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增长点_经济论文

旅游业: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增长点_经济论文

旅游业——西部开发中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旅游业论文,西部开发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旅游业作为“西部开发”先行的经济意义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藏、水力、森林等自然资源,除特殊资源外,其余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差,削弱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然而西部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有独特的风格,具有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将旅游产业作为西部开发初期先行,带动其它部门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基础和经济的可行性。

旅游业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其增长速度位居各种产业之首。旅游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经济事业,涉及许多领域。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食、住、行、购、娱乐等多个经济行业的发展,而且能够增加就业,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在德国,旅游总产出占GDP11.6%,旅游就业人员占就业总数的11.5%。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一斑。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应该瞄准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结合自身的竞争优势,将旅游业开发放在先行一步的位置。

1.世界范围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为西部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旅游客源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表现为市场规模扩大,市场地域分布不断展宽。1995年来华旅游人数在10万人以上的主要客源国已由1990年的3个发展到11个。近年来,虽然日本和美国仍是最主要的两大国际客源市场,但北欧、东欧、东亚、东南亚旅游华人数也在看涨,其中东亚和东南亚将是旅华客源输出市场中增长最快、份额最大的一部分。香港、澳门的回归也将使港澳台胞成为我国客源市场举足轻重的部分。中国人节假日的增多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1998年春城——昆明成功举办了“世博会”仅一年,吸引海内外游客800多万人次。前年,昆明要百尽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打好“世博牌”,加强国内外市场客源,特别是对欧、美、韩的促销,开拓东南亚、南亚客源。

2.国家加大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有利于逐步缓解旅游交通的紧张局面,对旅游业发展也起到一个促进作用。我国西部许多景区如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都曾因为交通条件差,难以开展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地理区位虽不构成障碍,但没有通达的交通,慕名已久的游客只能望洋兴叹。近年来,西部基础设施已有明显改善,本世纪初,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开发的基础,交通部一方面继续加快西部地区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另一方面重点实施西部开发大通道工程,重点规划建设8条公路大通道。“十五”期间,规划中的西部铁路大中型项目基建投资预计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到2005年,西部铁路预计将达到1.8万公里。国家的政策倾斜,有助逐步缓解交通压力,这无疑是对旅游业的促进。

3.西部人的观念在变,能够欣然接受发展旅游致富的思路。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曾在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时期沉睡,西部人根本没有把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的观念。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建设的浪潮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1986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旅游业应该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个方面来考虑,列入国民经济计划”。1978-1986年,我国接待的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高达32.5%,相应的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4.6%。“八五”期间,旅游业获得更快速的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给地区经济及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好处。西部众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也积极参加到开发旅游资源的行列中,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八方来客。20年来,西部群众已经逐步实现了观念上的转变,要把旅游业的发展根植于民众之中,得到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这已不是梦想。西部各省区的高层领导也达成共识,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而且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四川省提出“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重庆市确定发展的新兴支柱产业,旅游只是其中之一;昆明提出建成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口号。观念上的转变为西部人迎接旅游开发作了准备,并且旅游业也会带来新的信息、新的观念和文化,进一步拓宽西部人的思路,探索更多致富的途径。

4.人力资源开发与科技进步与西部旅游业的开发具有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作用。旅游业具有劳动密集型服务的特点,同时也需要高层次的专业人才。目前西部地区的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人才素质相对较差,虽然国家已把西部教育投资列为重点,但在近期内不能收到明显效果;国家人事部也透露了吸引人才西进的优惠政策,但在利益动机的驱动下,优秀人才还是更多流向东南沿海,近期内也难以形成大规模西进的局面。因此,在西部发展旅游业能够适应这种高层次人才少,低层次人才多的特点,旅游区需要一个数量充足,稳定且具有奉献精神的雇员来源,可以从当地居民中招聘相当一部分低层次雇员,而从外部聘请中高层次核心部门的工作人员。世界旅游发展的阶段模式和趋势是:第一阶段以人文自然景观型旅游为主,第二阶段以人造景观型旅游为主,第三阶段以科技参与型旅游为主,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业仍然停留在第一阶段,而科技参与型才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方向,在充分认识高科技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拉动作用的基础上,不能忽视旅游业的发展同样需要科技的推动。

5.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历史上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曾使西部的丝路贸易受阻,经济发展遭到破坏,这是导致东西部差异扩大的原因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西部地区就占了80%;每年全国新增荒漠化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也大都在西部地区。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在谈到西部开发战略时明确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历史经验和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也都证明,传统的开发模式难以超越生态环境破坏这一关,工业化时代的生化污染对环境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而能够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的旅游业是西部开发首选的产业之一,因为旅游业与环境的保护具有天然的联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旅游业发展就会成功。一方面,优越的环境质量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在环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现在,如果没有优越的环境,再好的旅游资源也要大打折扣。大连之所以能够吸引海内外众多的游客,除了气侯及海滨的自然条件外,优美的环境也是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旅游促进环境的改善。旅游业是许多旅游地区加强环境治理的最大动力。虽然初期投资增加,但其长远的经济效益是理想的,而且旅游收入也是环境保护经费的重要来源。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以旅游产业的开发作为西部开发初期的先锋,具有现实的基础和经济的可行性,并且与国家西部开发的政策选择相适应。

二、旅游业能够成为“西部开发”的经济增长点

1.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它不仅可以“治穷”,而且可以“治愚”,可以提高人的素质。长期以来,西部地区由于人的观念落后,接受新事物比较慢,被一种落后的思想束缚着,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开发旅游业必然带来地区的开放,随着经济而来的是新的信息、观念和文化,在碰撞、交流和融合中,人们的视野会更加开阔,思想会更加解放,观念会更新提高,因此也会走向更加文明。西部大开发,旅游要先行就是用先进的文化,来提高西部劳动者的素质,激发人们的干劲,增加西部人民市场经济意识,从而形成了西部开发的精神支柱,为西部开发奠定思想基础。

2.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它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关键性、带头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它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大幅度地拉动经济的增长,使群众致富。一个景区富一个县,一片景点富一个镇,一个景点富一个村,这样的事实,已被一个个事实所证明。旅游业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眼前,更重要是在长远,随着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

3.旅游业不仅涉及吃、住、行、游、购、娱乐等多个经济部门,还涉及通讯、信息、文化等相关产业,是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相对而言,旅游业比其它产业投入较少,而产业大,效益好。当我们把大量资金盲目地投入重要建设项目的时候,当我们把大量资金固执地去发展那些没有市场销路的产品的时候,当我们只把眼光放在工业产值的增长和企业表面规模发展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修一条通往名胜风景区的高等级公路,修建宾馆,开发景区建设,如果是这样会收到比投资建厂更大的经济效益。旅游业的发展,必将带动交通运输、商业、银行、餐饮、建筑产业的发展,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4.来自香港的一位政协委员在谈到旅游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天的旅游者,就是明天的投资者”,从这句话中我们应该领会到,随着地区旅游业发展,旅游的客源不断增多,所需的吃、住、行、娱乐、购物就必须增多。西部地区与沿海城市相比,当然现代工业比较落后,但地方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业却是沿海地区无法比拟的,这些具有民族风情的手工制品必然会受到游客的青睐,随着游客的增加购买力增大,手工业就会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进而拉动其它相关工业品的生产,投入市场。再加上当地的土特绿色产品也会受到游客的欢迎,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地方土特产品发展了,也会带动其他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当形成一定规模时,外资就可能进入,加快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意义是深远的。

5.旅游业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在认真反思了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失误,提出了“持续发展观”或“综合发展观”的主张,这种发展观,明确地提出,“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发展是一个全面的范围”,“只有全面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它强调经济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均衡和协调,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等。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种资源如果过早开发,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这种以牺牲生态而换来所谓“发展”,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而西部地区的山川秀丽的景观,绚丽多采的民族特色文化,正是旅游者向往的地方,它必然形成新的资源优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著名作家张贤亮在贺兰山下人迹罕至、荒凉不毛的镇北堡,利用那儿的两座废墟,建起了一座“华夏西部影视城”,吸引了不少人到宁夏拍片、旅游、消费。短短几年就有上千万元的经济收入。

发展旅游业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对我们开发大西北无疑是富有启迪的。

标签:;  ;  ;  

旅游业: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增长点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