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虽已是老生常谈,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下列问题:1.没有侧重于对产品成本的单独核算;2.不注意所耗成本能得到的市场价值;3.忽略成本控制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4.成本管理意识淡薄,重投资,重技术,轻成本。以上问题长此以往会损害职工利益,企业利益,国家利益。因此,要进行成本控制得从管理人员成本意识抓起,从基础入手,建立健全的成本体系,强化管理。这就要求企业要在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中加强管理,并做好成本目标分解,让成本透明化,分析每个产品的指标,严格控制成本。
关键词: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企业
一、引言
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直接动机和首要目标。经济效益的产生,无非“开源节流”,“节流”正是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从概念上讲,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对产品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其目标在于组织和动员企业全体员工,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最终达到以最少的生产成本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的目的。实施成本管理,主要应包括建立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进行成本预测、编制成本计划、拟定降低成本措施、实行成本控制及开展成本考核等一系列工作环节,重点则是对成本计划进行计算、决策、控制和核算。在实际经营中,特别是近年来,受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全球总需求结构出现收缩式调整。在商品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中,竞争更趋激烈,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加之,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因此,如何有效地采用成本管理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获得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科学管理。由于企业的成本指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反映了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总体水平,而且还能够反映企业长期的发展能力。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已成为管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对企业成本制定作出科学规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通过确定关键指标并实施严格的控制和考核,来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量化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环发生了问题,企业存在的短板就能够直接暴露出来。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途径,才能使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有效降低,从而在增加利润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水平。因此,可以说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有助于企业发现问题隐患、改进管理质量、优化管理流程,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个有效手段。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从西方现代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成本管理已在企业整体管理体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本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企业成本和经济效益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成本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现实的竞争环境下,除垄断企业外的绝大部分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而非制定者。因此,在相对固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下,获取利益只能从成本上入手。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条件下缩减成本,要在生产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都实施控制:在生产前,要尽量向供应链上游延伸,压低进货成本;在生产中,要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上都严格实施成本预算的管理;生产后的物流和终端销售等活动中,可以通过积极开辟新的、信息化的渠道来缩减费用,从而最终使成本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成本指标的控制得当,企业才能够有效地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从而使低成本转化为高收益,才能在子市场上领先于诸多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为了争取客户,维护市场份额,纷纷采取压低价格的竞争策略。特别是在充斥着产品、规格、型号大同小异的竞争者的环境里表现得格外明显。因此,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就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只有成本降低了,才能在既降低价格获取竞争优势的同时,充分保证获得经营利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需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只有获得相对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保持下去,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壮大提供牢固的保障。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低成本。成本领先战略是三大通用战略之一,与其他战略相比,低成本相对而言更易获得,因此在大多数领域,低成本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条捷径。企业成本一旦降低,或者可以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高利润,或者可以在利润不变的情况下探价格,二者都可以有效获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实际经营中,除制定管理计划、控制成本指标以外,捕捉市场机遇、掌握关键渠道、改进产品包装和营销策略,也都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但是也应当注意到,一味压低成本并非获取高利润的唯一途径,企业应当在建立成本管理观念的同时,在技术、资源或渠道上尽量取得独占性的优势,才能够使企业不陷入恶性的价格战,从而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三、从基础入手,强化管理,开辟成本管理的途径
1培训人员,提高素质
成本控制采用了大量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作为控制方法和手段,这就要求企业职工掌握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具体做法,明确本部门、本岗位的职责,增强实行成本控制的自觉性。这就需要加强培训,包括业务上的培训和思想教育两方面。
2建立组织,提供保证
成本控制的组织是指将与成本控制有联系的工作,通过企业管理职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制度化,规范化,以保证成本控制工程的组织实施。具体地说,就需要按单位的生产经营的特点,把本单位各车间,各科室视作“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把各核算单位的一切经济关系都视同“商品交换关系”。本单位内各核算单位之间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内部核算,以达到各核算单位之间“独立核算,自计盈亏”的目的。
3搞好成本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1)成本的事前控制就是在生产前对影响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的规划、审核和监督。成本的事前控制在成本的三大控制过程中居主要地位,它为事中控制指明方向,提出要求;为事后控制提供考核,奖惩依据。因此,事前控制决定着成本控制的全过程和水平的高低。它主要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过程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计划的编制,以及成本控制目标的确定,分解等内容。
(2)加强成本事中控制,做好成本控制目标的分解。成本的事中控制是事前控制的延伸,它在产品形成过程中,按成本控制目标,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及时纠正目标的偏差,以保证实现最佳成本控制目标。事中控制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3)进一步做好成本的事后控制。成本的事后控制,主要是指通过成本的核算分析,考核分配,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出浪费原因,根据成本控制的成果进行国家和企业之间工人及企业内部的分配。根据信息系统的反馈结果,制定防止再发生浪费的措施,为优化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结论
实行成本控制工程是经营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理论等一系列的改革,不是单纯管理方法的改革。因此,在实施成本控制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内部的配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研究如何建立企业的内部配套改革。根据上层建筑高于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研究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从而建立起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企业生产关系。企业根据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制定企业的经营方针和各项制度。在此基础上,组织广大职工从企业生产整体出发,完成各部门,各工作岗位的任务,按照物质利益原则在企业内部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使每个劳动者得到合理的报酬。从而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促进企业生产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海容.浅析企业成本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0(5).
[2]赵艳玲.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4).
[3]刘帆,薛会霞.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辩证思考[J].会计之友,2010(4).
论文作者:昝啟月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成本论文; 企业论文; 成本控制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事前论文; 目标论文; 竞争优势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