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效应下的塑造
——我不是学渣,我可以更好!
王 娟
(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 重庆渝中 400010)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说:“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1],给之一番美言,开启一场对话,踏上一段旅程,成就一个故事……
一、案例呈现
他,鬼灵精怪,伶牙俐齿,看似水灵的瞳孔下藏着旁人无法读懂的心思,总是把快乐留给大家,把忧伤留给自己,流露着无人能及的阳光与自信,却又掩藏着难以言喻的怯弱与自卑。班级建立之初,他虽然热情主动,但是毫无章法,课堂自我管控能力较低,各种小动作层出不穷,尤其喜欢插话打断老师,各科老师屡次教导皆不见改善。生活中,同学称之为“开心果”,老师却视之为“捣蛋鬼”,而他就在这样的标签下顺势而为,理所当然地扮演着标签下的角色,不知从何时起,他还给自己贴上了“学渣”的标签。那他到底经历了什么,让他能在一年后告知母亲:“这一年里,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自我,以前认为自己是个学渣,现在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
二、寻找阳光标签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既然无人是完美的,想必也无人是绝对差劲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那“捣蛋鬼”的长处是什么呢?一次偶然的班级外出游玩活动,让我茅塞顿开,原来“话唠”也可以转化为号召力。
那是一次由学校组织的活动,全体同学一起“步量重庆,走好人生每一步”。旅途中,平日里他那碎碎念念让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却化作了暖意融融让人感到无比的关怀,原来“话匣子”在特殊的情境下也能转化成组织力与领导力。所以,那一天我索性把户外安保工作交给了他,他也乐得其所,不负所望,全程把同学们照顾得妥妥帖帖,尤其是他那特有的大嗓门,一路上都回荡着他对同学们关切的呼唤:“前面的同学,慢点,后面的同学,跟上……同学们,靠边行走,注意安全哦……同学们,此处台阶湿滑,小心哦……”这是多么热情善良的一个孩子,但却因为传统教学常规的要求,老师们在无形中给他贴上了“捣蛋鬼”的负性标签,而他自己也逐渐认同了这个标签。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种评价标签,这个人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标签内容一致。而他在“黑”标签效应下,注定将朝不良方向发展。但在短时间内,我又无法改变老师同学的固有标签,那该怎么办呢?几经思虑后,我决定给他赋予新的阳光标签,让同学们重新认识他,也让他重新认识自己。
回校后,在活动总结会上,我首先表扬了他在此次步量活动中表现出的优良品质,并评选他为“户外活动最佳组织者”。其次我私下约谈他,“这次外出活动,老师发现你其实就是隐藏在同学中的教师小助手哦。”他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你看你的声音特别浑厚,又有震慑力,老师想请你出山,负责管理班级纪律,尤其是课前纪律,不知可否?”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支支吾吾地说:“老师,我……我连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了,怎么去管别人……”看到他有推脱之意,我又继续放大他在外出活动中的优点,并和他分享了重新定位自己与挑战自己的重要性,最后他欣然接受了这份差事,而“教师小助手”这个新标签也悄然注入了他的生命。
三、挖掘发展标签
贴上阳光标签后的他,课堂自我管理能力虽然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业上的困境难免会制约其工作的开展。半个月后的一天,他垂头丧气地来找我:“老师,我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个工作,我就是个学渣,有什么资格去管理别人。”我没有急于劝说他,而是关切地询问这种想法背后的原因,才得知原来他屡次遭遇了同学的挑衅,而在这片质疑声中他又再一次回到了原点。
在这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内“绿色”的义项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最常用的义项就是表示颜色,我们称为“绿色1”。在文学作品中“绿色”偶有活用,常带褒义的感情色彩,如(2)“池水变绿色”,(7)“绿色瓦”不是新义项,只能算作一种新用法。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人就是要教育他对未来有希望”。如果能给他贴上发展的标签,让他明白现在不好不代表将来也不好,就能帮助他重振旗鼓再度起航。因此,在帮助他释怀了同学的挑衅之后,我便将话题转移到了学习上,“你为何觉得自己是学渣呢?”“我小学成绩就不太好,尤其是英语一般都是倒数。”“但你的数学很好啊!听数学老师说你上周周考还考了班上第一名哦。”“哎,运气而已……”看来英语这门弱势学科导致他一叶障目,忽视了自己的优势潜能。接下来,我和他分享了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其挖掘了新标签,如“你很有数学天赋”“你擅长逻辑思维”“你很有学习潜能”等。我们还约定先以数学为突破口,逐步提高学业成绩,以此增强他在同学心中的威信。经过那次谈话后,他不再以“学渣”为借口荒废学习,而“学习潜力股”这个标签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他的成长旅程。
直到晚上10点多,卤渠才修复完成。全体人员已在暴晒、大风、尘土下连续工作8个多小时,有人踩到低洼的地方几乎摔倒,体力严重透支。挖机司机胡宝亮,连续8个多小时窝在狭窄的驾驶室内工作,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直到完成任务,他才费力地走出挖机驾驶室,汗水夹杂着尘土,整个人就像从水泥灰里出来一样。
四、开启成长之旅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真正成长为了老师的小助手,而他的语数外三科总分也从第一次月考的300分逐步提升到了370多分。当然,整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不论是行为常规还是学习成绩,都经历了反反复复,曲曲折折。在每一次的质疑与退缩面前,我都会鼓励他看到自己身上的闪亮标签,挖掘自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在他每一次的成长与进步时,我又会强化他的优势,让他不断地内化这些积极的标签,真正认同自己的发展潜力,开启对未来的期待。当妈妈问他“孩子,这一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他才能回答出:“以前认为自己是个学渣,认识自己后,现在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
(1)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不单纯注重机械化的语音、语法教学,也要注重语用意识的培养,借助情景教学,提高学生语用能力。
总之,很多心理学实验都发现:正性的标签能激发个体的积极行为,而负性的标签会导致个体的消极行为。对学生而言,一个学生能否成为学霸,关键是家长和老师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期待他、教育他、关爱他。大家若将其视之为“学渣”,而学生又无力改变这种评价时,将致使学生在这个负性评价的驱使下,学业朝不良方向发展,直至跌落谷底,万劫不复。令人堪忧的是,在目前的学校环境中,有一些孩子不仅会被贴上学业的负标签,还会被贴上品行的负标签,他们被长期淹没在各种负性评价中,精神萎靡不振,生活暗淡无光,对生命也丧失了应有的热情与期待。对这部分学生来讲,若老师能利用“标签效应”帮助他们找到成长中的阳光标签、发展标签,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定能重新点燃他们的生命之光,重新开启他们的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儒德.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标签:标签效应论文; 难以言喻论文; 案例呈现论文; 重庆市第六十六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