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论文_李丹

李丹

怀化市麻阳县妇幼保健院湖南 麻阳 419400

【摘 要】目的 分析65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并研究防范对策。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65例不良事件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事件类型、不良事件发生时段、产生原因,并研究防范对策。结果 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类型包括:用药错误、坠床/摔倒、院内感染,事件高发时间为8:00-12:00,发生原因与护理人员技术操作不当、强工作量、患儿家属安全意识薄弱有关。结论 强化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提高患儿家属安全意识、合理安排护理工作能够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儿科 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 对策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超出计划范围内、未料想到或不愿意发生的事件,统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1]。考虑到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与压力,并能够准确对待护理缺陷,现在习惯用护理不良事件名称来代替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2]。护理不良事件分为可预防性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两种,护理不良事件的后果可能会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3],因此如何有效规避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是极其重要的,本文研究我院儿科65例不良事件病例资料,分析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发生原因,并作出应对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上报的65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用药不良反应事件(用药错误)22件,意外事件(坠床10件、摔倒12件),院内感染事件21件。

1.2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回顾性分析、统计学方法将65病例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事件类型、产生原因、研究方法对策。

1.3统计学方法: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频数、百分比等方法做一般描述。

2 结果

2.1用药不良反应事件(用药错误)22件,意外事件(坠床10件、摔倒12件),院内感染事件21件,具体见表。

护理不良事件类别

3讨论

3.1用药错误不良事件分析及应对措施:患儿自身的个体差异性,用药不同于成人用药。患儿用药通常以患儿年龄来予药物剂型、体重不同予药物分量。比如退热药布洛芬,它分为布洛芬滴剂和布洛芬悬混液,布洛芬滴剂一般建议3岁以下儿童,1岁以下用1ml,每增加1岁,加1ml。布洛芬悬混液建议3岁以上儿童服用,它是以体重为标准给药,16-21kg予5ml, 22-27kg予8ml,28-32kg予10ml,然而护理人员常常予过多或过少分量的布洛芬给患儿,因此无法达到退热的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时,应该在床位标识、病历本详细登记患儿年龄、体重基本情况,便于核对医嘱是否正确。发现异常时,及时上报主管医师,重新执行医嘱。护理人员下病房发放错误药物一方面由于护理人员未认真核对患儿姓名、床位,一方面由于患儿自身畏惧心理,就算听到护理人员不是叫他的名字而也会应答,最终导致药物发放给其他患儿,因此护理人员在发放药物时,要将患儿腕带个人信息与病历个人信息重新核对,核对以后,再重新和患儿家属确认,同时,注意语气要轻柔,面带微笑,减轻患儿的畏惧心理,以此杜绝发错药物[4]。用药错误会导致影响临床疗效,延长患儿住院时间,严重后果产生药物过敏反应,危害患儿生命,因此护理人员要发放药物时要严格遵守查对制度。

3.2意外不良事件分析及应对措施:患儿年龄较小,生性活泼好动,加之对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的好奇,容易发生坠床、摔倒事件[5]。应对措施:对患儿家属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可以通过一对一讲解或者以一个病房为单位来讲解,告知患儿家属可能会出现的坠床、摔倒安全意外,因而加强患儿家属安全意识,保证患儿患儿在住院期间,患儿活动在家属的视线范围内活动。护理人员安排保洁人员不定时打扫病房环境卫生,保持病房地面的干燥,防止出现患儿因地面湿滑而摔倒。病床安装防护栏、在床头、病房等显眼地方张贴文字警示语,考虑到有些患儿由于年龄小,不识字,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张贴通俗易懂的警示图片,方便年龄较小患儿明白警示含义。降低意外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3.3院内感染不良事件的分析和应对措施:院内感染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患儿自身特点导致,患儿本身免疫力差,对于细菌、病毒的防御能力差,为院内感染高发人群[6]。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菌群失调,从而诱发新的感染医学技术的发达,医疗活动中侵入性操作越来越多,护理人员没有按照无菌要求来执行,最终导致院内感染的出现呈上升趋势。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儿科病房患儿多,疾病种类多样,病原体也多样,患儿在住院期间,由于与其他患儿的接触,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患儿本身的一个自我抵抗能力差,这为交叉感染的发生提供的一定条件。针对院内感染现象,医院成立专门的院感组,来加强感染源的管理、开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管理、加强医院消毒灭菌的监督管理,加强重点病房、重点病人、高危人群与主要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护理人员在执行操作时要加强手的清洁与消毒,同时护理人员要及时总结与反馈临床上患儿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报告给主管医生,防止抗生素滥用。医院开展院感教育,提升护理人员院感知识,在正确的指导下,护理人员不断护理技术水平,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3.4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的分析与应对措施:08:00-12:00阶段为儿科护理不良事件高发时间段,护理人员在这一阶段在处理给患儿办出入院手续、执行医嘱等工作,护理工作量大,导致护理人员常常力不从心。患儿亲属一般会在这一时间段探视患儿,本身儿科病房患儿数量多,加之亲属的到来,使得儿科病房更为拥挤、嘈杂,护理人员较难专心开展护理工作,容易导致护理工作的失误。因此针对这一情况,科室护理负责人可以在该阶段弹性安排多一些护理人员上班,同时简化工作流程,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强度,让护理人员能够以旺盛的精力开展护理工作。与此同时安排护理人员与患儿亲属沟通,建议探视时间尽量错开08:00-12:00这一时间段,同时限制探视亲属人数,尽量创造一个安静的病房环境,利于护理人员开展工作,从而有利于患儿病情恢复[8]。

综上所述强化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提高患儿家属安全意识、合理安排护理工作能够降低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申茂玲,朱广云,申智慧等.临床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11):109-111.DOI

[2] 刘晓玲.安全管理在儿科住院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6):257-257.DOI

[3] 张明华.新生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防范策略[J].医药前沿,2015,(17):320-320,321.

[4] 王永会.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医药与保健,2015,(8):151-151.

[5] 王文秀.儿科护理不良事件44例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医学信息,2015,(23):235-235.DOI

[6] 莫琳莹.90例儿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与防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1):210-211.DOI

[7] 张茶花.65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5,(15):248-249.

[8] 马杰.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相应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1):116-116.DOI

论文作者: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  ;  ;  ;  ;  ;  ;  ;  

65例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和防范对策论文_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