有实行自由转会,因此,人力资源流动性的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体现,影响运动员的积极性。

(3)运动员利益得不到保障。我国实行职业化以后,俱乐部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向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既然是企业,运动员就成了员工,就应受我国劳动法的保护。然而,在中国足协和俱乐部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涉及运动员利益保护的条文却很少,再加上没有一个独立的仲裁机构,运动员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4)缺乏运动员价值的评价体系。职业足球运动中,运动员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源,运动员的价值计量是整个足球俱乐部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基础,由于没有具体、系统、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运动员的真正价值无法得知,于是出现了运动员工资过高,而足协和俱乐部不得不用限薪等行政干预来解决。

(5)缺乏科学、稳定的竞赛体系。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要有科学、稳定的竞赛体系作保证,从1994年职业化开始以来,我国职业联赛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竞赛体系,联赛经常被国家队、国奥队的比赛分割,同时由于联赛体系没有与国际接轨,使得国家队和俱乐部队很难找到合适的时间与高水平球队进行同场竞技,更不利于运动员的国际转会。

4.职业足球后备力量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国足协为了培养足球的后备力量,在1993年大连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中制定了实施培养足球后备力量的绿茵工程,并且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而后又在2002年12月香河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重新确立了培养后备力量的竞技、普及与提高、学校足球三大体系。在中国足协强制性措施下,目前各职业俱乐部基本建立了二、三、四线队,我国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模式已初步与国际接轨。而在竞赛体系上,我国后备力量的比赛时间相对集中、比赛类别少,青少年参加比赛的数量不多。

从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3年足球运动员注册名单看,23岁以下的运动员有10414人,其中,10岁以下的运动员有562人,占5.4%,11~13岁的运动员有1595人,占15.3%,14~15岁的运动员有2826人,占27.1%,16~17岁的运动员有2695人,占25.9%,18~19岁的运动员有1807人,占17.4%,20~23岁的运动员有929人,占8.9%。

后备力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后备力量培养存在地域的不平衡性。中国足协在前几年实行足球重点城市战略时,对地域的平衡性发展考虑较少,部分地区受奥运战略的影响还在延续,有的地方足球协会不重视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以及受地域经济不平衡性的影响,导致了我国足球后备力量培养的地域不平衡性。

(2)后备力量数量少。由于中国足协有关后备力量的培养制度并没有落到实处,后备力量培养单位的高学费现象,职业联赛质量不高和我国面临独生子女高峰期等多方原因,使得我国职业足球后备力量人数与足球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3)训练理念滞后、后备力量质量不高。我们现行的后备人才训练理念从根本上限制和制约了特点突出、技术出众运动员的产生。中国国奥队输给韩国队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的并不是心态问题,而是技不如人。优秀的足球人才大批涌现要有先进的足球训练理念和强有力的后备人才资源这个重要的体系来保障。

三、我国职业足球运动人力资源发展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大力吸纳职业足球急需人才

我国职业足球经过10年多的改革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如果我们的管理人员不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善于学习职业足球运动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与足球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同时,职业足球运动涉及的学科和范围越来越广泛,仅仅依靠足球界或体育界的人才资源已不能满足职业足球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上大力吸纳职业足球急需人才是当务之急。

(二)重视足球经纪人队伍的建设

足球经纪人是职业足球运动的催化剂,中国足协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加强足球经纪人队伍培养的同时,还应给经纪人一个生存和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职业运动员也要充分意识到有了经纪人之后,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事务,专心于自己的足球事业。

(三)建议通过司法程序对裁判员实行财产监督

由于参与职业足球运动的人员复杂,既有足球界人士,又有社会各阶层人士,更有地方政府官员,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把足球看成是城市的名片和城市的形象工程。当中国足协要处理裁判员时,由于牵涉到各方利益,给执法增加了难度。对有问题裁判员的处理通过司法程序后,中国足协不仅可以把精力放在其他足球事务中,还可以与各阶层人士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足球发达国家,足协管理裁判,都要求裁判员预先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财产、收入证明,以防止裁判员收受贿赂。更为重要的是,国外司法或税务部门对裁判员也依据裁判员的财产和收入实行监察。建议有关部门对执法职业联赛的裁判员实行个人财产监察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足球腐败行为的产生。

(四)实行裁判职业化

裁判员的职业化既有利于维护赛场的“公平、公正、公开”的体育竞赛精神,同时,也能推进足球职业化进程,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裁判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执法水平,有助于维护职业形象、坚持执法公正,最大限度地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五)重视医护人员队伍的建设

各职业队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应重视球队的医疗保障对俱乐部建设和运动员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合理配置医护人员,同时,更应重视后备力量医护人员队伍的建设,让青少年在健康、快乐中学习足球知识和技能。

(六)严格教练员培训制度

任何一种制度不管它如何先进,如果得不到严格的执行和强有力的监督,它只会流于形式。中国足协在教练员的培训上应重视参与教练员培训人员的资格审查,重视培训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提高教练员的培训质量。

中国足协应根据当前教练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足协的优势,采取单独或与体育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成立足球教练员培训学校,以彻底解决培训时间短、知识结构不合理、师资短缺和流于形式等实际问题。

(七)实行职业运动员自由转会制度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实行国内运动员的自由转会,才能激活职业足球的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流动性的特点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从而也可以减少由于可供转会的运动员太少而导致运动员转会费过高的现象,使运动员的价值符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

(八)建立科学、稳定的竞赛体系

科学、稳定的竞赛体系是提高职业联赛和职业运动员水平的先决条件,中国足协应认真总结职业联赛的经验教训,建立一个科学的、稳定、与国际接轨的联赛体系。

(九)加大贫困地区和足球欠发达地区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

普及和提高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只有在普及的基础上,我国的足球水平才能得到提高。10年后备力量的培养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只重视足球重点城市和地区的后备力量培养,不仅影响了其他地区的积极性,也使可供选材的途径、渠道和数量变的狭小。现在我国部分地区的生活水准还比较低,但这部分地区的孩子能吃苦,足协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政策倾斜程度和经费投入。

人力资源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已逐步成为人类的共识,职业足球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提高足球运动水平的决定因素,也是职业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足球运动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与我国职业足球人力资源状况不理想密切相关。在足球运动各种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的同时,我们应加强职业足球人力资源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大职业足球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提高职业足球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彻底改变投入与产出极不相衬、足球运动水平落后的面貌。

标签:;  ;  ;  ;  ;  ;  ;  

我国职业足球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_足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