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幼儿冷漠心理矫治案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冷漠论文,幼儿论文,案例论文,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案例描述:
丁丁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刚入园半年,他是一个有着明显冷漠心理表现的孩子。
在幼儿园里,每个小朋友都希望每天得到老师的表扬,获得一份奖品,可是他却始终无动于衷;
在进行集体游戏的时候,每个小朋友都争着上去玩游戏,得到老师的贴贴纸,在班上表现自己。可是他一点也不想争取机会,安稳地坐在椅子上,旁边一位小朋友说,你怎么没有贴贴纸啊,快点举手,要不老师不叫你的。他却不耐烦地说:“我才不要这张烂贴贴纸。”
看起来,他对于老师的奖品一点都不在乎,别人上去了还想再上,争取更多机会,他却茫然地呆坐在那里,冷眼旁观的看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奖品对他来说没有丝毫吸引力,所有的活动都与他无关,好像他就是一个局外人。
一、原因分析:
第一,家庭教育因素。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适应能力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丁丁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经常吵吵闹闹以致离异,离异后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抚爱,受到继母的冷遇和歧视,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父亲对孩子也放任自流,只要不哭不闹,不生病,孩子想怎么样就让他自己怎么样。丁丁幼儿园得红花,他们没什么反应,丁丁不合群、寡言少语,他们还是没什么反应,幼儿园的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也是推来推去,对孩子可谓是漠不关心,久而久之大人的语言、行为直接影响了丁丁对什么都不再感兴趣,什么都不在乎了。使原本就性格内向、寡言少语的他变得更加冷漠无语,总是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
第二,适应能力存在问题。在家由于父亲对他放任自流,导致丁丁不能适应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不习惯遵守幼儿园的规则,继母的冷遇和歧视,也使他保持戒备和警惕心理,害怕受到同伴的冷遇、嘲笑、歧视,担心找不到自己在幼儿园中应有的位置,从而造成心理压抑。
二、矫治策略
第一,关爱行为,促进合群。老师多抱抱、多夸夸孩子,重新点燃孩子内心积极情感地火花。尽量多与丁丁接触,让他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比如,每天早晨迎接孩子入园时,先把他揽在怀里呆一会儿,握握他的小手,吻吻他的脸蛋儿,摸摸他的头,让孩子一进幼儿园先有安全感。无论是课堂上还是游戏中有意找他回答问题、交谈或一起做游戏,从谈话和游戏中逐步提高他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丁丁与老师、小伙伴们交流的自信心。如有意安排开朗活泼的幼儿陪他做游戏、玩玩具等,让他们和丁丁做朋友等。
第二,丰富活动,增强能力。如组织小朋友到敬老院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时带上他;帮他一起参加“我为小弟弟、小妹妹做件有意义的事情”等,增加丁丁的社交能力,并创造与同龄伙伴共处的机会。还和他一起参加爬山、逛公园、玩沙、采摘、娱乐运动等亲子活动,让孩子走出家庭小天地,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愉悦身心,拓展人际的交往面。利用小伙伴之间的友谊感化他,循序渐进的让他和小伙伴们无拘无束的玩成一片。
第三,温暖家庭,满足需要。努力做好家长工作,尽力为丁丁创造一个温暖的生活环境,鼓励家长尽量多和孩子接触,通过感情交流,消除孩子心理上的情感饥饿,如用手轻轻抚摸孩子的背部、手背、手腕、肩膀,睡觉前吻吻孩子的额头,尽可能满足孩子对皮肤饥饿的要求,满足心理需要。要求家长每天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近期需要。多陪孩子阅读,从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满足孩子爱的需求。
三、效果与反思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丁丁慢慢的活泼起来,在口语表达以及动手操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还参加了全园的讲故事比赛。和过去相比简直判若两人,难怪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丁丁的妈妈看到孩子的表现激动的流下了泪。从上述单亲幼儿冷漠心理矫治案例给家庭和幼儿园带来了单亲幼儿疏导教育的启示。
(一)从家庭角度提出对单亲幼儿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要求单亲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家长调整好心理情绪,告诉孩子离异的事实,有意识地当着孩子面夸夸对方的优点,增强孩子的自豪感。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应暂时把过去的愤怒、怨恨放到一边,一起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真相。因为爸爸妈妈有一些不适合,所以以后不能在一起了。但我们都会永远爱你、继续帮助你的。让孩子知道父母虽然分开了,但谁也不会离开他的世界。不要因为自己是单亲家庭而感到自卑,现在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相信随着他的成长会慢慢明白的。
2.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处理好同伴关系。
单亲家庭幼儿的性格往往比较孤僻、冲动、好斗、不和群,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社会是一个集体,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他要懂得去和别人交往、合作才能生存下来。单亲家庭的家长从小就应该教育他宽容对待他人,并且要热情有礼貌,和小朋友发生冲突时要冷静处理。鼓励他在班上找朋友,积级参加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平时主动找朋友一起玩游戏。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就能和其他小朋友玩得开心,会与家长谈谈内心的想法,那么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外,单亲家长还应多带孩子去公共场所、朋友家玩玩,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各种各样的人,让孩子懂得友好与人相处的道理,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3.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要给孩子适当的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时候我就会提醒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要及时疏导。一下子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进行更多的观察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许多单亲家庭家长总害怕自己和孩子会被人看不起或被人欺负,就要在其他方面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无论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要比其他孩子优越,要什么买什么,要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孩子哭一声就马上跑去哄他。溺爱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如果哪一天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会觉得父母不顺从他的意思了,他们是不是已经不爱我了?一旦孩子养成追求享受,不思上进,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4.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家长应该知道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要让孩子与另一方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受完整的父母之爱。双方都要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为了“争庞”而贬低对方,如果有可能,就让孩子与父母经常同时团聚。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父母的大度、善良之举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人生观。
同时,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长辈多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体验不同的亲情,潜移默化培养孩子敬老爱老的情感;父母的同事朋友也是交往对象之一,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和好处。
5.对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要多给他们当家作主的机会
家长要让孩子多了解家庭现状,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样才会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如果父母总是以为离异而觉得亏欠孩子太多,在生活中惟恐苦了孩子,就以赎罪心理包办代替来弥补孩子,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这样的消极做法反而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二)对单亲幼儿心理问题的疏导策略:
1.给予单亲幼儿理解、尊重和关爱
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单亲儿童的心理、行为表现,对于孩子情感的宣泄、行为上的改变,教师要给予理解,采取宽容的态度。教师的关心和爱能淡化孩子的消极情感,还可以教给孩子转化消极情绪的办法,引导孩子想一些高兴的事情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使原有的消极情绪逐渐被转化。教师要为他提供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如: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满足他们成就感的需要。对于孩子单亲的事实不宜在班上张扬,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一视同仁,以积极的心态、乐观的情绪感染他们,让孩子在园能健康快乐成长。
2.记录单亲幼儿的特别行为,给予教育
单亲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的家庭环境与教育会与其他幼儿有些不同,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例如:打斗、不合群、孤僻沉默等等。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把当时的情况记录下来,利用一定的时间进行教育。这种教育并不是急于讲道理,而是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他分析这样做并不是最好的办法,并与孩子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与单亲家长一同探讨教育策略
加强家园协作,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关爱的环境。家园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离异家庭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复杂化,这需要教师讲究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对单亲家长育儿方式的偏差,教师要主动、诚恳、婉转地指出,要求父母本着对孩子终身幸福负责的态度,做到“神离形不离”,即离异双方尽可能多与孩子一起生活和活动,使幼儿感觉到父母仍关心爱护他(她),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点。另外,可建议家长多让孩子接触一些自己的异性朋友或熟悉的叔叔、阿姨,满足孩子父爱(母爱)的补偿心理需求。教师还应该多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情况,与幼儿住在一起的父(母)亲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一同探讨怎样教育好幼儿,只有双方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单亲幼儿的教育不仅要靠家长、教师,还要靠社会大环境的帮助,社会要给单亲家庭和单亲幼儿很大的宽容度,不可把教育幼儿的所有责任推给教师,或怪罪于家长,因为生活很无奈,教育也不是万能的。关键是我们要端正态度、讲究方法、找到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正确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和帮助关心单亲家庭问题,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在引导教育中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学会用心理换位法去理解他人的心情,并给予她们充分的接纳和支持,为他们的进步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