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课余生活;知识储备;学生写作
中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认识自我与世界的关键时期。然而初中教学课堂时间有限,大量优秀的作品无法在课堂上引入、学习,因此,课外阅读十分必要。许多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就是从课外阅读上逐渐拉开的。将课外阅读在初中教学课堂中有效应用,有利于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学习习惯,有利于让学生把握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语文学习水平和语文修养,以此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
一、充实学生课余生活
同上个世纪不同,现如今许多学生的课余生活都围绕着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产品占据了学生大半的生活时间。而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生活调剂,它可以让学生回归到或纸质或电子版的阅读当中,让学生在阅读中见识到不同的人与生活,让学生的世界更加丰富,以此让学生视线不仅局限在电子产品中,让学生的课余时间更加丰富多彩,过得更加充实。
例如,在教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来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一些句子。如,课文第四段举出了王阳明“格物致知”理论的例子,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阅读有关王阳明对于“格物致知”精神的阐述和解释,一方面,让学生做到更好地紧跟教学内容,更深入课文进行学习,一方面又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了学习的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部分课外阅读文章,让学生碎片化的阅读有目标导向,同时又在不压缩课堂学习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知现代社会“格物致知”的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学习。
二、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还较小,对于课文的历史背景、创作想法乃至作者生平等方面的了解还较为匮乏,仅仅学习课本内容,学生无法了解到更广阔的世界。而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看到更加宏大的生活图画,可以与不同时代的作者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课外阅读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看到各种悲欢离合,各类人物群像,它刺激着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辩证性的对待人与事,并让学生获得各类自己现目前生活与学习中难以获得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知识水平。
例如,在教授《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作者苏轼的人物生平进行切入,让学生课文学习之前大致了解苏轼的生平遭遇,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以便学生对于课文有更好地了解,对于课文中心句有更好地理解。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苏轼所写的其他诗词散文以及有关苏轼所处时代的文章书籍,结合多种因素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旷达洒脱,同时,教师还可以就唐宋八大家,以及苏轼同各个诗人的关系让学生进行阅读了解,帮助学生了解宏大的历史以及历史中留下足迹的名人。
三、利于学生开展写作
许多学生对写作感到头疼往往是因为不知道在作文中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让学生对于写作产生厌烦乃至抵触心理。而写作能力的培养从来都不是刻意为之的,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写作风格、写作手法,可以在无形中受到熏陶。课外阅读在扩大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作文素材可以模仿、借鉴和使用。因此,有效地展开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展开写作,让学生对写作有新的认知,并逐渐转化自身对于写作的负面情绪。
例如,在教授《故乡》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就小说这一种体裁展开教学和组织课外阅读。在教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小说的几大要素,来帮助学生明确小说所需要的大致结构,也可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确课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大内容,并让学生结合课文中划分层次的方法对课外阅读的小说进行简单的划分,去理解小说的几大故事情节应该如何衔接。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积累,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重课外阅读中的素材积累,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总而言之,阅读作为古往今来一直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课外阅读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课外阅读让学生有更多的知识储备量,让学生有更加活跃的思维,以及更多的作文素材。同时,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的有效结合与运用,可以让学生更有驱动力地进行课外阅读,而学生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相关知识,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其自身语文成绩和语文修养,让学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金梅.初中语文阶梯式课外阅读实施分析[J].华夏教师,2017(20)
[2]林剑辉.课外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效果[J].低碳世界,2016(14)
论文作者:田亚路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课文论文; 课余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格物致知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